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式计算与辅助记录相结合的方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录入时间:2001-09-18
【中华财税网北京09/18/2001信息】 “现金流量表”在我国已经实行几年了,
但结果并不乐观。有的企业,主要是小型企业,不编“现金流量表”;有的企业的
“现金流量表”不是编出来的,而是“凑”出来的,使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受到很大的影
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报表的编制方法太复杂是最重要的原因。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目前主要有下面几种:
1.“日记账”法,即通过设置、登记反映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情况的多栏式
“现金流量日记账”(按现金流量表项目设专栏)的方法来提供编制“现金流量表”所需
资料的方法。
2.工作底稿法,即以工作底稿为手段,以“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
础,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
3.“T”型账户法,即以T型账户为手段,以“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为基础,
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
4.直接根据有关账户记录分析填列。
上述第1种方法通俗易懂、简便易行,但工作量太大,只适合那些规模小,现金流
量少的企业;第2、第3种方法需要编制调整分录,而调整分录的编制是一个难点,有
的会计人员不知从何下手,有的会计人员编得不完整,有的会计人员只知其然,而不
知其所以然,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第4种方法需要根据账户资料来分析、确定现金流
量,在现金流量多的企业工作量太大,可操作性较差。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结合教学
和工作实践,总结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公式计算与辅助记录相结合”的方法。
一、“公式计算与辅助记录相结合法”的主要内容
按照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报表格式,现金流量表(正表部分)中,需
要直接填列的项目为21个。对这21个项目,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公
式项目,另一部分为辅助记录项目。公式项目是指那些数据可以直接用公式进行计算
的项目,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这些项目的内容明确,所需资料可
以直接在有关账户或其他报表中取得。对于这些项目,我们都要先确定它们的计算公
式,编制报表时根据有关资料直接用公式计算相应项目的数额。辅助记录项目是指那
些数据无法用公式进行计算的项目。这些项目中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如“支付的其他
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或者所需资料很难直接从账户或其他报表中取得,如
“收到的税费返还款”等。对于这些项目,我们可以通过多栏式现金流量登记簿加以
记录。下面主要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二、确定报表项目计算公式的前提条件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资料主要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账户资料。为了给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提供详尽的资料,企业必须根据要求对有关会计事项作一些特别处
理。首先,要增设一系列明细账户,如“投资收益”账户,需设置“利息”、“股利”、
“利润”、“价差”四个明细账户,用以分别反映企业对外投资所获得的利息、股利、
利润和转让投资的成本与售价之间的差额。又如,为了分别反映在建工程人员工资和
其他人员工资,应在“应付工资”账户下,设置“在建工程人员工资”和“其他人员
工资”两个明细账户。其次,对一些经济业务的处理还需要作特别规定。如,为了反
映企业购进货物总额,对所购进的所有货物(固定资产除外)都必须通过“物资采购”
账户进行核算。它是使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前提条件。类似项目很多,在此不一一例举。
三、报表项目的计算公式
(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该项目反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实际收到的现金(包含销售收入和应向购买者
收取的增值税),包括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及前期销售商品、提供
劳务本期收到的现金和本期预收的账款,减去本期退回本期销售的商品和前期销售本
期退回的商品支付的现金。企业销售材料和代购代销业务收到的现金,也在本项目反
映。对于该项内容,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部分进行分析。
1.销售商品获得的现金。它包括贷款和增值税两部分(贷款记入“主营业务收入”
账户,增值税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
(1)贷款。在全部商品均采取现销方式的企业,本期销售商品所获得的现金正好等
于本期销售净额,即销售收入总额减去销售折扣、销售折让、销货退回款后的数额,
也就是“主营业务收入”账户的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如果企业的部分商品采用赊销
的方式进行销售,则必然会形成一定数额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因此在计算本期销
售商品所获得的现金时,还必须考虑本期形成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本期收回
前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数额,即“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账户的期初、期末
余额。如果企业的部分商品是采用预收贷款销售方式的,那么还必须考虑“预收账款”
账户的金额。
(2)增值税。该部分现金流量的确定方法与贷款基本上相同,即在“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贷方累计发生额的基础上,考虑“应收账款”、“应
收票据”账户的余额。
2.提供劳务、出售材料、租赁、代购代销业务获得的现金。其现金流量的确定原
理和方法基本同“1”,资料来源为“其他业务收入”账户。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公式: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账户的贷方累计发生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的贷方累计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
账户贷方累计发生额-(“应收账款”账户的期末余额-“应收账款”账户的期初余额)
-(“应收票据”账户的期末余额-“应收票据”账户的期初余额)+(“预收账款”账
户的期末余额-“预收账款”账户的期初余额)
例如:某制造企业年初“应收账款”账户余额为80万元,本期已收回60万元;年
初“应收票据”账户为40万元,本期已全部收回;本期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增值
税340万元,本期已收回1872万元,余款468万元未收回(其中应收账款234万元,应收
票据234万元);本期其他业务收入50万元,款已收到;年初“预收账款”账户余额20
万元,本期收入30万元,清偿25万元。
由上述资料可以看出:
1.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等于2027万元(60万元+1872万元+50
万元+40万元+30万元-25万元)。
2.“应收账款”账户年末余额254万元;“应收票据”账户年末余额234万元;
“预收账款”账户年末余额25万元。
3.用公式计算的结果为:2000万元+340万元+50万元-(254万元-80万元)-
(234万元-40万元)-(25万元-20万元)=2027万元。
(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该项目反映企业购买材料、商品、接受劳务实际支付的现金,包括本期购入材料、
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本期支付前期购入商品、接受劳
务的未付款项和本期的预付款项。本期发生的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应从本项目内扣除。
我们可以将该项内容分为两部分进行分折。
1.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包括贷款和增值税,贷款计入“物资采购”,增值税记
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
(1)贷款。如果企业所有的商品和材料都以现购的方式购进,则本期的购货净额即
购货总额扣除因购货退回所收到的现金以后的差额正好等于本期购进商品、材料所支
付的现金。如果企业的部分材料、商品以赊购的方式购进,则势必会形成一定数额的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因此在计算购进材料、商品支付的现金时,还必须考虑本期形
成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以及本期支付的前期购进材料、商品的未付款项,也即应
付账款(应付票据)的期初、期末余额。如果企业有预付账款业务的,则还必须考虑
“预付账款”账户的金额。
(2)增值税。该部分现金流量的确定方法与货款基本相同,即在“应交税金——应
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累计发生额的基础上考虑“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数
额。
2.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其现金流量的确定原理和方法基本同“1”,主要资料
来源为“主营业务成本——接受劳务成本”账户和“委托加工物资”账户,以及“应
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账户。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公式:
购进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物资采购”账户的借方累计发生额+“应交
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借方累计发生额+“委托加工物资”账户借
方累计发生额+“主营业务成本——接受劳务成本”账户借方累计发生额-(“应付账
款”账户期末余额-“应付账款”账户期初余额)-(“应付票据”账户期末余额-“
应付票据”账户期初余额)+(“预付账款”账户期末余额-“预付账款”账户期初余
额)
例如:某制造企业年初“应付账款”账户余额为100万元,本期已支付60万元;“
应付票据”账户余额为50万元,本期已全部付清;“预付账款”账户年初余额为30万
元,本期预付40万元,收回20万元;本期购进各种货物1000万元,增值税170万元,本
期已支付819万元,余款351万元未付(其中应付账款281万元,应付票据70)万元);接
受劳务支出20万元,款均已支付。
由资料可以看出:
第一,购进商品、接受劳务所支付的现金为969万元(60万元+50万元+819万元+
40万元-20万元)。
第二,“应付账款”年末余额321万元;“应付票据”账户年末余额76万元;“预
付账款”账户年末余额50万元。
第三,用公式计算的本项目数额为969万元[1000万元+170万元+20万元-(321万
元-100万元)-(70万元-50万元)+(50万元-30万元)]。
(三)其他项目的计算公式
由于篇幅关系,对于其他项目不再一一说明,只给出如下公式:
1.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管理费用-工资及福利费”帐户的本期
借方累计发生额+“制造费用——工资及福利费”账户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生产
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产品——工资及福利费”账户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部门——工资及福利费”账户本期借方累计发
生额+“其他应付款——为职工支付的款项”账户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其他应收
款——代职工支付的款项”账户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
2.支付的各项税费=“所得税”账户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产品销售税金及附
加”账户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管理费用——税金”账户借方累计发生额+“应交
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账户借方累计发生额-[“应交税金——应交所得
税(也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账户的期末余额-“应交税金——应交所得
税(也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账户的期初余额]-[“其他应交款”账户期
末余额-“其他应交款”账户期初余额]
3.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账户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短期投资
——现金等价物”账户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长期股权投资”账户贷方累计发生额
+“投资收益——价差”账户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投资收益——价差”账户本期
借方累计发生额+“长期债权投资”账户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
4.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投资收益——利息”账户的本期贷方累计发生
额+“应收股利——现金股利”账户贷方累计发生额+“应收股利——投资利润”账
户贷方累计发生额+“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债券溢价”账户本期借方累计
发生额-“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债券折价”账户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
5.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营业外支出——处
置固定资产净收益”账户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营业外支出——出售无形资产净收
益”账户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营业外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账户本期借
方累计发生额-“营业外收入——出售无形资产净损失”账户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
处置的固定资产的净值+出售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注:在处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的过程中,如有非现金的收入和支出,则需扣除)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投资成本”账户本期借
方累计发生额+“长期股权投资——其他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账户本期借方累计
发生额+“短期投资”账户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
面值”账户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账户本期
借方累计发生额-“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折价”账户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
+“长期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本金”账户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委托贷
款——本金”账户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以非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现金等价物金额
7.借款所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账户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长期借款——
本金”账户贷方累计发生额
8.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账户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长期借款
——本金”账户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应付债券——面值”账户本期借方累计发生
额-以非现金方式偿还债务的数额
9.分配股利、利润或偿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现金股利”账户本
期借方累计发生额+“应付股利——利润”账户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应付债券—
—应计利息”账户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预提费用——借款利息”账户本期借方累
计发生额+“长期借款——利息”账户贷方累计发生额
10.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财务费用-汇兑损益”账户本期借方累计发生净
额
四、辅助记录项目
对于现金流量表中那些无法直接用公式计算的项目只能通过多栏式现金流量登记
簿进行记录。多栏式现金流量登记簿的格式可以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置,其登
记方法基本同日记账,此处不再赘述。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利用“公式计算与辅助记录相结合”的方法编制现金流量
表,不需要编制调整分录,用公式计算方法简单,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编表的工作量,
而且公式含义明确,便于会计人员掌握使用。(p200109030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