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比较优劣再选择方法
录入时间:2006-01-19
备抵法是企业核算坏账损失的基本方法,对坏账损失的合理估计是备抵法的核心和灵魂。
因此,对坏账损失的合理估计是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的关键步骤,也是决定其核算结果最终是否符合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等质量要求的重要因素。坏账损失的估计方法主要有销货净额百分比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个别认定法。
一、销货净额百分比法
(一)基本方法介绍
销货净额百分比法是根据历史数据测定坏账所占销货净额的百分比,然后用测定的百分比与当期销货净额相乘,求得当期销货净额应预计的坏账损失数额的一种坏账估计方法。
采用销货净额百分比法估计坏账损失的关键是搜集企业历年来的销售数据和坏账数据,计算累积的销货净额和累计发生坏账的数额,然后计算二者之比即为测定的销货坏账百分比。
若企业成立的历史比较短,其测定的销货坏账百分比的准确性可能有所欠缺,企业则可以根据通航或行业内的历史经验数据,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测定的销货坏账百分比加以修正。然后用修正的销货坏账百分比计算企业当期应预计的坏账损失。其计算公式主要有:
(1)当期销货净额=当期小火收入-当期销货退回
(2)测定百分比=∑企业以前年度实际发生坏账÷Σ企业以前年度销货净额
(3)当期估计的坏账损失=当期销货净额×测定百分比
例1:ABC公司2005年全年小伙收入2800万元,发生销货退回300万元。公司前20年的累积销货净额为32000万元,累计发生坏账1280万元。公司测定的销货坏账百分比和党旗映估计的坏账损失计算如下:
当期销货净额=2800-300=2500(万元)
测定百分比=1280÷32000=4%
当期估计的坏账损失=2500×4%=100(万元)
(二)对销货净额百分比的评价
销货净额百分比的理论依据是坏账与销货净额之间存在相关性的假定,同时,坏账与销货净额的相关可以用历史或经验数据加以合理测定,再上例中,这一相关性被测定为4%。
销货净额百分比法的假定也有不足之处。因为企业的销售有现销与赊销之分,很明显坏账的产生与赊销相关而与现销无关。因此,也有人采用赊销净额测定坏账百分比,并用当期实际赊销净额乘以坏账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这种改进后的方法更能体现销货净额百分比的合理性。但因为企业未将赊销与现销分开纪录,很难从相关的快记录中直接取得赊销数,因而需要进行分析整理,过程十分繁琐,无疑会加重会计人员的负担,也降低了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
此外,备抵法下应用销货净额百分比法估计坏账损失并进行坏帐核算还存在一个问题。即此时预计坏账损失的计算基数是企业当期累计销售净额,而非企业期末时未收回的销售净额。根据备抵法下帐务处理的要求,计入某年度坏账费用的计算公式是:
谋年度坏账费用=年末应收款项余额应预计的坏账损失-结转损益前“坏账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借方余额以“-”表示)。
因此小伙百分比法计算出的预计坏账损失,从备抵法的核算原理上看是不能直接用于计提坏账准备的。若虚用于核算,则应调整为期末未收回销售净额应预计的坏账损失。
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一)基本方法介绍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是指采用会计期末应收款项的余额与确定的坏账百分比相乘,以求得齐莫应收款项应预计坏账损失数额的一种坏账估计方法。采用应收账款百分比法估计坏账损失,应首先确认会计期末应收款项的实有数额,然后根据历史经验并参考应收账款余额的数量来确定坏账百分比并预计坏账损失。其计算公式是:
期末估计的坏账损失=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百分比
例2:ABC公司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估计坏账损失,坏账估计比例确定为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10%。2005年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1100万元,应估计的坏账损失计算如下:
期末估计的坏账损失=1100×10%=110(万元)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下坏账百分比的确定方法与销货净额百分比法大体一致,即根据企业历年来的销售数据和坏账数据,也可以参考同行和行业的经验数据,计算累积的销售收入和累计发生坏账的实际数额,并计算二者的比值。然而这个比值在实际应用时不能像销货净额百分比法那样直接运用,而应进行休整。举例说明如下:
例3:ABC公司2005年销货净额为2800万元,期末应收账款为1100万元,假定当年没有期初应收账款,本期没有发生坏账,历史测定的销货坏账百分比为4%。
通过对上述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2005年2800万元销售收入的坏账风险其实全部集中到期末未收回的1100元应收账款上,因此期末应收账款的实际坏账风险远远超出4%的水平。
那么再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估计坏帐时,应对销货坏账百分比加以修正,作为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确定的坏账百分比,在本例中的计算如下:
坏账百分比=2800×4%/1100=10.18%
例4:成例3,若其他资料不便,2005年10月,公司实际发生坏账2万元,则期末的坏账百分比应为:坏账百分比=(2800×4%-2)/1100=10%
可以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下确定的坏账百分比一定会大于销货净额百分比法确定的销货坏账百分比。
(二)对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的评价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的理论依据与销货百分比法相似,即企业期末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必然隐含坏账风险,而这种风险带来的损失可以通过资料与经验加以测算和估计。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操作简单方便,理论上也具有一定合理性,因而在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实务中被广泛采用。但是,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同时存在许多缺陷,如没有考虑应收账款是否逾期、应收账款的账款长短、债务人的信誉、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等因素。
三、龄分析法
(一)基本方法介绍
账龄分析法是对企业期末应收款项的账龄进行分析,根据应收款项发生时间的长短来估计期末应收账款项应预计坏账损失数额的一种坏账估计方法。
采用账龄分析法估计坏账损失,首先应查阅应收账款项明细账薄和有关款项的历史纪录,确定企业期末各笔应收款项的实际发生时间和拖欠期限。其次应划分不同的账龄段,设定合理的账龄区间。然后将期末各笔应收款项按账龄长短的不同归入到相应的账龄区间中去。最后对每一个账龄区间的英阿帐款项分别确认一个合理的坏账百分比,并计算出期末应收款项应预计的坏账损失。计算公式如下:期末估计的坏账损失=Σ(不同账龄区间的应收账款余额×该账龄区间的坏账百分比)
例5:ABC公司2005年末应收款项的账龄分布和不同账龄区间的坏账率以及预计的坏账损失资料如表1所示。
表1:预计坏账损失计算表
单位:万元
账龄 应收账款余额 坏账估计率 预计坏账损失
1年以内 860 5% 43
1年-2年 140 20% 28
2年-3年 60 50% 30
3年以上 40 100% 40
合计 1100 -141
(二)对账龄分析法的评价
账龄分析法的理论依据是坏账的多少欲应收款项的时间长短呈正比关系的假定。这种假定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符合企业坏账形成的实际情况的。因此,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考虑了应收账款的账龄,并根据账龄的长短来预计坏账损失,账龄长的坏账损失率高,账龄短的坏账损失率低。
账龄分析法的缺陷在于:一是须着逐一认定每一笔应收账款的账龄,工作量较大;二是要合理测定每一账龄区间的坏账率存在的困难;三是这种方法也没有考虑债务人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情况和资信水平等账龄以外与应收款项可收回性密切相关的因素。尽管如此,账龄分析法还是因其假定的合理性和说服力被大量企业所采用,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采用账龄分析法估计坏账损失并进行坏帐核算。
四、个别认定法
(一)基本方法介绍
个别认定法是指根据债务人的信誉、财务状况支付能力情况、债务拖欠的时间长短情况,以及债务纠纷中胜诉概率情况,综合分析每一笔应收款项的可回收性,在此基础上计算期末应收账款项应预计坏账损失的一种坏账估计方法。
(二)对个别认定法的评价
个别认定法无疑是坏账损失估计最合理和最准确的方法,这种方法克服了前三种坏账估计方法的众多缺陷。但从实务的角度考虑,个别认定法是可操作性最差的一种方法,原因是逐一分析每一笔应收款项可回收性的工作量过大。因此,这种坏账估计方法在现实中只适用于少量金额较大、拖欠时间较大或出现意外事故需作特殊分析得应收款项,而不能适用于对全部应收款项的坏账分析和估计。
在采用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等方法的同时,能否采用个别认定法,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某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与其他各项应收款项存在明显的差别,例如债务单位所处的特定地区和环境等,导致该项应收款项如果按照与其它应收款项同样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应根据该项应收款项的实际可收回情况,合理集体坏账准备,不得多提或少提,否则应视为滥用会计估计,按照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此外,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运用个别认定法的应收款项应从用其他方法计提坏账准备得应收款项中剔除。
表2:坏账估计方法比较分析表
比较项目 销货净额 应收账款 账龄分析法 个别认定法
百分比法 余额百分比法
主要体现的 配比性、谨慎性和权责发生之原则
会计原则
计算基数 当期销货净额 应收账款余额 应收账款余额 应收账款余额
(或赊销净额)
百分比的确定 根据经验由企业自行确定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视情况而定)
可操作性 次强 强 次强 强
估计效果 一般 一般 比较可靠 可靠
适用范围 小企业 所有企业 大中型企业 与其他方法
结合使用
重点应放在确定现金分红的合理上限上--上市公司合理确定现金鼓励分红比例得失例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在现金股利的分配方面近两年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注重现金股利的分红,某年的A股市场上,现金分红的公司有655家。但是在对实施了现金股利分红的上市公司某年的年报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问题。
1、超利润派现问题,即每股现金分红超过了每股收益。在某年进行了现金分红的655家上市公司中,有29家存在超利润派现问题。其中,承德某公司在每股收益只有0.38元的情况下,每股现金分红竟达到了0.66元;天津某汽车公司每股收益为-0.06元,即该公司在亏损的情况下,仍进行了每股0.125元的现金分红。
2、超经营现金净流量派现,即每股现金分红超过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在沪深A股市场某年进行现金分红的655家上市公司中,有178家存在着超经营现金净流量派现的问题.占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总数的27.18%。
而有的上市公司在进行现金分红的当年就进行再融资行为,这表明了上市公司自身资金的不足,需融资才能现金分红。
为什么企业在效益不乐观的情况下还要发放现金股利?作为上市公司,应该如何确定合理的现金股利的发放率呢?认为至少应该考虑以下两个比率:
l、货币资金占用率。所谓货币资金占用率,是指货币资金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率。要确定合理的货币资金占用率,首先要确定合理的现金占用率。所}胃现金占用率,是指现金(包括货币资金和短期证券投资)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如下:
现金占用率=(货币资金+短期证券投资)÷流动资产 ①
也就是说,在正常经营的上市公司所持的流动资产中,可以随时变现的资产所占的比率。这里所说的可随时变现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和短期证券投资。上市公司合理的货币资金占用率的确定方法如下:
(1)用西方公认的现金比率和流动比率来推算现金占用率。现金比率,是指货币资金和短期证券投资之和与流动负债之比。西方企业中一般要求的现金比率≥20%,取临界值20%,可得下式: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短期证券投资)÷流动负债=20% ②
由于西方企业确定合理的流动比率应为2,因此可得下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
因此,流动负债=1/2流动资产 ③
把②、③代入①式,可以计算确定西方企业认为合理的现金占用率为:
现金占用率=现金比率×流动负债÷流动资产=现金比率÷流动比率=20%÷2=10%
(2)用西方公认的现金比率和我国合适的流动比率推算合理的现金占用率。一般认为我国企业的流动比率的合适标准为1.6,即: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6
因此,流动负债=1/1.6流动资产 ④
把②、④代入①式,可以计算确定我国企业合理的现金占用率应为:
现金占用率=现金比率×流动负债÷流动资产=现金比率÷流动比率=20%÷1.6=12.5%
因此,用西方公认的现金比率和我国合适的流动比率推算的我国企业合理的现金占用率应为12.5%。
(3)用合理的现金占用率来推算合理的货币资金占用率。根据以上计算,合理的现金占用率可确定在10%-12.5%之间,由于作为上市公司应考虑其发展的要求,应尽量保留多一些的现金在企业内部,因此,上市公司应取现金占用率12.5%为宣。根据各行业短期证券投资占货币资金的平均比例,就可计算确定各个行业的合理货币资金占用率。
2、现金再投资比率。所谓现金再投资比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扣除了发放现金股利后的余额与资本额之比。用公式表示如下:
现金再投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一现金股利)÷(非流动资产+营运资金)
这一比率反映了企业产生的经营现金流量在扣除了发放的现金股利之后所余现金量和企业的资本额配合的情况。企业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扣除了发放的现金分红之后可用于企业的再投资,如购买固定资产以扩大企业的再生产规模、进行长期投资以及维持生产周转。如果进行了过多的现金分红,必然导致企业再投资现金的不足,影响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西方会计界认为,企业现金再投资比率最好应保持在8%--10%。企业可以据此确定一个现金分红的合理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