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中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录入时间:2007-11-06
职工薪酬是指广义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未参加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退休金和医疗费用以及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我国现行职工福利和薪酬包括:工资、工资性福利、奖励、三险一金、期权(模拟期权)、利润分红、职务消费等多种形式,在会计处理上通过资产成本、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资产等借方科目和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法定公积金、利润分配等贷方科目入账。我国有关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规定散见于各相关规定,造成各企业会计处理不统一。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简称“新准则”),对各种类型的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明确规定,新准则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下面对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一、货币性职工薪酬
企业应根据配比原则,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企业的负债;再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根据受益对象分别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其他职工薪酬,则计入当期费用。
例:某企业2007年1月工资明细:企业总部管理人员工资8万元,车间职工工资20万元,为该企业建造车间厂房人员工资3万元。该企业分别按工资总额的14%、8%计提福利费、住房公积金。但住房公积金由企业负担50%,个人负担50%,个人负担部分由该企业代扣代缴。
1.工资及代扣代缴住房公积金的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 80000
生产成本 200000
在建工程 3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85200
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 24800
2.计提福利费、住房公积金的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 17600
生产成本 44000
在建工程 66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43400
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 24800
3.上交住房公积金的会计处理:
借: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 49600
贷:银行存款 49600
二、非货币职工薪酬
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无偿向职工提供住房等资产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费用。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租金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提供给职工整体使用的资产应计提的折旧、应付租金,应根据受益对象分期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费用,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例:某公司是一家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有职工150名,其中一线车间工人120名,公司管理人员30名。该公司2007年3月决定以其生产的电动自行车作为福利每人发放一辆。该电动车单位成本1200元,单位计税价格(公允价值)1800元,适用17%增值税。会计处理如下:
1.决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
借:生产成本 252720
管理费用 6318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15900
计入生产成本金额为:120×1800(1+17%)=252720(元)
计入管理费用金额为:30×1800×(1+17%)=63180(元)
2.实际发放非货币性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 3159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7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459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80000
贷:库存商品 180000
例:某企业为部门经理级别以上职工每人提供一辆小汽车使用,该企业共有部门经理以上职工15名,假定每辆小轿车每月计提折旧1000元,该企业还为其5名高级管理人员每人租赁一套公寓免费使用,月租金为每套2000元。
该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1.计提小车折旧:
借:管理费用 1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5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 15000
贷:累计折旧 15000
2.确定住房租金费用
借:管理费用 1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0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三、辞退员工补偿的会计处理
辞退福利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在职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不论职工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补偿费;二是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自愿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费,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同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例:甲企业改制,于2007年2月辞退职工30名,补偿金额45万元。该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 45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