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什么是“会计标准国际化” 

录入时间:2004-06-07

【中华财税网北京06/07/2004信息】 问:我读财经、证券报刊时,常看到“会 计标准国际化”一词,表面理解就是将会计标准国际化,或是将会计标准与国际接轨, 不知可否这样解?它还有什么更多的涵义吗?请解释一下。    答:会计标准是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计量标准。如同产品生产必须遵循技术 标准的道理一样,上市公司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必须遵循会计标准,否则,就可能是 不真实与不公允的。关于会计标准国际化,你的理解大致是那么回事。泛泛地讲,会 计标准国际化就是全面接受国际会计标准的过程。    推动会计标准国际化的主要力量来自于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在中国加入WTO 之后,国内证券市场将融入全球资本市场,一方面更多的国内企业将赴境外市场发行 证券,同时更多的外资企业也将获准在国内证券市场发行上市,另一方面境外投资者 也将进入国内证券市场开展投资活动。如果继续执行与国际会计标准差别较大的、太 多“中国特色”的会计标准,以本土化对抗国际化,不仅中国公司到境外发行股票、 债券难以获得外国投资者的认同,加大筹资成本,而且外资进入国内证券市场也会面 临价值判断上的中外差异,不利于引进外资。如此等等,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将受到严重阻碍。    目前,中国会计标准国际化的重点在于会计准则国际化,审计准则国际化的程度 高于会计准则。国内《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在 资产的会计计价与财务报告披露方面尚未全面实行公允价值与公允列报原则,依然强 调会计计价基础是历史成本与真实列报原则;后者要求资产的会计计价必须是公允价 值,财务报告披露必须遵循公允列报原则。值得注意的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资产的会 计计价基础虽然可以满足财务报告对真实性与真实价值的要求,但不一定能够满足公 允性与公允价值的要求。    然而,真实的未必是公允的,但公允的一定是真实的。比如说,一项市场交易价 格为100元的原料,如果上市公司从关联方以95元的价格获得,并以此作为计价 基础,那么,95元只是真实价值,但不是公允价值,以95元编制的财务报告只能 说是真实列报,但不是公允列报;而公允价值为100元,以100元编制的财务报 告才称得上是公允列报。进一步说,如果以95元计价,意味着上市公司报告期存在 5元的虚假陈述嫌疑。不仅如此,即使上市公司按照100元的市场交易价格计算购 买时的原料存货价值,但是,到报告期末,假如该原料的市场交易价格或可变现净值 下跌到90元,继续按照100元的历史成本价值计算其资产负债表日(指期末日) 的帐面价值(指期末数)是真实的但不是公允的,并因此存在10元的虚假陈述嫌疑, 必须计提10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相应在当期利润表中确认为费用,并将账面价值调 整到90元才是公允价值。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会计标准国际化就是全面接受国际会计标准关于公允 价值计价与公允列报的影响。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