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案例 > 正文

反倾销税中的节税方法

录入时间:2008-10-28

【中华财税网2008/10/28信息】  案例: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有了蓬勃的发展,特别是在出口贸易中,中国产品正以物美价廉的形象打人国际市场,并在许多国家的进口贸易中占有不断上升的比重地位。
  但这种高速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难题。许多国家在优质低价产品的冲击下,在国内生产厂商的“保护民族工业”抗议声中,纷纷认定中国的出口商品具有“倾销行为”,通过立法程序--反倾销税法案,对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反倾销税,极大地损害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同时也使我国大批出口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传统产品、外贸企业等因高额关税而陷入困境,不少企业为此停产……
  1992年,遭受市场冷落的美国ITV公司,以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弹簧垫圈的企业享受国家优惠为由,指控中国生产弹簧垫圈的企业倾销,要求美国政府征收90%和130%的反倾销税。
  在中国的11家出口企业中,有10家放弃了应诉的权利,只有浙江萧山的一家乡镇企业,即杭州弹簧垫圈厂应诉。在杭州我方企业的据理力争之下,经过长达1年多的艰苦应诉,此案终于在1993年11月得以最后裁决。美国商务部对杭州弹簧垫圈厂的进口关税从初裁的128.6%减至69.88%,而其余未敢应诉的10家企业按128.6%征收关税。
分析:
  本案例涉及到国际贸易中的倾销与反倾销问题。
  在反倾销案中,中国一直被指控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因而西方国家便推导出这样一个结论,所有中国企业都是在国家控制下经营。加之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低,西方国家便不管我国廉价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方面的优势,而一定认为我国企业产品是倾销。因此便使得我国许多低价产品蒙受不白之冤,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来的良好局面受到严重损害。本案中的弹簧垫圈生产企业便因价格低廉而遭受了美国ITV公司指控,被课以高额关税。
  当外国企业起诉时,我们的企业却又都不愿意应诉。一些出口企业自私地认为,打外贸反倾销官司是全行业的事情,个别企业花费巨额费用打赢官司,而利益却要为其他众多的企业所无偿享受,不值得,故而宁愿大家都受罚,也不愿站出来据理力争,去应诉。
  在本案例中,11家被控告企业中有10家不愿应诉,而只有一个企业应诉也说明我们针对反倾销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幸亏杭州弹簧垫圈厂据理力争,才保得一块领地。
点评:
  在日益发展的国际竞争市场中,国与国之间利益的争斗是个永恒的话题。较高的关税及貌合神离的反倾销税使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受到严重阻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在反倾销关税的阴影下进行合理有效的筹划?笔者提供如下建议:
  1.尽量减少被控诉的可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取消片面的低价战略。我国出口商品遭反倾销控诉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价格偏低。这主要因为我国出口产品多属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初级产品比重偏高,产品档次低,附加值少,价格很难提高。因而我国企业应大力发展高档次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
  组建出口企业商会,加强内部协调管理,塑造我方整体战略集团形象。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到反倾销投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出口企业之间缺乏协调,各自为政,经常会出现短期内到岸的同种中国产品的猛增,造成企业间不得不进行残酷的价格大战。组建出口企业商会,加强内部协商,走向集团化、协同化、计划化的出口策划方式,彼此相互济助。
  分散出口市场,降低受控风险。产品出口面不能太窄、太集中,应在外贸指向上,走多元化道路,扩大与非经常贸易伙伴国的经济交往。
  2.顺利通过调查,避免被认为倾销。出口产品被认为倾销的条件是进口产品的价格低于其国内价格或销往第三国价格。如果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反倾销调查,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灵活应付:及时上调价格;调整产品利润预测,改进企业财务核算,以附合国际惯例和商业规范;同时还要密切注意国际外汇市场的浮动情况;促使国外进口商组织起来,推动其反贸易保护活动;与外方投诉厂私下进行谈判、妥协。
  3.避免出口行为被裁定为损害进口国产业。不要迫使进口国厂商采取降价促销的营销活动,全面收集各方面信息情报,查证其控诉方的实际受损程度;就出口地设厂,组建跨国公司;以有利的销售条件、优质的产品、高水平的服务和良好的运输条件占领市场,不要用低价战略。
  4.增强国际法意识,提高自身法律水平。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屡屡受到指控的同时,我们很少对外国任何一种产品进行倾销行为指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没有相关法律。因此,我们的企业应该积极推动国内相关的立法,通过开设培训班和讲座的形式、出版相应的书籍,提供相关资料检索,为涉外企业提供国际法规知识,使其掌握法律的利刃坚盾,从而使大量涉外出口企业避免和减少了因不公正的反倾销关税造成的经济损失,实现我们节税筹划的目的。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