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工商税收纳税辅导 > 正文

增值税免抵 城建税照收

录入时间:2005-07-05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精神,《财政部、国家税务 总局关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后有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政策 的通知》(财税[2005]25号)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经国家税 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 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针对该文件 的最新规定,生产企业有必要进行研究分析,细心筹划,做好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 纳税申报工作。   如何理解征收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新规定。   《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国发[1985]19号)第三条规定:“城市 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分别与 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同时缴纳。”   《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国务院令[1990]第60号)第三条规定: “教育费附加,以各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税额为计征依 据……”   按照以上规定,出口货物负担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以其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 费税为依据,其免抵税额部分、退税额部分是不用缴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   为促进外贸体制改革,保持外贸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决定改革出口退税 机制。《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国发[2003]24号)规 定:“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 退税额,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文件中的应退税额包括用于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之间转移支付的应免抵税额。   这一新的出口退税机制实施后,遇到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是地方财政的负担不断加 重。从理论上讲,如果某一个地方的出口生产企业所占比重过大,即便是不退税,由 于免抵税额(超基数部分)的25%由地方负担,地方政府将无法从该企业的出口增 长中获得任何财政收入(不考虑所得税),地方城市建设和教育等公共性支出将会受 到很大影响。考虑兼顾中央和地方两者利益,对应免抵税额征收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波动较小,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符合出口退税新机制的总体改革思路。   征收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会计分析。   如果出口企业当期的应纳税额>0,企业会进行以下会计处理为:借记应缴税金 ——应缴增值税(已缴税金);贷记银行存款。   如果当期的应免抵税额>0,企业应进行以下会计处理为:借记应缴税金——应 缴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记应缴税金——应缴增值税(出口退税)。   很显然,出口企业根据“应缴税金——应缴增值税(已缴税金)”和“应缴税金 ——应缴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这两个科目当期的借方发生额就可 以计算出当期应纳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申报缴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注意时间。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 [2003]139号)有关规定,对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除另有规定者外,自 发生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12个月内发生的应退税额,不实行按月退税的办法,而是 采取结转下期继续抵顶其内销货物应纳税额,即实行“免、抵”税办法的生产企业也 应按规定申报缴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生产企业是按照出口销售收入来计算“免、抵、退”税的,生产环节增值部分需 要计算免、抵税额;而外贸公司是按照进项金额来计算应退税额的,其出口环节增值 部分是不计算免、抵税额的,自然不用负担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因此,对设立有独 立核算的进出口贸易子公司的生产企业而言,其出口货物可以考虑改由进出口子公司 来出口。同时要综合考虑所得税、印花税、母公司进项税额等整体税收情况来调整母 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结算价格。 (a20050704)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