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会计制度下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录入时间:2003-07-22
【中华财税网北京07/22/2003信息】 对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盘盈或盘亏
事项应该如何处理,新《企业会计制度》未作具体说明,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及《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等具体准则,谈谈新会计制度下的盘盈盘亏处理方
法。
例1 2001年12月下旬,某公司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时,发现由于保管不当,丢
失设备一台,原价100万元,已提折旧30万元,月末结账时,领导尚未批准处理,预
计责任人赔偿1万元。2002年1月20日,领导作出批示予以处理,由责任人赔偿3万元。
该公司的所得税率33%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公积金,按5%提取法定公益金。
2001年年报批准报出日为2002年4月30日。假定对其他应收款不提坏账准备。
12月下旬发现盘亏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一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
70,000
累计折旧 300,000
贷:固定资产 1,000,000
12月底结账时,企业承担损失是既定事实,损失的金额估计为1万元,因此,尽
管领导尚未批准处理,但会计人员应视同领导已批准,这样做可以体现会计核算的谨
慎性原则,故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按盘盈盘亏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预计责
任人赔偿1万元。
借:其他应收款一某责任人 10.000
营业外支出 69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一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 700,000
2002年1月20日,领导作出批示,责任人赔偿3万元。本文认为,在2001年末,该
公司要承担盘亏损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只不过金额尚未明确罢了。2002年1月
20日,领导作出批示后,公司要承担的损失得以明确。这是一种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
存在的情况提供进一步证据的事项,应将这种事项视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
事项,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有关规定。本例表明,上年多
计营业外支出2万元,使得所得税少算6,600元(20,000×33%),净利润少算13,
400元(20,000-6,600),盈余公积少算2,010元(13,400×15%),作如下调整:
(1)借:其他应收款-某责任人 2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
(2)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6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6,600
(3)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3.4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400
(4)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10
贷:盈余公积 2,010
上述调整分录登记入账后,2001年年报作如下调整:
(1)资产负债表上的期末数栏:其他应收款增加20,000元,应交税金增加6,600
元,盈余公积增加2,010元,未分配利润增加113,900元(13,400-2,010)。
(2)利润表上本年累计栏:营业外支出减少20,000元,所得税增加6,600元。
(3)利润分配表上本年数栏:提取盈余公积增加2,010元。
(4)现金流量表附注:净利润增加13,400元,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
期资产的损失减少20,000元,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6,600元。
在编制2002年各月的资产负债表时,年初数栏不能根据各账户的年初余额填列,
而应以公布的2001年年报中的期末数为准。
在编制2002年年报时,其中的上年数也应以公布的2001年年报中的期末数或本年
数为难。这里体现了会计制度中所指的“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
一致,应按其差额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例2 如果上例中领导的批示发生在年度报表批准报出日(2002年4月30日)以后,
又应该如何处理呢?本文认为,这种情况表明,上年的估计数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差
错,这时我们应该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进行处理。如果差额不大,则直接调整领导批示的当月的损益;如果差额较大,应作
为重大会计差错,直接调整年初数,调整方法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事项的处理
方法相同。举例说明如下:
(1)如果责成责任人赔偿12,000元(属于非重大会计差错);
借:其他应收款一某责任人 2,000
贷:营业外支出 2,000
这时,2002年报表上的年初数或上年数不作调整。
(2)如果责成责任人赔偿40,000元(属于重大会计差错),由于上年末已确认10,
000元,因此作如下调整分录:
①借:其他应收款 3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00
②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9,900
贷: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 (30,000×33%)9,900
③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00-9,900)20,1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100
④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15
贷:盈余公积 (20,100×15%)3,015
这时,2002年报表上的年初数或上年数要作调整。调整方法与例1相同。
如果结账后,批难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金额的差额不大,本文认为可以直接将差
额体现在批准当期的有关账户上,不再调整相关项目的年初数,这样做体现了会计核
算的重要性原则。 (Aw 2003 06 030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