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会计理论研究综述(下)
录入时间:2008-08-19
【中华财税网2008/8/19信息】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资本市场会计理论研究
早期资本市场研究表明会计报告具有信息含量,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反映了能影响证券价格的信息,虽然这种反应是不及时的。早期研究随后的几十年中见证了资本市场研究领域的迅速壮大。尽管各研究领域中有相当多的交叠之处,但是它们各自有充分且不同的研究动机,都明显各有特点。
(一)资本市场研究的基本方法
整体而言,资本市场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盈利反应系数研究;盈余的时间系列特性、盈余管理和分析师对盈余及增长率的预测;资本市场研究中得出统计推论的方法问题;可操控性和不可操控性应计模型。
Kormendi和Lipe(1987)较早研究了盈利反应系数。他们估计了股票回报和盈余之间的数量关系。盈利反应系数是用来衡量某一证券的超额市场回报相对于该证券发行公司报告的盈利中的非预期因素的反应程度。假设盈余创新和净现金流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则盈利反应系数是用调整过的风险调整利率折现的盈余创新的现值。在理想状态下,对$1持久盈利的市场反应应该由以下两部分组成:当期支付的$1和未来支付的永续年金的现值1/r,r是风险调整贴现率。为了预测盈利反应系数的数量,研究人员需要估价模型(如股利折现模型),通过对基于当前盈余信息的未来盈余和折现率的预期。用盈余的时间序列特点来描述基于当期盈余的修正盈余预测,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严格的时间序列性质理论却是不存在的。盈利反应系数中最有前景的研究领域就是关于盈余与经济决定因素如竞争、技术、创新、公司治理效率和激励报酬政策等。对于估价模型的进一步提炼和对于折现率的更精确的估计在更深入理解回报盈余关系或盈利反应系数中将可能是唯一取得成果所在。
管理层预期有很多种,包括盈余警告,盈余预先宣告和管理层盈余的预告。盈余警告和盈余预先宣告一般都是传递坏消息。管理层的盈余预期常常在盈余宣告之后,不是必然会传递坏消息给市场的。因为管理层的预期是自愿的,所以对于预测是没有经济动机的。Healy和Palepu(2001)、Verrechia(2001)回顾了在管理层盈余预告期间的经济事项。经济事项的例子包括如下:第一,法律诉讼的威胁影响管理层决定是否自愿披露预告和对坏消息的预告(Skinner,1994,Francis、Phibrick和Schipper,1994,Kasznik和Lev,1995);第二,管理层关注披露成本的效应(Bamber和Cheon,1998);第三,管理层预告的披露时间和公司股票的内部买卖的时间(Noe,1999)。分析家的预告研究能从广义上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检验分析家共同认定预告的特点。共同认定的预告(a consensus forecast)是对许多分析家对于单个公司(季度、年度或更长期)盈余预告的平均数或中位数。此类研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分析家的预告是否是乐观的”。第二类主要研究单个分析家的预告的特点。这类中检验的问题如“单个分析家预期精确性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和“是否技术影响分析家预告的精确性”。这两个研究领域之间有重叠。
资本市场研究中,得出统计推论存在许多问题。因为这些会计文献所提出的问题对于会计领域资本市场研究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常常根源于会计数据的特点或者研究设计的选择。统计推论中存在主要问题包括:因为数据相关或者回归残值导致检验统计的偏差;价格和回报的回归模型中的问题;比较可供选择模型的信息含量,例如比较盈余、现金和股票回报之间的联系。
在盈余管理分析中,共有五个著名的操控应计利润模型。他们是DeAngelo(1986)模型、Healy(1985)模型、Industry模型(Dechow和Sloan,1991)、Jones(1991)模型和Modified-Jones模型(Dechow、Sloan和Sweeney,1995)。在这些模型中只有琼斯模型和修正的琼斯模型被广泛的使用在研究中,因为在参数与证明力方面它们要优于其余的模型。
(二)可供选择的会计绩效计量指标的研究
从Ball和Brown(1968)的研究开始,许多研究根据不同会计业绩指标,如历史成本盈余,现行成本盈余,留存盈余,经营现金流等与股票回报的相关性来评价会计业绩指标的好坏。研究比较不同的会计计量指标的主要动机在于部分指标被认为存在潜在缺陷。例如,Lev(1989)等人的研究表明,历史成本财务报告模式产生的盈余具有低质量。
资本市场研究者使用“盈余质量”检验盈余信息是否对投资者对证券定价有帮助,或者用以评估经理人员的绩效。他们通常假定会计业绩指标在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估或者证券估价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绩效评估指标反映了经理人员在一定的时期内的努力或行动所增加的价值,而用于证券估价的业绩指标则表明公司的经济收益或者股东财富的变化。前者含有契约动机,而后者则含有信息或估价动机。尽管早期的研究表明会计盈余具有信息含量,但是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统计检验。自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研究开始注重从统计上检验股票回报和盈余、应计项目以及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Rayburn(1986)、Bernard和Stober(1989)、Bowen、Burgstahler和Daley(1986、1987)、Livnat和Zarowin(1990)选择了宽窗口(10ng-window)进行研究,而Wilson(1986和1987)则选择了短窗口(short-win-dow)进行研究。除了进行严格的统计检验外,他们还采用了更复杂的模型来估计应计性项目和现金流量,避免了早期研究中采用粗糙的应计项目或现金流量的替代变量的缺陷。绝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应计项目比现金流量具有更多的信息含量。目前,研究人员又开始关注诸如综合收益与主要每股收益(DhaliwaI,Subramanyam,and Trezevant,1 999)、EVA与盈余(Biddle,Bowen,and Wallace,1997)等指标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被管制的行业自愿选用的业绩指标比被管制的行业要求强制披露的指标如综合收益更具信息含量。
(三)基本面分析和估价研究
基本面分析研究的主要动机就是为了投资的目的确认错误定价的证券。然而,在有效市场中,基本面分析有着重要作用。它帮助我们理解价值的决定因素,促进投资决策和非上市公司证券的评估。尽管有着这些动机,基本面分析试图寻找决定公司的内在价值。分析家始终不变的使用样本上市公司的数据估计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之间的联系。市场价值和内在价值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使用内在价值直接估计,或者通过内在价值决定因素回归市场价值间接估计得到。
对于基本面分析和评估,会计文献依靠于股利折现模型或者它的变形,如盈余模型或净盈余模型。在文献中,特别资产负债表模型(an ad hoc balance-sheet)非常普遍(Barth和Landsman,Barth,1991,1994,Barth、Beaver和Landsman,1992)。该模型假设公司是一系列分离资产的集合,资产的报告数假定为它们市场价值的噪音估计。资产负债表模型主要用于检验评估财报标注时的价值相关性。
近年来Ohlson和Feltham(1995)提出的净盈余模型正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该模型表明公司价值与证券投资回报是如何由基本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组成部分来表示,从而在解释与预测公司价值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四)市场效率检验
财务会计领域对市场效率的检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窄窗口和宽窗口的事项研究和预期回报的横截面检验。事项研究旨在检验市场效率,市场对一个事件的影响、反应快慢和偏好。在有效资本市场里,证券价格对一个事件的反应预期是迅速的。现代事项研究法最早由Ball和Brown(1968)和Fama(1969)所开创,分别检验证券价格围绕盈余公布和股票分割等事件变化行为。而尔后的研究层出不穷。当一个事项的发生时间相对分散时,选取窄窗口进行研究可以提供相对干净的市场效率检验。从研究结果来看,市场是有效的。市场在窄窗口内对诸如盈余披露、会计政策变更、兼并和股利等事项的信息公布能迅速做出反应。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反应是不完整的,存在与证券市场有效相矛盾的盈余公布后的“漂移”现象和功能锁定现象。而宽窗口的事项研究旨在检验在宽窗口内的报酬率在一个事项发生后是否显著不等于零。此类研究假定市场会对新的信息作出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因为市场存在非理性行为和摩擦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吸收和消化新信息。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来源于信息处理过程中个人的判断或行为偏差。最新研究(Barberis,Shleifer,and Vishny,1998;Hong andStein,1999)表明,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增发股票和分析师预测等事项发生后的数年内非正常报酬率显著不等于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是无效的。但这类研究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如风险估算误差过大、数据获取难和缺乏理论支持等。
预期回报的横截面检验不同于事项研究:一是不需要选定一个事项;二是不需要选定特定的事项日期。用于检验市场效率的横截面预期回报几乎毫无例外的选用宽窗口的回报率。从会计领域来看,这类研究主要是基于单变量和多变量两方面展开。研究结果(Lakonishok,Shleifer,and Vishny,1994;Collins and Hribar,2000a and b)表明,市场是无效的。但应指出的是,这类研究具有前述宽窗口的事项研究类似的缺陷。
四、结束语
基本面分析的魅力在于无数证据表明资本市场可能是无效的,股票价格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完全反映所获得的信息。在一个无效的资本市场里,基本面估价则可以获得优厚的投资回报。大量研究表明,仅通过基本面分析就可在数年里获得显著的非正常报酬。市场无效的证据引发了大量学者从事盈余管理的研究。具体说来,盈余管理研究已从原来注重有效资本市场合约动机和政治化动机的研究转为研究公司是如何设计盈余管理来影响股票价格,因为投资者和市场可能会被已公布的财务报告所锁定。市场无效和基本面分析能获得超常报酬的证据还引发了大量验证市场效率的研究。无论是学术界、投资者、金融市场规制者,还是准则制定者都对这类研究感兴趣。目前,研究者还选择长窗口对证券价格变动趋势进行研究。但由于存在财务变量的峰度分布、数据偏误和证券预期投资回报估计上的困难,这类研究的方法论也就日趋复杂。但可以预料,研究者如果在经济学、金融学和计量经济学方面得到培训,必将有力的推动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会计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