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资产的减值准备会计职业判断

录入时间:2004-06-03

【中华财税网北京06/03/2004信息】 一、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重要意义 资产减值的目标应当服从于财务会计的目标。由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 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 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 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即要求企业面对潜在的风险 时,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做出必要、合理的职业判断,充分估计到各种风 险和损失,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确保资产的真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追求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不仅说 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避免资产和利润虚计而化解风险的有效方法,同时保 证了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 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但 由于准则对具体情况界定的不明晰,在计提具体内容上没有明确的计算程序,因此留 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 即减少资产,又减少当期利润,因而企业管理层出于筹资、业绩考核、债务契约等原 因,充分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会计的模糊性以及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使 分资产准备成了企业调节企业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利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成了操 纵财务数据的方法。 根据有关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估计变更在会计处理上适用未来适用法,而无须 追溯调整。当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很难区分时,应当按照会计估计变更的处 理方法进行处理,即不能对该变更的影响数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期初留存收益,而应 将其计入变更当期。当难以区分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时,采用会计估计变更 的会计处理方法。如果企业所作的会计估计发生了错误则属于差错。对于重大的会计 差错更正,应采用追溯调整法。如果乱用会计估计则成为人为的财务数据操纵。 目前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为避免政策处罚,往往围绕监管政策的刚性指标进行盈 余管理。具体表现之一是利用或混淆会计估计变更或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追溯调整使 亏损年度的“重亏”和使扭亏年度的“微利”,其手法就是使亏损年度“亏上加亏”, 扭亏年度“轻装上阵”的作用。具体表现之二是每到年报公布时,也会出现一些亏损 企业,亏损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就是因为设置秘密准备,造成企业资产“缩水”形 成了损失。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会计估计和会计估 计变更。 事实证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会计估计变更已经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常用手 段,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也成了家常便饭,其最终的受害者是投资者。一些企业对于由 此产生的重大会计差错也只是在公告里的某个角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已。贯以“由 于发生漏计××年……而追溯调减××年度净利润××万元”等类似语言,从而掩盖 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客观、真实现状。 三、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的对策及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来计提资产的减值准备是现代会 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这并不完全是一个孤立的会计问题。这既与会计人 自身职业道德、业务素质相关,更脱离不开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要消除或者减少有 意或无意混淆相关的会计政策、避免财务数据的操纵,有必要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相关的经济法规和会计法规,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首先,政府部 门应通过现有的会计案例,寻求其理论根源及对策,修改相应的法律条款。其次,界 定相关重要概念,并使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例如虚假会计信息的认定、民事责任在 责任人之间分担等等。同时严惩随意操纵行为,从而加大有意混淆操纵的机会成本。 另外,加强准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尽可能多的减少准则外事项,从而规范企业的经 济业务,为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2.建立合理的经理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有效地抑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 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管理者往往会有选择地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隐藏 不利信息。信息不对称虽然说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但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报酬契约 和经理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在即使委托人无法了解代理人的情况下,仍会最大可能 地使两者的目标趋同,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如果管理人员的报酬不 再和盈余单项联系时,企业财务数据操纵的动机自然就减弱了。 3.建立健全会计从业人员的终身培训机制,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 务素质教育。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使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适应高速经济发展的需 要,建立了会计人员定期进修培训制度,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组织下得以落实。目 前,我国相关的法规和制度虽然也有类似的规定和要求,但实质上并没有得到落实和 实施。会计从业人员的终身培训机制,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素 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特别是在目前我国有关新准则频频出台的情况下,对从业的会 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就显得更为重要。 企业利用会计手段调节会计数据的行为;不仅丧失了企业的诚信,而且也使会计 的诚信受到影响。虽然会计的职业判断具有专业性和隐秘性,是企业混淆了相关事项 的区别,还是“真正”的合理运用,信息的使用者心里明白。为此,只有加快完善当 前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进程,强化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加大法律责任的威慑 力,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真正规范企业会计的行为。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