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全科复习要点及应试技巧——《经济法基础》
录入时间:2003-06-27
【中华财税网北京06/27/2003信息】 (一)寻找适台自己的学习方法
经济法的学习有两类基本方法,一是相关课程内容的相互融合学习。例如,学习
“会计实务”中的应交税金核算时,可以延伸理解记忆税法中关于增值税“进项税款”、
“视同销售”以及消费税征收范围的基本规定,既便于对两门课程的交叉复习,
又加深了记忆。二是分类归纳比较记忆。例如,学习公司法时,比较两者在注册资本
最低限额、董事会人数等方面规定的不同,避免因零散记忆而造成混淆性错误。
(二)突破重点和难点,适时练习
适当的练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时,无需买太多的参考书,以防顾
此失彼,选择一、两本适应考试风格、题目有代表性的参考书即可。如《财务与会计》
编辑部编写的《2003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复习精要及自测题库》(以下简称《精
要》)一书中设计的模拟试题,就较好地适应了考试风格的要求,同时也兼顾了各
章的重点和难点,可配合练习,以达到画龙点睛之效。
(三)各章重点和难点提示
第一章本章以客观题和简答题为主。重点集中在:(1)经济法的渊源、经济法律
三要素的构成及各自的内容,法律事实的种类;(2)违反经济法应承担的三类法律责
任,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行政复议的范围及程序规定(本部分注意简答题等,参见
《精要)P144)。
第二章本章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合伙企业法三部分,其中
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合伙企业法有可能考案例分析或简答题。学习时,可适当练习《精
要》P86简答题第1题,P120案例分析第1题。重点把握:(1)全民所有制企业设立的程
序、合并和分立的形式、终止的程序,厂长负责制的主要内容及厂长产生的方式,职
工代表大会的职权,国有企业监事会成员的组成;(2)企业破产的界限,破产财产、
破产债权的内容,破产财产的分配顺序;(3)比较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特征、
设立条件、投资人的限制性规定、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含义,以及清算的顺序;
(4)合伙企业的管理方式,合伙企业收益的分配方式,合伙人的连带责任规定。
第三章本章为教材的考试重点之一,各种题型均可出现。主要把握:(1)两类公
司的主要区别;(2)比较记忆两类公司在设立条件、设立程序,三会(股东会、董事会、
监事会)的产生、人数规定、职责权限等方面的异同点,准确记忆注册资本最低限
额、无形资产出资比例、临时股东会和临时股东大会召开的条件;(3)理解召开股东
会、董事会时有关“半数以上”、“2/3以上”等比例的规定;(4)把握并运用公司
债券发行的主体及条件,股票发行、股票上市的条件规定,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方式
及内容;(5)公司公积金的提取比例及用途,会计报表的签字人等;(6)违反公司法应
承担的法律责任。建议大家可做一下《精要》中的练习,特别是与本章有关的P67、
P86、P120的案例分析。
第四章本章是全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近几年的分值均在14分以上。主要把握并
理解:(1)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基本原则、合同订立的形式、主要条款的内容等;(2)
要约、承诺的含义及生效时间,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别,要约与承诺的不同方式,合
同成立与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三种情形;(3)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效
力待定合同的种类及区别,结合教材和参考书的案例分析细心体会;(4)合同履行的
基本规定,特别注意三类抗辩权和两类保全措施的内容及相关运用的条件和程序;
(5)合同担保的五种方式,重点把握一般保证与连带保证的区别、抵押物及其登记的
规定、定金的性质及比例;(6)违约责任的种类,注意违约金与定金在性质上的区别,
以及赔偿金的计算方法等。在做本章的练习时,应善于举一反三。
第五章本章近四年考试分值比重不断上升,最高达12分。重点应注意:(1)会计
法律制度的基本构成,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单位内部会计工作管理的一般要求;
(2)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管理、财务
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规定;(3)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和职权,
国家会计监督的主体和对象,会计机构负责人的基本规定;(4)会计从业资格的基本
要求,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及会计人员回避制度,会计人员工作交接的相关规定;
(5)违反会计法的主要法律责任。考生可参照参考书上的练习和近几年的考题,把握
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第六章本章主要介绍税收的基本知识和税法的基本理论,以客观题为主。把握:
(1)税收的作用和税收的基本分类,税法的构成要素及基本要素的内容;(2)关税、个
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房产税、资源税在征税对象和税率等方面的
基本规定。
第七章本章是计算的重点之一,也是考试的难点之一。特别是增值税的相关规定
和计算,几乎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具体如下:(1)准确记忆增值税征税范围的规定,
特别是视同销售、混合销售的规定;(2)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划分的标
准,各自的税率及适用对象,特别是低税率、7%扣除率、10%扣除率的适用对象,
结合教材P222-229的计算公式,严格区分哪些进项税额可以扣除,哪些不能扣除,关
注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一般纳税人在进项税额抵扣时限上的区别;(3)了解并比较增
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的规定;(4)增值
税专用发票各联的用途及开具方法,销货退回、销售折让开具专用发票的特殊规定;
(5)消费税的征税范围,销售额的构成,不同情况下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及其运
用,采用从量定税方式计征消费税的消费品种类;(6)营业税的征税范围,不同情况
下营业税的计算构成,营业税的代扣代缴义务人。本章计算部分可结合《精要》P66、
P85、P119的相关题目,正确掌握计算题的分析思路和计算方法运用。
第八章本章为计算重点之一。注意与第九章结合考试的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重点
把握:(1)企业所得税的特点,所得税税率,收入总额的构成,不允许扣除的项目,
准予扣除项目中有关扣除限额的规定及计算方法,以上内容是企业所得税计算的核心;
(2)企业所得税的减免税规定,汇算清缴的计算方法和所得税申报纳税期限的规定。
结合《精要》P120的练习及以往年度的考题。注意出题的技巧及应试要求。
第九章本章以客观题为主,辅之以简答题,注意与第七章和第八章的结合。重点
把握:(1)税务登记稽查、发票管理的基本规定;(2)税款征收的主要方式,税款征收
的七种主要措施及每种措施的特殊规定;(3)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主要法律责任及处
罚标准,重点是前5种情况。结合参考书的有关内容及解析、理解各考点。
第十章本章的内容较多且比较具体,与会计实务内容结合紧密,可以采用相互联
系的方法交叉提示性记忆以下内容(1)我国金融体系的构成及各自的作用,现金使用
的范围及开户的基本管理要求;(2)外汇的种类,经常性项目和资本性项目的内容,
人民币汇率的特点及逃汇、套汇的区别;(3)支付结算制度下各种结算方法的内容,
运用对象、结算时间、有效期、处罚措施的具体规定,这一部分是本章的核心,既可
单独命题,也可以与会计法、合同法等结合命题,应谨慎对待。(ai20030405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