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变动下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评价
录入时间:2003-04-07
【中华财税网北京04/07/2003信息】 外币报表折算的主要目的是跨国公司合并
其遍布世界各地子公司的报表。这要求按一定的方法将不同外币表述的报表折算为母
公司报告货币表述的报表,通常有流动和非流动性、货币和非货币性、时态法和现行
汇率法四种折算方法。但随着对外币报表的不断深入研究,早期提出的流动和非流动
性、货币和非货币性已遭淘汰,当今世界普遍采用的主要是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
经济交往中必然涉及到不同的货币,因此,汇率的变动对公司的经济交易业务可能产
生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通货膨胀作为经济发展的伴生物,在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
发生。通货膨胀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不仅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
且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通货膨胀不仅影响企业会计报表信息的真
实性,还影响汇率的变动。因此,由于通货膨胀与汇率对会计报表信息的影响以及它
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使得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外币报表折算更为复杂。
物价变动下外币报表折算最主要的难点是即要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又
要选择适当的折算方法将国外主体会计报表折算为母公司报告货币。对此,国际上有
两种不同的观点,也因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折算程序。
一、先重计后折算法
即先按各子公司所在国的通货膨胀影响进行调整,对当地货币进行重新表述,而
后才折算为母公司的报告货币。这种方法的特点有:(1)这种方法是从子公司的角度
出发,调整子公司所在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强调了子公司报表使用者的利益,是与实
体理论相一致的;(2)这种方法是采用于公司货币观点的现时汇率法进行折算的;(3)
这种方法对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按通货膨胀进行调整,后以现行汇率法折算,可使报表
读者既能按照各国外子公司的当地货币来评价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经营成果,又能评
价各国通货膨胀对这些子公司的经营成果的影响。同时,也使母公司的管理机构更好
地判断和评价子公司在维护资本的前提下所取得的经营业绩。它的缺点:(1)这种方
法导致计量单位反映了一般购买力的多重标准。由于各个子公司所在国的通货膨胀是
不一样的,导致母公司的报告货币反映的是不同国家的购买力,这是不合适的;(2)
由于外汇汇率本身的波动已经包含了通货膨胀的因素,采用先重计后折算的程序实质
上对子公司当地货币的通货膨胀作了双重计量。
二、先折算后重计法
即先将各子公司的当地货币报表换算为母公司报告货币,然后再根据母公司所在
国的通货膨胀率对换算后的报表进行调整。这种方法的特点有:(1)这种方法是从母
公司货币观点出发的,采用时态法进行折算的;(2)这种方法是从母公司的角度出发,
是与母公司理论相配合的;(3)这种方法先把所有国外子公司用不同货币表述的报
表都折算为本国货币,然后只要一次地作出有关本国通货膨胀影响的重新表述,操作
简便,(4)这种程序不仅显示出外币汇率的变动对各国子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而且
能揭示出母公司所在国通货膨胀对母公司股东可获得的投资报酬的影响;(5)可以避
免对子公司通货膨胀重复计量的缺陷;(6)这种方法是惟一可使各年度的合并报表保
持一贯的方法,使各年度的合并报表具有可比性。它的缺点:汇率变动虽然已包含通
货膨胀的因素,但不是全部的包含。同时,这种方法禾能区分各国不同程度的通货膨
胀对各单个子公司的个别经营成果的影响,因此,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子公司的经
营业绩。
上述两种方法从实质上看,部是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物价指
数的选择不同,“先折算后重计”折算方法采用的是母公司所在国的物价指数:“先
重计后折算”折算方法采用的是子公司所在国的物价指数。理论上,两者各有优缺点,
但在实际中,由于编制合并报表时,母公司理论已被大多数所接受,即外币报表折
算应为母公司的股东、管理当局服务,而这些股东一般来说,都是身居母公司所在国,
并且只接受以该国货币表述的报表,因为他们是以这种货币进行原始投资的。这就
为所衡量的购买力应是母公司所在国货币的购买力这个论点提供了有力的推理根据。
因此,笔者更倾向于先折算后重计的折算方法。
当然,通货膨胀会计还可以通过改变计量属性来调整,尽管计量属性有历史成本、
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五种,但可能采用的只有历
史成本、现行成本两种。之所以按现行成本调整报表,是基于在维护实物资本的前提
下派发股利的考虑,因为以现行成本表述的报表能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该信息将
能表示股东可能派得的股利之切合实际的最高限额,它还可用于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
相关的信息可以更好地在国际范围内对比和评价母公司及各子公司之间的经营业绩
的优劣。如果采用现行成本计量模式,那么,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折算的结果完全相
同,无疑采用这种计量属性是最理想的选择,但由了采用现行成本法的成本较大,且
主观性强,因此这种折算方法在当前还不具备采用的实际意义。(ai2003031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