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科学预计应收账款风险损失

录入时间:2004-11-10

      【中华财税网北京11/10/2004信息】 应收账款的评估思路是,首先根据审计审 定的结果确定评估的起点数据(账面数),再根据可回收性的判断,预计风险损失, 然后用款项的账面余额减去预计的风险损失,得出应收账款的评估值。这个过程的关 键是风险损失的判断。就方法本身而言,评估风险损失的判断与审计坏账准备计提的 判断是一致的。但是在现实操作中,因审计评估各自坚持独立的原则,往往二者的判 断结果存在差异,有时很大。而且一般是评估结果高于审计结果(计提坏账准备后的 净额),这就对上市公司产生了影响。因为股份公司根据评估结果建新账后,公司根 据既定的会计政策重新计提坏账准备,大量的差异由当期损益承担,再加上因其他资 产评估增值导致的摊销额的增大,报表利润明显下降。在与国内外会计师大量的协作 中,发现评估与审计对接存在理论上的误区,准确理解应收账款评估本质,避免机械 地对应收账款进行评估,是资产评估中一项现实而重大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应收账款评估本质   (一)应收账款评估的对象是“风险损失”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反映的是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和已经成立的债权价值,无论是 否事前约定偿还期,账面记录都是需债务方偿还的全额债务,从这一角度看,资产评 估无需对应收账款额(账面记录)进行估计。但作为“未来现金”的资产,有两个直 接原因影响在“设定的某一时点”(评估基准日)时的价值,一是应收账款回收额具 有不确定性,二是资金的时间价值使得未来回收的价值小于应收账款账面记录。因此 产生了对回收不确定性的“风险损失”和未来回收价值现值的判断。因此,应收账款 评估应该是“风险损失的预计”和“未来回收价值现值”的确定。尽管资产评估实践 只对“风险损失”进行专业预计,而未对未来回收价值进行现值的计算,但也足以说 明,应收账款评估的是“风险损失”,而不是对应收账款账面记录的重新估计。   (二)风险损失取决于欠款方未来的还款能力   对被估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损失”进行专业判断,预计应收账款风险损失,从而 得出应收账款评估值的整个过程,与被估企业没有多大关系,对于资产评估专业判断 而言,可回收金额最终取决于欠款方的偿还能力和资信。如果债权本身无争议,在欠 款方经营状况良好、现金流量充足、偿还能力十分强、信用良好的前提下,完全可以 得出无风险损失的评估结论,或者说,在评估基准日时,债权无回收风险。至于未来 欠款方因经营状况恶化、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偿还能力不强等发生无法还款等评估基 准日期后事项,如果再对同一欠款户债权作出评估,评估基准日发生变化,也完全可 以得出有风险损失的评估结论。   (三)预计的应收账款风险损失并非现实发生   在资产评估实践中,对于有充分理由和证据表明无回收风险的、有确切证据表明 无法回收的和符合有关管理制度应予核销的应收账款,评估作价相对是容易的,对很 可能收不回部分款项的,是真正的评估作价技术。对很可能收不回部分款项的风险损 失的预计,实际上是对未来的判断,风险损失并未在评估基准日现实发生,因而确切 地说属于预测的范畴。   (四)记录无误的“函证”不能得出“无回收风险”的结论   在应收账款评估实践中,评估师们往往根据回收的“函证”上所载明的“金额数 据记录无误”,作出“无回收风险”的结论。从审计和评估两种专业工作程序上看, 对可疑债权以被估企业名义发出的函证,充其量也就是核实账面记录的正确性而已, 这对于正确反映历史成本的会计师来说,应该是十分重要的。但评估师核实账面记录 的正确性仅仅是评估作价的基础,评估师最重要的工作是对核对无误的账面债权可回 收价值的判断。欠款方承认债务的存在、认可债务账面记录,并不说明债权方能够全 额收回欠款。有偿还的动机和足够的偿还能力才是全额收回欠款的真正依据。   二、科学预计应收账款风险损失   (一)真实的账龄是“账龄分析法”的前提条件   在资产评估操作中,多数评估师主要依据评估明细表中的账龄信息,简单地得出 可能坏账的结论,表面看是最具操作性的办法。但作为主要判别依据的评估明细表中 的账龄并不真正反映账项的发生时间。比如,常年多次发生赊销的欠款户,评估明细 表中的发生时间有的反映的是第一笔借方额记录时间,有的反映的是最后一笔借方额 记录时间,有的反映的是最后一笔贷方额记录时间等,对无争议债权,欠款方偿还能 力强、信用良好的情况下,发生时间不会是错误估价结论产生的因素。但对已不发生 赊销业务的情况,如果不详细了解欠款方的资金、信用和经营状况,根据上述任何一 种发生时间或账龄而得到的结论,都可能是错误的。   因此,笔者认为,被估企业填报资产明细表时,评估师应在详细了解企业赊销业 务和欠款户分布情况基础上,将应收账款首先分成两类,一类是单笔欠款额是一次赊 销业务发生的,有准确的发生时间;另一类是明细账借方余额是多笔借方和贷方的冲 减结果,也就是常年多次发生赊销、还款的欠款户。对第二种情况,评明细表中的发 生时间不应以固定的标准反映企业明细账的时间,而应将所有账龄段借方余额和贷方 余额列示在明细表中,再划分仍在正常发生业务的欠款户和已不发生业务的欠款户两 类,对第一类,可以将最后一笔借方额记录时间作为该款项的发生时间,对第二类, 应将最后一笔贷方额记录时间作为该款项的发生时间。这样的账龄信息,可以科学得 出可能坏账的评估结论。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依据账龄信息进行应收款项坏账准 备的计提测算中,所形成的工作底稿,十分详细地记载了账龄信息和分析过程,这也 是评估师坏账风险损失的判断与审计师坏账准备计提的判断方法一致,结果存在差异 的原因之一。   (二)增强“可疑债权”的识别能力,运用“重要性”原则分析重点欠款户   对应收账款逐笔分析其回收的风险,当然是最准确的方法,但往往操作性很差, 而且会挂一漏万,没有重点。实际上,很多企业是很少笔大额的应收账款合计金额占 应收账款总金额的比例却很大,只要对很少笔大额的应收账款进行详细分析判断,得 出符合实际的风险损失,就基本能够整体把握评估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体操作 中,可以首先选取合计金额占应收账款总金额比例很大的少量欠款户,逐笔进行分析 判断。相比而言,可疑债权的识别与作价,较为困难。首先应分析被估企业购销业务 客户分布、市场销售部署等,之后,分析欠款户与被估企业的业务往来历史,从而得 出可疑债权,这些债权往往是产生回收风险的重点。   (三)系统分析欠款方未来的还款能力   上文提到,风险损失取决于欠款方未来的还款能力,风险损失的专业判断应立足 于欠款方的偿还能力和资信情况。因此,在操作中,应在总体掌握被估企业购销业务 状况的基础上,将欠款方的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偿债能力、资信状况等作为研 究对象。资信状况的掌握,需具备广泛的社会知识,资信状况客观存在着地区差异和 企业性质和背景差异。偿债能力的分析,需研究欠款方相关债务的性质、结构,相关 的还款计划,更要研究欠款方的现金流量,收集、研究分析欠款方近期的现金流量表,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重要的不是了解其现时是否正常 经营或持续经营,而是判断其未来的经营状况。当然不是对所有欠款方都采取相同的 办法,具体操作中,可以对大额的、可疑的欠款方进行分析。   (四)应收账款评估中的统计分类工作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同时可以总体把握 资产评估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历史欠账和新的赊销挂账都很多,企业账面记录的应 收账款,尽管有时在总资产中的金额比例不大,但是欠款户很多,对其逐笔分析确定 风险损失,是不现实的。但多数情况下,从欠款户的状况和款项回收的可能性看是有 规律可询的,在典型分析的基础上,将其进行科学的分类作价,总体反映回收的风险, 应该是最符合资产评估实践的途径。另一方面,从评估的角度对资产进行分类统计, 可以整体把握资产评估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是资产评估高水准的体现。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