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会计实务(一)命题规律及2004年考试命题预测

录入时间:2004-02-23

  【中华财税网北京02/23/2004信息】 一、从历届考试题型及分值看考试命题方 向 现以2001年、2002年、2003年的考试试卷为例,依据2004年《会计》教材进行分 类,各章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考试题型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单选题 20 20 15 15 15 15 多选题 10 20 10 20 10 20 判断题 10 10 10 10 10 10 客观题小计 40 40 35 45 35 45 计算分析题 2 20 2 22 2 22 综合题 2 30 2 33 2 33 主观题小计 4 50 4 55 4 55 合计 44 100 39 100 39 100 从上表可以看出: 第一,会计试卷的题型相对稳定,单项选择题、多项选译题、判断题、计算分析 题、综合题是每年都要考核的题型,2004年应不会有什么变化。 第二,历年试题总题量均在40道左右,纵观2001、2002、2003年试题,可以发现 题目数量基本稳定在40左右。其中,计算分析题、综合题每年都是各2道题,而且分值 呈上升趋势,当然,题目难度也逐年上升;计算分析题的题目数量没有变化,但是分 值却比2001年有所增加,所以,计算分析题的难度有增无减;客观题的考核比例呈下 降趋势,分值在44分左右,单选题的题量在15~20之间,多选题的题量在10道左右, 判断题的题量在10道左右,题目难度比主观题小,但是,也不容忽视,近几年就增加 了计算型客观题的题量。对题量以及试题难度的了解有助于考生把握考试的答题速度 和时间分配。通常,一道客观题的答题时间在半分钟至1分钟左右,如果需要计算,时 间可能要长一点,所以,客观题的答题时间至少需要40分钟。二道计算分析题要花30 分钟(15×2),还有50分钟(按2003年120分钟的考试时间计算)来做二道综合题。从考 生的反映来看,想完整地做好一道综合题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 灵活处理,把握好50分钟在二道题目之间的分配。一般地,先把题目浏览一下,找出 熟悉的地方,先做熟悉的。有很多考生在做题的时候按顺序来,卡在前面没有把握的 题上。等到他们放弃的时候,时间已经不容许他们做其他题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会 做的题目没做,做了的题目没有把握。 第三,客观题中单项选择题的题量和分值在2002年、2003年下降了5分,计算分析 题、综合题的分值各增加了2~3分。 主观题分值增加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需要大量运用 计算以及职业判断,与客观题相比较,主观题更能考查考生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融会 贯通能力,更能考查出一个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经 过十几年的会计职称资格考试,考生的水平已经有了普遍的提高。“水涨船高”,提 高主观题的考试份量是必然的。因此考生不仅要掌握好会计理论、会计准则、注重会 计实务,而且要将理论灵活熟练地运用到实务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能够形 成正确的结论、得到正确的结果。这是能否通过会计这门课考试的关键。 客观题所占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占到全部分值的45%,它是“全面考查”的具 体实现手段。一方面,把握好客观题,提高客观题的得分率,是能否顺利通过考试的 基础。如果客观题失分过多,即使主观题答得较好也很难过关。另一方面,答好客观 题是答好主观题的保证。如果一个考生连客观题中涉及的基本知识都没有掌握好,很 难想象其主观题能够答得更好。因此建议考生一定要掌握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 本实务。“万丈高楼从地起”,“沙地上建高楼”是不牢固的,不要把太多的复习时 间花费在主观题上,有1/3就够了,要求精。对某一知识点而言,透彻地做会一、二 道主观题就可以了;对于综合题来说,每类综合题练习2~3道基本上就可以把握这类 题目的思路了。有很多计算以及会计分录是重复的,所以,要注意节约时间,把时间 用在刀刃上。 二、从各章考试的题型、题量分布及综合题的出题范围看会计实务(一)考试命题 特点 (一)为了便于广大考生把握会计复习的重点,我们将2001、2002、2003年这三年 的试题在各章的分布列示如下(以2004年教材为统计对象,综合题因涉及若干章,故单 独说明)。 年度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计算分析题 章节 2001 2002 2003 2001 2002 2003 2001 2002 2003 2001 2002 2003 1 1 1 1 4 2 2 1 2 2 3 1 1 4 2 1 4 5 3 2 4 2 1 8 5 3 3 2 4 2 3 2 1 12 6 2 2 1 2 2 2 1 1 12 12 7 2 1 2 1 10 8 1 3 1 2 9 1 1 1 10 1 1 2 2 2 1 11 3 2 2 4 1 12 2 4 2 2 2 13 2 4 1 1 1 10 14 1 2 2 2 1 1 分数 20 15 15 20 20 20 10 10 10 20 22 22 小计 说明: 2001年:综合题共30分,其中第一小题18分,主要涉及到第8章、第12章、第13章 共3个章节。第二小题12分,主要涉及到第5章、第10章、第12章共3个章节。 2002年:综合题共33分,其中第一小题18分,主要考核第8章、第12章2个章节。 第二小题15分,涉及到第5章、第10章2个章节。 2003年:综合题共33分,其中第一小题18分,要求编制利润表,涉及的章节非常 多,第3、4、5、7、8、12、13章。第二小题15分,要求计算现金流量表中的相关项目, 也涉及到很多章节。 (二)通过上表可以发现会计考试命题具有如下特点: 1.全面考核。基本上是章章有题,即使是非重点章,也要出个别客观题,以达到 “宽基础,扩大知识面”的目的。如果未对教材内容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是难以获得 较好的成绩的。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要全面出击,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知识的 掌握及灵活运用。避免考生在学习以及参加考前辅导时盲目地押重点、猜题,减少考 试时的偶然因素。 2.突出重点。会计实务(一)考题虽然覆盖面宽,但并不是各章平均分布考题,而 是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突出对重点、难点的考察,如存货的核算、流转税的计算、 收入的确认、长短期投资的核算、会计报表的编制等,由于与企业实务操作联系密切, 几乎年年考,只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考核而已。 3.注重实务操作。会计职称考试十分注重对实务操作能力的考核,与实务结合紧 密,不仅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对理论和实 务做到融会贯通。 4.综合性强,注重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具有融会贯通的综合分析和综合运 用的能力是会计师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唯有如此才能胜任纷繁复杂的实际工作。为 了考察考生的分析、综合、筛选、评价等能力,命题人往往会在综合题中,给予许多 信息资料,阅读量较大,有的信息甚至是不相关的,这就要求考生能够从题目所给出 的信息中,挖掘出有用的资料,只有这样才能解开做题的难点。如2003年会计实务(一) 试卷综合题的第1小题,文字叙述就占了1700字。这就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有关资料, 在大量的信息中发掘有用的内容,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入手, 结合知识点一一加以解决。 三、从历届考试各章的分值比重看会计实务(一)学习重点 再对上表进行整理,列出2001、2002、2003年试卷综合分析如下(不包括综合题): 年度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合计 平均 章节 分数 分数 分数 分数 分数 1总论 1 7 4 12 4 2货币资金 2 2 0.7 3应收款项 3 6 9 3 4存货 15 3 7 25 8.3 5投资 10 5 17 32 10.7 6固定资产 16 17 4 37 12.3 7无形资产等 2 3 11 16 5.3 9流动负债 3 3 1 7 2.3 9长期负债 1 2 3 1 10所有者权益 3 3 3 9 3 11费用 5 5 2 12 4 12收入和利润 6 2 4 12 4 13财务会计报告 3 15 1 19 6.3 14预算会计 4 5 9 4.5 2001、2002、2003年的综合题共计96分,基本上涉及了第5章、第6章、第8章、第 10章、第12章、第13章共计6章。 结合上表,我们基本上可以将会计实务(一)的内容划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重点章(6章,65分)。包括第5章(投资)、第6章(固定资产)、第8章(流动 负债)、第10章(所有者权益)、第12章(收入和利润)、第13章(财务会计报告)。平均每 章占10分多。 第二类:次重点章(5章,占25分)。包括第1章(总论)、第4章(存货)、第7章(无形 资产)、第11章(费用)、第14章(预算会计)等。平均每章占4分。 第三类:非重点章(3章,占10分)。第2章(货币资金)、第3章(应收款项)、第9章( 长期负债)等。 由上述分析可见,第一类和第二类章节占的比重大,并且这部分内容是既突出准 则,又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是考生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计算分析题与综合题集中在这 两类章节中。第三类章节,出大题的可能性不大,掌握基本的知识即可。 四、从历届试题涉及的内容看会计实务(一)考试命题规律 通过对历届考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实务(一)考试命题遵循着以下基本规律: 规律之一:基本知识全面考核,考生很难侥幸过关 会计实务(一)考试的考核面广,历年试题的命题范围都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基本 上覆盖了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考生要在120分钟时间内,完成40道题,这不仅要 求考生要牢牢掌握会计的基本观念和基本知识,而且要对教材的内容相当熟悉。因此, 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不能有侥幸心理,各章内容都要做到耳熟能详。 规律之二:重点知识属永恒重点,热点问题成考试热点 会计师考试总的命题规律是:以学科知识重点、当前社会热点、实际工作难点为 主线,考虑以往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科学命题时,命题人在当年出题时往往重复 考查以前年度考试中,考生考试情况比较差的知识点。 在职称考试的四科中,会计实务(一)是一门理论体系很完善的课程,有其自身的 知识重点,如资产的计量、收入的确认、财务报告的编制等,这些都是每年必考的内 容,如2003年计算与分析题第2题投资收益的确认、2003年综合题第1题的利润表的编 制,2002年综合题第2题的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的确认,2001年计算分析题第1小题的 增值税的计算等。对此,考生必须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深刻理会,系统把握。 规律之三:考题灵活性强,计算与账务处理题、综合题比重比较大 参加过会计实务(一)考试的考生都知道,会计实务(一)考试中死记硬背的东西有, 但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题目很少。除了个别选择题和判断题以外,大多数考题出得 还是很灵活,要求考生真正理解各个知识点,悟透其中的含义。并且,会计实务(一) 考试中计算与账务处理题和综合题占据70%的分数(包括客观题中的计算题),对考试 成败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历年考试的综合题难度都较大,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 计算步骤比较繁琐,账务处理比较复杂,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运算能力要求比较高。 考生一定要抓住会计实务(一)考试的这个特点,制定出符合自己情况的复习计划,针 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多做一些练习。 规律之四:综合题似曾相似,经典题重复出现 每年的职称考试的主观题,尤其是综合题,都是广大考生关注的焦点。一般说来, 只要对综合题所要考查的要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充分的复习准备,考试时就基本上能 够应付自如。因此,捕捉综合题的命题点是考生与辅导教师考前最热衷做的一件事情。 纵览历年考试的综合题,很容易发现两道综合题中的其中一道二三年内不太重复, 而另一道却“频频”再现。重复出现的考题有:投资业务的处理(2002年综合题第2题、 2003年计算与分析第2题);利润表的编制(2003年综合题第1题、2001年综合题第1题); 现金流量表表内项目的计算(2003年综合题第2题、2002年计算与会计处理第2题)等。 由此可见,重要的会计处理问题、以往考题中的精品和考生普遍反映难于掌握的 问题都会再次考查,所以考生除辅导教材之外,最好的参考书就是以前年度考过的试 题。回首前3—5年的考试试题,或许考场上会带给你意外惊喜。(az20040104212)(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