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非货币性交易核算办法

录入时间:2001-08-03

  【中华财税网北京08/03/2001信息】 财政部2000年12月29日发布的《企业会计 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下面简称新准则)对1999年6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 货币性交易》(下面简称原准则)进行了修改,修改的重点是不再划分“同类非货币性 资产交换“与”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这样简化了核算办法,受到广大会计工 作者的欢迎。但在实务中也遇到两个问题: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低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如何处理账务?如何理解换出资产确认收益的公式?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如何处理账务。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新准则规定:“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 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原准则规定:“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 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但是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应按换出资产 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两者在计算换入资产入账价值计算办法是不同 的,下面举例说明。因工作需要A企业以自用的设备与B企业的汽车进行交换,换出资 产的价值有下列两种情况,A企业采用新准则与原准则两种办法计算换入汽车入账价值。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时,不管是按新准则的 要求还是按照原准则的要求,两者的入账基础是相同的,即都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100万元入账,没有差异。但是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新准则与原准则 的入账基础就不同了。新准则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100万元入账;原准则根据孰低原 则按较低的公允价值90万元入账,两者入账价值出现差异。对这种差异如何处理?《准 则》与《制度》未作明确规定,财政部会计司下发的《企业会计制度讲座》对这问题 提出了如下处理意见:对于这类差异“待期末采取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处理。”上例A 企业则期末提取减值准备做如下分录:借:营业外支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 万元,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汽车10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汽车”是 “固定资产——汽车”的备抵账户,固定资产——汽车问题净值90万元。看来换出资 产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两种账务处理办法,开始入账时入账价值是不同的,则 期末提取减值准备后则是相同的。 如何理解换出资产确认收益的公式。 根据谨慎性原则,无论何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不涉及非份的情况下不确认收 益。新准则,原准则确认收益的公式是相同的,即:补份-(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这个公式好几项,不力理解记忆,如果分两步计算,通俗易懂, 便于记忆,下面举例说明。 A公司以账面净值105万元、公允价值120万元的设备与B公司公允价值110万元的房 屋进行交换,B公司支付给A公司补价10万元,计算A公司应确认的收益。 这笔经济业务涉及到补价可以确认收益。 第一步计算A公司设备增值率。因为:“销售额×利润率=利润额”,A公司的设备 账面价值105万元,公允价值120万元,公允价值增值15万元(120万-105万=15万元)增 值率按公允价值计算为0.125(15万/120万),这个增值率可理解为收益率或利润率。 第二步确认A公司设备销售额。从上面第一步计算得知,A公司的设备增值率为 0.125为满足计算利润额公式的需求还应了解销售额是多少?如果设备120万元全部收回 现金。销售额当然是120万元。但是A公司仅仅收到10万元的补价,交易损益的确认应 以交易的盈利过程是否完成为依据,在上例的资产交换中A公司收到了10万元现金,仅 这10万元的价值得到实现,完成盈利过程。所以销售额确认的10万元,故A公司可确认 收益1.25万元(10万×0.125=1.25万元) 下面再按准则公司的需求计算一下:10万-10万/120万×105万=1.25万元 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是相同的,不过分两步计算容易理解,先计算换出资产的收 益率,然后乘以收到的补价,即为换出资产的收益额。   表一 业务类型 价值类型 A企业设备价值 B企业汽车价值 甲企业按新准则 甲企业按原准则 计算的入账价值 计算的入账价值 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 100 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 120 120 100 100 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 100 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 90 90 100 90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