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诚信浅议

录入时间:2008-08-15

【中华财税网2008/8/15信息】  在《辞海》里,诚的第一解释是:真心实意;第二解释是:真是,的确;第三个解释是:果真,如果。信的第一个解释是:诚实不欺;第二个解释是:确实;第三个解释是:信用。两个字合在一起的意思是真心实意,诚实不欺,真的讲信用。
  朱镕基总理在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说:“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会计师的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极为重要。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近几年,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引起了普遍的关注。2000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会计法》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犯罪问题。实际上,所谓会计信息失真,从根本上讲,就是大家提到的诚信问题,是会计职业道德堕落的体现。目前许多造假行为,就是不诚信的具体表现,造假本身只是浮在水面上的渣子,有些更深层的原因并没有暴露出来。” 
  名、利思想是诚信的大敌 
  最近几年接触的许多事实,笔者感觉到造假账,编造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有两个字,也就是名、利二字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如果有了业绩,也就是企业有了利润,就是好领导。就有政治升迁的机会。于是就有人置国家、企业、职工利益于不顾,硬将亏损粉饰成利润,以取悦上级领导,本人有了名,许多利益自然接踵而来。私有企业主为了个人利益,硬将盈利编成亏损,以达到偷逃税收,中饱私囊的目的,有了钱再去打通关节,名自然也就有了。这些人哪有诚信可言?任由他们胡折腾,会计信息不失真才叫怪事。 
  政府行为不规范给了不诚信的人可乘之机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完全的市场经济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政府职能与市场经济不适应,加上用人制度不完善,考核指标不科学,造成了“数字出干部”的不良倾向,为迎合上级口味而造假账、编假报表、粉饰业绩,便成为一些心术不正的人讨好领导,以便得以提拔重用的法宝。“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加班两夜晚(做假账)”,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就是最大的不诚信)。试想,如果政府行为得以规范,各级领导都能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取信于民,不搞花架子,善于投机钻营的人就没有了市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可能得到遏制,会计诚信就有了坚实基础。 
  诚信需要有法律的约束和职业道德的规范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谈了六七年了,为什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会计诚信为什么越来越低?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会计法》及相关配套法规没有真正地贯彻落实下去,《会计法》执法力度非常软弱。另一个是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滑坡,根本做不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和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标准,一味迎合领导,完全失去了应有的诚信。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1、真正贯彻落实《会计法》及配套法规、规章 
  今年是新《会计法》实施4周年,借此机会再组织一次《会计法》的宣传活动,以引起社会的再次关注,让单位负责人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真正了解《会计法》和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大规模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学习《会计法》。从某市的情况看,凡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法》及相关规章制度的,这些单位的会计工作就开展得比较好,会计人员的诚信度高,会计资料就较为真实、完整。 
  2、发挥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的优势,加大执法力度 
  任何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如果违反《会计法》都应当追究其经济与法律责任;凡属企业领导授意、指使、强迫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弄虚作假的,必须追究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凡属会计人员对违法违纪活动知情不举或者串通舞弊的除追究法律责任外,要按规定取消其会计从业资格。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律保护,对敢于坚持原则、制度、秉公办事的会计人员给予工作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保护,并依照《会计法》的规定,定期抽调专人(函校给予配合)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进行监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纠,执法必严”,真正发挥财政部门《会计法》执法主体的作用。 
  3、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行为的基础,会计人员作为一种会计职业者,其行为不仅依赖于会计法律规范,而且更依赖于道德规范,会计人员只有在职业道德规范下才能摆脱管理当局的操纵,限制私欲和自利,才能客观、公正、真实地提供会计信息,才能做一个诚信会计。 
  ①把好入门关 
  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约有1200万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的需求还会增加,会计专业成为热门专业。目前全国会计专业学生占在校生总量的10%左右;社会办学机构多如牛毛,无不开设会计专业。有些机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差,学生学会了“借贷记帐法”就算学会了会计,根本不讲职业道德,把这样的学生送到会计队伍里,势必贻害无穷。因此把好会计队伍的入门关,把没有职业道德水准的人员拒之门外,是建设诚信会计的第一关。 
  ②建议修订各地方的《会计工作管理办法》,依据《会计法》及相关法规、规章,结合实际制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加大治理会计环境力度,正本清源。 
  ③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道德水准。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会计行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而且变化速度相当快,新的会计事项、会计规范也在不断出现,很多东西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会计人员也没有接触过。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高理论和业务水平,掌握新的知识,规范职业道德行为,是一项长期重要的基础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作为我们会计教育部门,要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做为今后各种培训工作的重点,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使会计人员树立起“诚信为本”的观念。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会计课的讲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将会计职业道德贯穿于各门课程中。会计职业道德水准提高了,会计行为就能规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控制,诚信会计也就建立起来了。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