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辅导:成本法的核算过程
录入时间:2001-04-05
【中华财税网北京04/05/2001信息】 一、 成本法的含义
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成本计价的方法。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以
取得股权时的成本入账,其后,除了投资企业追加投资、收回投资或支付清算性股利
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保持不变。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
被投资单位在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
二、 成本法的核算过程
成本法的核算过程可概括为两个环节:一是投资时投资成本的核算;二是被投资
单位分配股利时的核算。分述如下:
1.投资时投资成本的核算
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首先需要按规定核算长期股权的投资成本,成本法和
权益法均是如此。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支付现金;二是放弃非
现金资产。支付现金时,以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作为投资成本,包括税金、手续费等
相关费用;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而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不能作为投资成
本,应单独记入“应收股利”账户(这一点与短期投资相同)。放弃非现金资产时,
以放弃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仅在取得股权投资的
公允价值比所放弃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更为清楚时采用)作为投资成本,同时也包
括税金和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当放弃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取得股权的公允价值超
过所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净值时,应将其差额在扣除未来应交所得税(记入“递延
税款”账户)后,作为“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入账;当放弃非现金资产的公允
价值或取得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低于所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净值时,应将其差额全
部记入“营业外支出”。
投资成本的核算是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首要环节,其中放弃非现金资产取得长期
股权投资的核算尤为重要。此外,在这一环节还应注意,企业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所
发生的评估、审计、咨询等费用应记入管理费用或递延资产,而不记入长期股权投资
的成本。
2. 被投资单位分配股利时的核算
被投资单位分配现金股利时,首先要判断其所分配的现金股利是否超过本单位投
资后所产生的累积净利润。如果没有超过,则投资企业按其应享有的部分,确认当期
投资收益,即借记“应收股利”账户,贷记“投资收益”账户;如果超过,我们将超
过部分称为清算性股利,这部分股利应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即贷记“长期股权投资”账户。
在这个环节的核算中,我们要注意:(1)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当年实现的盈余均
于下年度一次发放,亦即投资当年年初发放的股利,实为上年的股利,所以这部分股
利应按前述清算性股利的规定处理(参见例1);(2)若投资企业于年度中间的某个
月份进行投资,当被投资单位下年度分配本年度股利时,通常要通过比较投资企业投
资当年应享有的每股盈余与被投资单位分配的每股现金股利的大小,来分别确定清算
性股利和投资收益(参见例2)。
三、 成本法举例
例1:A企业1999年4月2日购入B公司股份100000股,每股价格12元,另支付相关税
费6000元,A企业所购股份占B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5%,并准备长期持有。B公司于当
年5月5日宣告分配上年的现金股利,每股0.2元。A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1) 确定投资成本
成交价 (100000×12) 1200000
加:相关税费6000
投资成本 1206000
(2) 购入时的核算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206000
贷:银行存款 1206000
(3) B公司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20000
(100000×0.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20000
例2:承例1,B公司2000年4月20日宣告以3月1日为基准日,分配每股现金股利1.8
元,B公司1999年度每股盈余为2元。A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1) A企业1999年度所持股票应享有的每股盈余=B公司1999年度每股盈余×(当
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2×(9/12)=1.5(元)
(2) 清算性股利=(1.8-1.5)×100000=30000(元)
(3) 投资收益=1.5×100000=150000(元)
(4) 会计分录:
借:应收股利—B公司
180000(100000×1.8)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30000
投资收益 150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