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为何少了
录入时间:2004-11-17
【中华财税网北京11/17/2004信息】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本意是挤干企业资产
中的水分,提高资产质量,从而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然而,在实务中,计提
资产减值准备成了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手段。
1.计提比例不当。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公司自行确定,并应根据债务单位
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情况等进行合理估计,有些上市公司就可能对总额较大的账龄
段计提相对较低比例的坏账准备,而对总额较小账龄段确定的计提比例相对较高,从
而使所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小于应提数,虚增会计利润。
2.变更计提比例。在开始计提资产减值和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年度,计提
减值准备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应进行追溯调整,并根据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一般来说对当期业绩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以后年度变更计提比例就要作为会计估计
变更,在将影响数全部计入变更当年损益时,企业就有可能利用这种变更来操纵利润。
3.冲回上年计提。由于存货跌价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主观性较强,会计
人员可以在追溯调整的年度或其后的年度多计提减值准备,从而相应减少当期利润;
而在以后年度处置该项资产时,可以冲回所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以增加相应年度的利
润。这种方法在亏损公司运用资产减值准备实现扭亏为盈时更为明显。
4.置换资产。通过资产置换来操纵利润往往发生在关联企业之间,以一些不用
提取减值准备或提取比例较低的资产来置换其他提取比例较高的资产,可以减少计提
减值准备的基础或计提比例,从而达到少计本期资产减值准备、多计本期利润的目的。
另外,在资产置换的前一年度对欲置换的资产计提较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然后在置
换的年度冲回,增加当年利润。
5.减少计提基数。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的管理费用,但会计准则未要
求上市公司对所有的资产都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因而一些上市公司可能通过减少计提
基数,减少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达到降低当期管理费用、多计利润的目的。
6.操纵调整数和计提数。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当净利润与净资产
不是同等比例变化时,可以通过减值准备来调节净资产收益率。首次计提资产减值准
备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应采用追溯调整法,不计入变更年度利润,只调减该年度的期
初留存收益及相关资产额,直接减少当年的净资产,但当年实际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数额直接计入当期净利润,就导致当期净利润下降。当追溯调整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
数额大而当年实际计提数小时,就会使当年净资产的下降幅度大于净利润的下降幅度,
从而提高公司净资产收益率。(a200411160081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