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录入时间:2008-10-30
【中华财税网2008/10/30信息】 一、明确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两者关系的重大现实意义
首先,明确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这关系到会计准则在会计规范体系中的地位问题。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会计规范本身的层次和结构问题。随着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与嗣后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与陆续颁布,使得会计准则已成为市场经济制度下会计规范的象征,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会计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引入我国会计规范体系,使我国原有会计规范体系(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工作)发生了变化,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在原会计规范体系中多了一种会计准则的规范形式。在新的会计规范体系中,会计准则居于什么样的地位?有了会计准则以后,会计制度又居于什么样的地位?是会计准则指导会计制度还是会计制度指导会计准则?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还是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会对会计理论尤其是现行会计实务产生重大的影响,直接关系着我国会计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会计制度的制定必须以会计准则为依据,遵循会计规则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有可能出现的不必要的对立关系和相互矛盾,提高会计规范体系的有效性和会计实务工作的可遵从性。由此可见,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在会计规范体系中并非置于同等地位,而在另一种环境和条件下,会计准则可以取代会计制度。
其次,明确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关系到会计准则内容的界定问题
会计活动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4个环节,因此,会计规范也就有这4个可能的要素。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其它国家的会计准则,一般只包括确认、计量和报告3个环节,基本上没有涉及记录这个环节。从我国目前已发布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来看,其规范内容大体上遵从这一国际惯例,有关记录方面的内容则交由行业会计制度来规范。由于会计准则是跨行业、跨部门对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作的规范,它不可能太具体,因而,行业会计制度从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的设计和编制方法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范,尽可能具体以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两者都是对企业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规范,内容上并无不必要的重复,而是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都是会计核算或财务会计的专门规范,所涉及的总范围或总内容是相同的,但各成体系。其区别如下:
1 会计目标不同。会计准则着重于真实公允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提供对外投资、信贷等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制度则侧重与会计科目在使用上的规范和会计报表在揭示形式上的统一,以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及统计信息可比性的要求。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最重要的区别。
2 规范的具体环节不同。会计准则是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3个环节进行规范,而会计制度主要对会计记录进行规范。会计准则侧重于计量范围和计量单位,而会计制度侧重于计量属性。
3 对规范内容的分类不同。会计准则主要按经济业务分类,这里的“经济业务”包括各种交易、事项或情况;对于会计制度,从根本上讲也应按经济业务分别制定规范,但由于要顾及各行业的经济业务有所不同且只立足于表面,所以会计制度一般按行业进行分类,但也有按企业组织形式等其他标准分类的。
4 会计规范制定、修订的灵活性不同。会计准则的制定、修订要比会计制度方便得多。因为一项会计准则涉及的范围通常较小,易于增加或修改。而会计制度的修订的困难表现在:(1)即使经济业务只有一点变动,也要修订整个会计制度;(2)如果新业务涉及所有行业,则整个行业的会计制度都要修订。
在规范灵活性上,准则与制度所适用的经济环境不同。在经济高速发达的国家,经济业务复杂、新的业务不断出现,采用会计准则十分的方便。而我国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僵化、经济发展缓慢,会计制度虽历经修改,但均属修修补补,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5 规范详略程度不同。会计准则只对确认、计量的原则进行规范,因而较简略。会计制度在规范会计记录时,由于要指明会计科目的分类、编号和名称,还需要对二级或明细科目做出统一规定,因而非常详尽。在对报告规范时,会计准则只需要列出必须揭示和鼓励揭示的内容,而会计制度还要列出具体格式。
6 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同。由于规范的详略程度不同,会计准则比会计制度要求更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同样,对于监督会计信息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尤其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会计准则后,也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必要性
1 我国会计准则是制定会计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各个企业的经济业务是千差万别的,如果各个企业都自行制定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会计制度,那么,五花八门的信息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