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违纪案件的十种表现
录入时间:2002-11-19
【中华财税网北京11/19/2002信息】 1.隐瞒收入。一些企业为了达到偷逃税
收、延期缴纳税款或占用税款的目的,少报当期产品销售收入;有的企业不是以商品
所有权转移,或取得索取货款凭证,作为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而是以货款回笼作为实
现销售收入;有的企业将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代购代销收入进行账务处理,也就是将产
品销售收入抵减产品成本,以及各种费用支出后入账;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逃避
财政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监督管理,将预算外资金记入往来款项。
2.财务报告失真。财务报告本应根据总账和有关明细账中的记载填制,但有些
单位根据不同的目的填制财务报表,出现了同一单位同一时期向不同的部门报送的财
务报表数据各不一样。
3.隐瞒利润或结余。有的企业采取多提“预提费用”、加速折旧等办法加大成
本费用,减少利润;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扩大支出基数,采取年底突击花钱或将单
位的收支结余虚列支出。
4.浮夸造假。有的企业实际账面的“利润分配”多年是红字,但为了骗取银行
贷款,或得到其它功利目的,采取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将收益性支出作资本性
支出处理,从而使亏损变成了盈利。
5.现金失控。有的单位用发票、国库券、个人银行存款、白条借据等抵顶库存
现金,有的单位不遵守开户银行核定的现金库存限额,无限度地增加现金库存量,甚
至超出数倍;有的单位为了方便或拖欠银行贷款等而直接坐支现金;有的单位千方百
计套取现金。
6.多头开户。有的单位为了逃避财政监督、银行收缴贷款和应计利息,在多家
银行开户;有的单位是因金融部门招揽存款而到多家银行开户。
7.财务费用变异。财务费用,是指为筹集生产经营或事业发展所需资金而发生
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调剂外汇手续费、金融机构手续费等费用。但有的单位为了
给职工谋取超标准福利,采取在职工内部高利率集资,这既解决了向银行贷款难的问
题,又将向金融机构支付的借款利息变成职工福利,并通过财务费用的形式给了职工。
8.私设“小金库”。有的单位截留、隐匿、转移单位收入私存乱放,不列入本
单位财务部门大账内,搞“私房钱”。
9.业务招待费问题多。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集体企业的业务招待费,严
格规定了一个列支的限额。但是有些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用业务招待费大康国家、
集体之慨,大搞请客送礼,来人就招待。
10.经济违法、违纪现象普遍。有些单位的财务监督职能形同虚设,因此单位
违反财经法纪时有发生。2001年,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审计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个数仅比上年增加3%,但查出的违纪金额却比上年增加了52%,查出的损失浪费
金额比上年增加了三倍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