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CPA考试《会计》考前总复习
录入时间:2003-10-31
【中华财税网北京10/31/2003信息】 由于大多数考生已对教材基本内容有了较
充分的复习,以及本科目考试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本文不再对教材作总结,而是针对
分值为60分的主观题的主要出题方向作重点、难点解析,希望能为应试者攻克主观题
有所帮助。
一、关于会计政策变更
1.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这是本年教材内容变动较大的部分,加上
历来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都是考试的重点,本年必将作为综合题的主要考点出现,请
重点关注P85的例19。另外,还需强调说明的是,在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后,长期股权
投资账户所属的明细账户“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均要同时转入“投资成本”
的明细账户。这一点教材没有作详细说明。
2.所得税会计核算由应付税款法改为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或债务法):该考
点由于很容易和会计要素基本核算结合,所以是出主观题的好素材。如以前年度八大
准备造成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固定资产折旧造成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有税前扣除
标准的广告费造成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确认股权投资收益有税差时计算应补税产生
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改变。对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改变,
尽管历来的考题甚至练习题都没有涉及过,但不排除考题出现要求合理确定累积影
响数的情况。
对以上会计政策变更考题的处理,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原则上通过“利润分配”
核算,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二是要先抓住涉及的实账户(如长期股权投
资、递延税款、累计折旧、库存商品)及其金额;三是要分别调整本年度报表的期初
数(指资产负债表)、上年数(指利润表)、上年实际(指利润分配表),且调整后仍平衡
且具有勾稽关系四是股份有限公司从2001年必须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若从2002或
2003年才执行应视为前期会计差错,不能作为会计政策变更。
二、常见的前期重大会计差错
1.对预付账款、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属会计差错。
2.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有关错误:未计提对用来生产商品的原材料计提准备的
方法错误存货发出时未按规定同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
3.计算及结转材料成本差异的错误:未结转或全部结转。
4.长期债权投资下债券投资的错误:利息计提的错误、摊销的错误。
5.发行有赎回条款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有关错误:未计提利息补偿金。
6.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金额大于承租人资产总额的30%),按最低租
赁付款额入账并据此计提折旧。
7.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或交付使用)的在建工程未转入
固定资产,也未计提折旧。
8.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错误。
9.对不需用、未使用的固定资产未计提折旧。
10.有关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错误(关注P114,将是重要的考点)。
11.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错误。
12.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按税法规定作为资本性支出分5年摊销的错误。
1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错误(计提、摊销、转销)。
14.收入确认的错误(近几年一直是考试的热点):售后回购、售后租回、分期收
款销售、委托代销、预收账款、不能可靠地估计所提供劳务的交易结果时劳务收入的
确认。
15.债务重组协议生效之日,对债权人同意豁免的债务,债务人计入资本公积。
16.企业计提的预计负债(某产品质量担保费用)余额为200万元,但该商品已停
产,且出售商品已过质量担保期。
对前期重大会计差错的处理应注意的问题:一是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
(一般均涉及损益);二是期后发现的应视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当然,账务处
理是一样的,仅是对报表的调整不同);三是要抓住实账户及递延税款(但若题中说明
可调整报告期的应纳税额,应通过应交税金科目)。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在2003年又做了修订,关于利润分配的调整将是2004年
考试的热点,本年不需关注。
1.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期间得知债务人财务状况严重恶化,预计坏账损
失会扩大,应视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事项进行处理。
2.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对报告年度售出的商品由于商品质量问题给予客
户(按价税合计)的销售折让也应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事项进行处理,但报表
只调整“主营业务收入”,不涉及“主营业务成本”的调整。
一是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一般均涉及损益);二是要抓住实账户及递
延税款(但若题中说明可调整报告期的应纳税额,应通过应交税金科目。)
四、所得税会计
1.常见的时间性差异:
计提的(或未计提的)八大准备、股权投资差额(借差)、确认被投资企业投资收益
的补税、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开办费用、广告费用等。
2.常见的永久性差异:
业务宣传费用、招待费用、非公益性捐赠支出及超标准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利息
支出、视同销售(也有的属时间性差异)、债务重组产生的资本公积。
若企业以前年度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应付税款法,从本年起改为纳税影响会计法
(递延法或债务法),以前年度存在永久性差异X和时间性差异Y,则对本项会计政策变
更应借(贷):递延税款Y×33%,贷(借):利润分配Y×33%×85%,盈余公积Y×33
%×15%。
若企业在免减税年度发生了时间性差异,且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债务法、则
企业应按未来差异转回年度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确认本期“递延税款”借项或贷项。
五、合并会计报表
合并报表同长期股权投资一样,作为重要的知识点,历年都有主观题出现,且都
可以独立出题。但由于本考点较简单,本文不进行详细阐述。
有两点需强调说明的是:一、涉及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大于内部利润,只应就内部利润部分作抵销;二、对合并报表的考核,典型的题型有
同长期股权投资相结合(如2002年综合题,本年不排除连出一次类似题的可能,希望
考生把上年的这道题做一遍),还有就是独立出题,根据提供的母子公司的会计报表
等有关资料,编制合并报表。
六、本年一般不会有主观题、可能作为客观题出现的考点
1.现金流量表主表有关项目的填列及补充资料的填列。
2.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
3.租赁。
4.根据成本效益原则,第二十一章商品期货业务、第二十三章分部报告、第二
十四章中期财务报告这三章可不予关注。 (at20030907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