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录入时间:2006-05-09
备抵法下估计坏账损失的“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是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对各年末“坏账准备”的计提和“坏账准备”账户的运用等问题,初学者往往似懂非懂,不得要领;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是大伤脑筋,苦无良策。
只要掌握“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即可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是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即为当期应估计的坏账损失,并据此提取坏账准备。(其中:估计坏账率可以按照以往的数据资料加以确定。也可以根据规定的百分率计算。理论上讲,这一比例应按坏账占应收账款的概率计算,企业发生的坏账多,比例相应就高些;反之则低些。)会计期末,企业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按其差额提取;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小于其账面余额的,按其差额冲回坏账准备。
例:某企业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00万元,提取坏账准备的比例为03%,第二年发生了坏账损失6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20万元,第三年已冲销的上年应收账款6000元又收回。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30万元。
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的各年末坏账准备和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1.第一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实际提取数100万×0.3%=3000(元)
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3000
贷:坏账准备3000
2第二年,冲销坏账损失,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坏账准备6000
贷:应收账款6000
3第二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实际提取数=120万×0.3%+3000=6600(元)
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6600
贷:坏账准备6600
4第三年,上年已冲销的应收账款6000元又收回入账。
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6000
贷:坏账准备6000
同时:
借:银行存款6000
贷:应收账款6000
5第三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实际提取数=130万×0.3%-9600=-5700(元)
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坏账准备5700
贷:管理费用5700
以上是众多教科书对“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相关内容的比较统一的阐述,理论性不可谓不强,逻辑不可谓不严密。但如果在教学中仅凭这样的解释,想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它。却是难以想象的。不过仔细研究分析“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的基本理论和上述具体应用实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包含以下这些具有规律性的有用信息:
第一,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企业,年末“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一定等于企业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与规定的坏账提取率的乘积数,这是年末“坏账准备”账户的应有余额,是企业允许保留的坏账准备金额的最大数。上例中,第一年末为3000元,第二年末为3600元,第三年末为3900元。
第二,上述“坏账准备”账户的年末应有余额必定为贷方余额。
第三,各年年末实际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视年末计提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账户的原有余额情况,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年末坏账准备应有余额数=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规定坏账提取率
(2)年末坏账准备实际提取数=年末坏账准备应有余额数+年末提取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账户原有借方余额年末坏账准备应有余额数一年末提取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账户原有贷方余额
上例中:
第一年末:
“坏账准备”应有=1000000×0.3%=3000(元)
“坏账准备”实际提取数=“坏账准备”应有数=3000(元)
注:第一年末提取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账户原有余额为零。
第二年末:
“坏账准备”应有数=1200000×0.3%
=3600(元)
“坏账准备”实际提取数=3600+3000
=6600(元)
注:“坏账准备”科目年末余额应为3600元,但在期末提取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科目已有借方余额3000元。
第三年末:
“坏账准备”应有数=1300000×0.3%
=3900(元)
“坏账准备”实际提取数=3900-9600
=-5700(元)
注:“坏账准备”科目年末余额应为3900元,但在期末提取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科目已有贷方余额9600元。
第四,无论当年年末坏账准备的实际提取数是正数(补提),还是负数(冲回)。年终结账后,“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必定只能等于坏账准备的年末应有数、“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必定在贷方。学习者可据此检查自己解题是否正确。
第五,在账务处理上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已确认并已转销的坏账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应及时借记和贷记该项应收账款项目,而不应直接从银行存款科目转入坏账准备科目。这样处理,便于提供分析债务人财务状况的信息,便于确认将来是否与其进行财务往来,并能反映出债务人企图重新建立其信誉的愿望。
其二,收回的已作为坏账核销的应收账款,应贷记“坏账准备”科目,而不直接冲减“管理费用”。虽然先贷记“坏账准备”科目,然后再在年末时少提或冲销坏账准备,以减少管理费用,最终结果是一样的,但采用贷记“坏账准备”科目的做法,能够使“管理费用”科目仅反映企业提取或冲回多提的坏账准备数额。而“坏账准备”科目则集中反映了坏账准备的提取、坏账损失的核销、收回的已作为坏账核销的应收账款情况。这样处理,使得坏账准备的提取、核销、收回、结余,反映得更为清楚,便于进行分析利用。
实践证明,学习中正确理解和充分运用以上规律性认识,可以快速而有效地掌握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