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录入时间:2004-05-08
【中华财税网北京05/08/2004信息】 一、主要问题
(一)财务及管理软件系统内部衔接性差。
由于当前许多财会软件都着重开发账务处理与报表管理,主要解决记账和报表处
理效率问题,对于其他诸如成本核算、市场预测等功能开发力度小,财会管理的有关
数据从一个处理系统到另一个处理系统不能自动转换数据格式,即衔接性较差。涉及
整个企业价值链的许多环节在进入管理范畴时的首要问题就是各个环节的衔接性问题。
(二)开发技术落后,数据的安全性差。
从软件技术的发展来看,目前我国的软件生产还处于模仿和加工阶段,在操作系
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关键应用软件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自主版权产品。财务
上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是几乎所有的软件开发都是把重
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很少放在数据的安全保密上。系统一旦瘫痪,
将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严重损失。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电算化涉及计算机、会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
化人员是经过短期培训就匆忙上岗,因此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有时
只有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来进
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
二、应对之策
(一)企业应将会计电算化工作纳入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范畴。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
的管理。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全
面企业管理软件。原有的单一财务软件已明显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要
从采购、销售、库存的管理到会计核算、应收应付账款管理、资金和成本管理、财务
分析预测等职能实现一体化,进而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才能适应现代
企业管理的需要。
(二)要求财务及管理软件具有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及标准的衔接。
管理思想的发展、用户需求的变化与多样性,使得任何的应用系统都无法覆盖所
有用户的所有实际需求,因此在选用本企业财务软件时,标准之一就是管理软件应当
有一个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这种框架结构使得对软件的维护和扩展变得更为容易,
也使得应用系统的客户化和二次开发变得简单。还可以为将来实现来自于不同供应商、
应用于不同行业的多种管理软件系统的彼此衔接。
(三)提高人员素质。
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依赖于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各个企业的管理模式、管
理思想以及多年形成的习惯不一样,对管理软件的多样化、客户化要求也会不尽相同,
标准式软件根本不可能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对企业而言要造就一大批具有创
新思维、高素质的应用、维护技术的会计人才。他们应当能够精通信息技术和财务管
理知识,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而且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推动
企业电算化事业真正向“管理型”、“智能型”、“网络化”转变。
(四)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网络会计变手工分散操作为计算机集中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会计软件必须从存放在服务器和磁盘等设施上的数据安全和在传输过程中信息安全两
个方面入手,着重考虑内部控制的安全性问题。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建立数据保护机
构,加强数据的保密和安全。要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
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识别、授予权等措施。
(五)企业必须提高系统网络功能,迎接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