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大中型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问题

录入时间:2002-08-15

【中华财税网北京08/15/2002信息】 目前,大中型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巨额应 收账款,给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考核当期利税的真实性,均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因此,重视和解决应收账款的控制问题,已属当务之急。   一、大中型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   从企业外部看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体制转轨中老体制惯性使然。 在计划经济时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很少存在坏账,一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原来的供销体 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缺少应变能力等原因而遗留了大量应收账款,相当部分形成 死账呆账。二是经济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欠债不还现象蔓延,打官司即使胜诉也无法 收回的事司空见惯。三是政府不合理干预行为和地方保护主义作怪。但是,形成巨额 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企业内部。表现在:一是内部经营管理体制有缺陷。存在 管理与监督合一的弊端,考核制度不合理,约束机制不健全。典型的现象是不惜以加 大应收账款为代价,片面追求当期利润指标,因为只要完成利润指标,就可以获得褒 奖。二是盲目铺摊子,办实体,而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没有跟上,以致债权债务失去控 制。三是单位负责人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经营管理同财务管理缺少相互配合,对新 客户的资信情况不了解,财会部门也没有正确而充分地发挥职能作用,在配合经营业 务部门中起钳制作用。四是基础工作不健全。如往往每笔应收账款的后面缺少完整有 效的合同协议,打起官司拿不出确凿证据,“哑吧吃黄莲”。更有甚者,有些心怀不 轨之徒钻空子,恶意加大应收账款以暗中捞取好处。   二、加强大中型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控制措施   首先,应从根本上遏制应收账款成为新坏账死账的可能性。从外部措施看,国家 正在深化国有企业各项体制配套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越来越成为产权明晰,政企分 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同时,国家还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加快法制建设,经济环境和秩序趋于好转。从内部措施看,企业具有内在动力,进行 一系列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机构改革,逐步完善考核制度,尤其是销售承包 考核制度,硬化货款回笼指标,落实每笔货款的责任。   在日常管理中,要制订应收账款内部上报制度,对下属实体的应收账款进行跟踪 分析和督控,对抵债物资和存呆死账的核销严格审核制度。只有切实加强企业自身管 理,才能真正遏制应收账款继续膨胀的势头。   其次,组织力量打好清欠攻坚战,压缩现存应收账款规模。要对现有的应有账款 清理排队,逐户建档,逐步分析,制定清欠方案,明确责任措施。如对内部三角债, 通过总公司协调,进行内部抹账解决。又如,采购部门同销售部门的相互配合,用收 到的承兑汇票支付货款,利用采购部门的买方市场的优势带动销售市场的连环开拓和 货款和回笼。再如,同主要客户取得联系,交流了解对方的进销渠道,共同建立物资 串换链,通过以此货款抵彼欠款的办法达到清欠,对无钱可追偿,则采取以物抵债的 方式处理。对处理缺少资金而产品有前景的企业,经双方同意可采取以债权转股权的 方式进行合作经营。对恶意拖欠的单位,则诉诸法律,对经胜诉仍未收回款项的,敦 促执法部门尽快解决。对确定损失的,也要按规定核销。   总之,要千方百计把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使其真正成为有利于商品交 易的润滑剂。 (2)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