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赊销活动财务管理对策
录入时间:2002-09-30
【中华财税网北京09/30/2002信息】 正确估算赊销成本,建立应收账款总量控
制制度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而持有应收账款则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由于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使销售和收款这两种行为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问题,于是
销货企业不得不垫支一定的资金和花费一定的费用,从而就形成了应收账款的成本。
主要有:(1)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成本。企业赊销意味着不能及时收回货款,这笔资
金就被应收账款所占用,企业为筹措这笔资金所支付的各种费用就构成了应收账款的
资金成本。(2)应收账款的管理费用。催款时发生的通讯邮资费、差旅费、搜集客户
的有关信息所发生的费用等,构成了应收账款的管理费用。(3)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
有一些应收账款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无法收回而形成坏账,将成为应收账款的最大风
险。因此,企业会计在作赊销决策时,必须在增加收益和成本之间权衡得失,做出正
确的判断。既然企业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是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应收账款的
管理目标就应当是求得利润,这就需要在应收账款所增加的盈利与持有应收账款的成
本之间进行权衡。通过建立应收账款总量控制制度,可以使企业从全局出发,衡量应
收账款收益与成本关系,避免单纯为了增加销售而盲目增加应收账款,从而避免应收
账款回收困难的情况出现。
准确了解对方信用程度,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赊销这种促销方式效果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信用政策。企业的信用
政策主要有: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信用期间是企业给顾客的付款期
间。信用期过短,不足以吸引顾客,在竞争中会使销售额下降;信用期过长。对销售
额增加固然有利,但若只考虑销售额增加而盲目放宽信用期,所得的收益有时会被增
加的费用抵消,甚至造成利润减少,因此企业必须在反复权衡中合理确定信用期。信
用标准是顾客获得企业信用应具备的条件。企业在给予顾客信用之前,要对顾客的资
信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了解顾客背景状况、组织管理水平、经营
能力等,尤其要对反映顾客财务状况的指标如:资产负债表相关指标、获利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并认真分析顾客的付款记录、银行信用等重要信息,通
过对上述内容进行综合考察,企业可以在确定的合理信用额度下给予顾客赊销待遇。
现金折扣政策是企业对顾客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主要目的在于吸引顾客为享受
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账期。当企业给予顾客某种现金折扣时,应当考
虑折扣所能带来的收益与成本孰高,权衡决断。
因此,是否给予赊销,关键是要权衡赊销所带来的收益是否大于所增加的成本。
当赊销所带来的增量收益大于应收账款成本时就予以赊销,否则,不能赊销。
强化财务销售分类账的管理
在企业赊销活动过程中,财务营销决策与销售部门的营销决策其基本原理和要求
是一致的。但是,出于企业对所属各业务部门的经济责任考核各有侧重,因此,销售
部门的营销决策往往侧重于销售量的完成和产销率的实现;而财务部门的营销决策更
重视资金的周围和营销款项的回收。也就是说,销售部门的营销侧重点在于实物销售
量。因此,企业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在应收账款的收账问题上存在着突出矛盾。销售
部门的销售台账和财务部门的销售分类账相互独立,部门之间因职责、目标和地域等
原因相互脱节,缺乏信息沟通,造成应收账款管理上的漏洞。为克服这一问题,在企
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中,要强化财务销售分类账的作用。销售部门要及时将应收账款的
发生情况向企业财务报告,财务部门要定时汇总赊销销售数量,进行相关财务指标计
算和分析,湘情况及时反馈销售部门,使之对赊销的最终效益心中有数。财务营销的
重点在于销售后现金与货款的回收量。
完善应收账款收账措施,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企业赊销活动发生后,对所发生的应收账款,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
期收回款项,否则会因对方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使企业蒙受损失。企业已发生
的应收账款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尚未列入坏账期,有的则超过了收账期,一般来说,
拖欠时间越长,款项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形成坏账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企业应实施
严密的监督,随时掌握回收情况。财务部门应通过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加以管理。
对超过信用期的赊销应收账款,无论是善意拖欠还是恶意拖欠,都应加大收账力度。
对于非恶意的拖欠,可以通过双方进一步的沟通,在保证企业利益的情况下达成收款
新协议。对于恶意拖欠,企业要及时给予其压力,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予以收款,比
如:收集保护企业债权利益的有力证据;掌握可能得到的抵押品;向社会、向协同企
业公布赊销拖欠情况;向法院起诉追讨债权等等。通过上述措施的有力实施,从而避
免应收账款损失,提高企业赊销经济效益。(a20020926002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