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混合计量模式——会计的明智选择

录入时间:2003-09-10

  【中华财税网北京09/10/2003信息】 物价变动会计曾作为对传统的历史成本/ 名义货币会计模式的改进被提出,然而.以衍生金融工具为代表的一系列业务创新带 来了比物价变动更为尖锐的计量问题。在理论和实务都未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混合 计量模式不失为一种明智的考虑。 所谓“混合汁量模式”,就是在实务中允许会计人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建 立起以反映“价值”为核心的混合计量体系,使“有用性”最大化。也就是说,通过 会计人员的判断,采用相对“正确”的会计计量模式,允许在一张财务报表里采用多 种计量模式,提供与各个财务要素最为相关的计量属性的数量化信息。可见,“混合 计量会计模式”既没有也不可能脱离现有各种模式的理论结构体系。 当然,该模式的应用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1)缺乏一致性。由于各种计量属性的 糅合,相当于在同一张财务报表中从各种角度看待不问的资产和收益,这会带来一系 列的不可比问题:特别对于不同行业的财务数据,混合计量属性会造成彼此之间巨大 的差异,同样的比率不代表同样的经营能力,从而使投资者无所适从。(2)缺乏可验证 性。根据信息的需求和会计人员的判断来选取计量属性,是一种较为主观的理解和应 用,不同的人对于同-资产或收益所做出的判断并不一定相同,所得出混合计价总和就 不一定相同。(3)容易造成曲解。由于采取混合计量属性,有可能造成财务报表不同条 目甚至同一条目的对应数额中也包含了历史成本和其他计量属性的混合加总信息,容 易造成人们对信息的曲解。 尽管“混合计量模式”存在着以上的缺陷,但在理论尚未取得突破而实务要求又 尤为紧迫的现实环境中,该模型的应用可以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一、该模式的主要缺陷并非致命的。该模式实际上没有排斥任何计量模式,在绝 大多数日常业务中的运用与以往并没有不同,而混合计量也并非该模式持有的产物, 例如:作为对原始成本会计的补充与调整,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和加速折旧法就曾起到 积极的作用,IAS39中的摊余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差异也造成了混合计量的问题。而通过 向投资者说明会计方法的内容和不同,我们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一致性和可验证 性缺失的影响。 二、该模式对于一些创新业务在没有相应完备的理论指导下,给出了在实务中尽 快将其纳入会计体系的方法。例如,对于金融创新业务,既然历史成本不能提供有用 的信息,会计人员就应该尝试运用其他的与该计量对象相关的属性予以计量。而绝大 部分的衍生金融上具市场都是一个有效市场:交易活跃、信息传递迅速、监管机制健 全。在这个市场里,即使在某些金融工具市场尚不完备有效的情况下,对于市价进行 调整,折现现金流量分析及期权定价模式等已经成熟的技术也将为公允价值提供有力 的证据。 三、该模式能够结合具体的投资者、具体的背景、地域和会计实务的特点,使得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大大提高。这正是任何一个单一的会计模式所不具备的优点。 四、随着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计量方法的不断充善,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 方法正逐步形成,这为该模式的应用进一步提供了条件。 综上所述,混合计量是会计对于现实的妥协。然而,各种计量属性在信息质量上 的缺陷问题仍然依赖于理论上进-步的探索解决。 (l 2003 07 034 13)(1)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