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小企业会计制度实务操作指南(特殊业务会计):非货币性交易--非货币性交易概述

录入时间:2004-08-09

  【中华财税网北京08/09/2004信息】 第十一章  特殊业务会计   第一节 非货币性交易   一、非货币性交易概述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如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一)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 值   (二)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发生补价,应区别不同情况处理   1.支付补价的小企业,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2.收到补价的小企业,应按以下公式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和应确认的损益: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 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应支付的相 关税费   应确认的损益=补价×[1-(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三)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应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 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等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类交易,按照交易对象的属性,可分为非货币 性交易和货币性交易。非货币性交易不同于企业发生的一般交易行为,它是指交易双 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并不意味着不涉及任何货币性资产。在实务中,也有可 能在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同时,支付一定金额的货币性资产;或者在换入非货币性资 产的同时,收到一定金额的货币性资产。此时所收到或支付的货币性资产,称为补价。 这类交易是属于货币性交易还是属于非货币性交易,通常看补价占整个交易金额的比 例。如果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则仍属于非货币性交易。为便于判断,一般以 25%作为参考比例。如果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占换出 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不高于25%(小于等于25%), 则视为非货币性交易;如果这一比例高于25%,则视为货币性交易。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