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浅谈脱钩改制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的原则

录入时间:2001-04-05

  【中华财税网北京04/05/2001信息】 一、充分认识事务所性质和特点是建立适 应事务所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的思想基础   1.要明确脱钩改制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一场深刻革命,它对事务所的影响是巨大 的事务所脱钩改制的完成,标志着事务所从国有官办,或者说从事业单位,脱钩改制 成为由注册会计师和其他相关资格的在事务所执业的人员出资兴办的民营社会中介组 织。从国有到民营这一变化是深刻的,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深刻革命,是新事务所建 立内部制度的立足点、出发点,一切内部制度的建立都要适应这一体制的变化。   2.要充分了解改制后事务所的特点   首先,改制后事务所的员工既是老板股东(出资人)又是打工仔,这与按《公司法》 设立的工商企业的股东是不同的。   《公司法》要求与《注册会计师法》和“审批办法”中对事务所出资人要求是不 同的。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公司法》中没有对公司以外的法人和 自然人限制,公司以外的自然人、法人单位均可出资,而《注册会计师》和“审批办 法”等有关法规规定,事务所的股东(出资人)必须是在事务所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和其 他相关资格的在事务所执业的人员出资,事务所以外的其他人员和法人单位均不能出 资。这些规定和要求充分地表现出了事务所内部的这种既是老板(出资人)又是打工仔, 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制定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时,应给予重视。   其次,事务所的出资多少不能代表其规模的大小,也不是给事务所带来收益的必 要条件。《注册会计师法》和“审批办法”虽然规定事务所设立注册资金不能低于30 万元,有一定的注册资金要求,但这不是给事务所带来收入的必要条件和先决条件。 试想有几位执业水平、业务素质、政策水平较高,讲信誉,风险控制、质量控制能力 都较强,又有一定客户,他们在不出资的情况下,采用租赁的形式,租用适当的办公 场所、办公设备,是否能够执业呢?是否可以较好地完成审计项目,为客户提供服务, 取得业务收入呢?我想是可以的。而工商企业单独靠人的能力是做不到的。因此,可以 说事务所的收益不是靠资本的多少取得的,而是靠执业人员的素质、能力取得的。 《注册会计师法》对注册资金的要求和事务所注册资本的多少不能代表其规模能力和 执业水平的高低,而是表明其承担风险的能力,所以,事务所在制定分配政策时需要 充分重视。   二、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的原则   1.合规合法性、合理性、适应性统筹考虑的原则。   合规合法性,是指事务所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必须遵守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制 定的法律、法规,内部管理制度的形式和内容都不能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悖的地方和 条款。如“请销假制度”、 “工资福利制度”不能违背《劳动法》中有关维护职工权 益的规定。事务所的“内部规范、标准”不能违反“独立审计准则”等。所以说事务 所在制定有关制度、规定时应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去做。这一点是我们在 制定内部   制度时必须坚持的,不然我们制定的制度将不能得到落实和执行。   合理性,是指事务所制定的制度,要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一视同仁,制度面 前人人平等,要坚持“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制度的制定时,要 充分体现出制度的平等,执行时也能充分落实,制度不能只对执行者而不对管理者。 我想更重要的是事务所的领导是否能够充分认识这一点。   适用性,是指事务所内部制度的建立要与自己的规模、人员素质、人员结构、客 户来源、机构设置所处的地域、发展目标等相适应。一个地区的生活习惯、约定俗成 的规矩,以及在国际交往中的国际惯例都是当地和一定范围内大家共同遵守和认同的。 所以,国家政策的制定,法律、法规的出台都有其适应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那么 一个企业、一个单位内部制度的建立也必须适用其特定的人群和周围的环境。因此说 内部制度建立中的适用性,是决定制度能否贯彻执行和切实有效落实的关键。制度再 好,不能适用也是徒劳的。   另外,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是有机的整体,不能片面 地强调某一点,不能只重视适用性而忽视了合法性,更不能只注重合理性、适用性而 淡化了合法性。三者的有机结合,统筹考虑才能制定出适应本所的内部管理制度。   2.责任、风险、能力与利益对等的原则   责任,是指事务所员工在执业和管理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和事务所接受委托为客户 服务所要求承担的责任。   风险,是指事务所和执业人员个人在为客户服务时由于工作执业能力不足、判断 失误和重大遗漏而给事务所和个人造成承担责任的可能和隐患。   能力,是指事务所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包括:管理能力、业务素质、思想政 治水平、政策水平、执业水平、职业道德以及给事务所带来收益可能的能力等。   利益,对事务所来说是指事务所为客户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对员工来说是其在事 务所工作、执业完成任务所取得的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和享受事务所权益等。   根据上述的概念,坚持责任、风险、利益对等的原则,在制定制度时应着重考虑 以下几点:   (1)在制定业务管理制度时,在业务的承接、风险的控制、收费管理、客户管理等 方面应重点考虑事务所承担的风险,执业成本与收费水平的控制。   (2)在制定人事办法、工资办法、奖励政策、质量控制制度时,要重点考虑员工的 能力、执业水平,本人在事务所承担的责任,给事务所带来的收益,工资、福利待遇 等。   (3)在制度制定时,将员工的利益,自己能力的提高与事务所的兴衰、发展壮大紧 密联系起来。通过制度建设,分配机制的确立,将事务所的员工切身利益与事务所整 体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同舟共济,共闯市场经济风浪的团结奋斗的集体。   (4)在制度建设上,要在明确责任目标任务的同时,实施科学的、客观的量化考核。 建立起完善科学的制度是事务所内部平等竞争、快速发展的基础,但建立良好、客观 的量化考核办法,是制度得以落实的保证,也是实施合理分配制度的基础。因此,事 务所在制定完善内部制度的同时,应建立事务所责任明确、指标具体的目标责任体系, 将事务所的任务、目标分解到部门、班组和个人,然后进行严格的量化考核,以此来 作为员工晋升、奖惩的依据。   3.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在制度建设中要体现长期发展与眼前利益兼顾的原则   (1)给自己的事务所合理定位,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一个事务所由于其规模、 人员素质、所处地域、客户来源、服务对象等的不同,在制定各项政策制度和确定自 己的发展目标时也不一样。因此,正确评价和准确地确定事务所在同行业的水平、所 处的地位,合理预测同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走向等是事务所合理定位的基础。根据 上述条件的分析、判断后再确定自己发展目标、前进方向,并将其发展的目标、确定 的方向融入制度建设当中去,而互要得到落实,以达到目标的实现。   (2)在经营思想上,应在坚持长远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当前的利益。在科 学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确立自已的发展目标是十分重要的,而脚踏实地的做好当前工 作又是实现长期目标的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高鹜远的目标,只能是空中楼 阁,是不能实现的。所以,我们在确定和制定事务所的政策制度时,应立足于巩固现 有的业务来源,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在稳定和实现 当前利益的同时发展和壮大自己,开拓新的领域和业务。只有承认现实,在制度建设 中体现稳定目前的业务,稳定注册会计师队伍和经营开拓市场与提高执业人员素质等 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使事务所在稳定当前业务领域中求生存,在稳步发展中求提高。 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制度才可行,措施才能得以实施,确定的目标才得以实现。                                     (1)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