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小企业会计制度实务操作指南(《小企业会计制度》概述):背景介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会计核算模式

录入时间:2004-07-26

  【中华财税网北京07/26/2004信息】 第一章 《小企业会计制度》概述   第一节 背景介绍   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会计核算模式   在我国,由国家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的会计管理模式,已经走过了漫长的 50年的历史。从建国初期建立的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为标志,确立了会计制度在 制定会计核算标准中的地位,它是与我国的法律体系和国情相适应的,几十年来,企 业会计制度已经深入人心,在企业会计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制度作为企 业进行会计核算、对外提供会计报表的依据,也是注册会计师和有关部门进行审计和 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它也为税收征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国的会计是与其国家的法律、经济、文化等环境相联系的,有什么样的法律、 经济等环境,就必然存在着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标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会计标准的制定既不能走过去的老路子,又不能照搬国外的做法,必须闯出自 己的路子,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核算模式和会计标准。如何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 又能适应会计国际化发展方向的会计核算标准,是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以及 《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发布后带给会计界的重要课题。   为此,财政部会计司于2000年开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可以说,我 国会计制度体系的改革大体分为立项、调查研究、形成初稿征求意见和修改定稿四个 阶段,社会各界进行了广泛的参与。最后,大多数意见认为,应当尽快建立国家统一 的、综合性的、符合国际会计标准的会计制度,以满足会计核算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的需要。经过研究,财政部会计司于2000年确立了建立国家统一的、打破行业、 所有制界限、集财务与会计为一体的会计核算制度,包括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 录和报告全过程的会计核算标准的改革方向。从改革的目标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 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按照企业性质和规模,分别建立《企业会计制度》(不含金融保险企 业)、《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所应遵循的一般原则。金融 保险企业和小企业由于各自有其特性,与一般企业的会计核算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 分别单独制定会计制度;除此之外的其他企业,由于共性业务较多,应制定统一的企 业会计制度,以增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靠性和透 明度。   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操作性较强的有关会计科目的设置、 具体账务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对外提供办法。进而分别形成企业、金融保险 企业和小企业统一的会计报表格式、会计报表附注披露格式等。   第三层次是在上述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对于各行业企业专业性较强的会计核算, 将陆续以专业会计核算办法的形式发布。由于各行业、所有制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区 别在成本构成不同,相应的收入核算也不相同,因此,各行业、各所有制企业的个性 业务,将采取拟定各个专业会计核算办法来解决。   另外,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对于会计制度规定不合理的地 方,作出专门的补充规定或问题解答,作为贯彻实施会计制度的重要手段。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财会 [2000]25号);2001年11月27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 制度》(财会[2001]49号);此次,财政部又正式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 至此,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会计核算模式。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