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如何计算期末存货

录入时间:2003-11-04

  【中华财税网北京11/04/2003信息】 一、资料:   某企业1999年末“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为4万元(该项余额为1998年末 丁存货提取跌价准备),各项存货的期末状况、历史成本及其可变现净值见表。 存货名称   期末状况        历史成本 可变现净值   跌价准备 甲存货 市价持续下跌,未来无回升希望 600000  500000    100000   乙存货 成本高于销售价格       300000  250000    50000   丙存货 企业生产中不需要,无转让价值 100000   0       0     丁存货 市场上扬,冲减原提跌价准备  400000  420000   -40000   合 计                 1400000        110000     二、要求:   计算1999年末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三、解答:   1.计算1999年末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100000+50000)-40000=110000(元);   2.提取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11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10000   3.将无转让价值的存货成本计入当期损失   借:管理费用--存货处置损失        100000    贷:原材料--丙存货             100000   4.期末存货的账面价值   (1)甲存货  600000-100000=500000(元);   (2)乙存货  300000-50000=250000(元);   (3)丙存货  100000-100000=0;   (4)丁存货   因1999年末丁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历史成本,因此,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就是历 史成本40万元。其上一年度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应予冲销。   (5)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合计 500000+250000+0+400000=1150000(元)。   四、解题指导:   1.“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中 较低者计价的方法。“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也就是存货的账面成本;“可变 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以及销售所 必需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   2.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进行期末存货计价时,应在会计年度期末 进行存货历史成本(存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比较,在存货历史成本高于可变现 净值时,按可变现净值对存货计价,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为存货可变 现净值与历史成本之差。   3.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量。对于数量繁多、 单价较低的存货,也可以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4.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为己提数,应将 期末计算的应提数与账面已提数进行比较,如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按其差额进行补 提;如应提数小于己提数,应按其差额进行冲销。   5.期末存货的账面价值就是该项存货的账面历史成本与存货跌价准备相抵后的 差额。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