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税与反避税实务全书:节税:合法——受优惠政策引导——节税概念和特征
录入时间:2001-12-04
【中华财税网北京12/04/2001信息】 节税又称为税收策划,一般是指纳税人采
用合法的手段达到不交税或少交税的目的。
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当存在着许多纳税方案选择时,纳税人以税收负担最低的
方式来处理财务、经营、交易事项。节税的实例不胜枚举,比如我国对企业经营组织
形式的选择,许多国家对公司和合伙企业实行不同的纳税规定。企业出于税务动机选
择有利于自己的经营方式,而这种选择与立法精神不矛盾时,就是节税行为;再比如
对资本结构的选择,是利用自有资本还是借入资本,都需要进行税务策划。又如对税
收倾斜政策的选择,税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的税率为33%,而沿海经济开发区的
生产性企业的税率为24%,设在经济特区更低为15%。外商如选择税负较轻的地
区进行投资,则完全符合政策导向和立法意图,这不仅不反动,还要加以鼓励。这样,
投资者可以在一系列经营活动中寻找、选择与立法意图不相悖,同时又对自己有利的
节税事项。又比如,1994年颁布的新税法中增值税条例规定,纳税人分为一般纳
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当企业年经营额较小,财会制度不够健全时,可申请小规模纳
税人。做为小规模纳税人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当某企业由于享受抵扣
的进项税额较少,同时没有增值税发票又不太影响企业业务时,申请小规模纳税人本
身就是节税行为;又比如某君不堪忍受抽烟、喝酒承担的税负,转而不抽烟、不喝酒,
完全与立法意图吻合,因此也属于节税行为。
总之,节税不同于逃税(采用非法手段),也不同于避税(采用非违法的手段),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它是不违反税收政策法规的行为。节税是在合法的条件下进行的,是在政
府制定的税法进行精细比较后进行的纳税优化选择。
第二,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从世界各国的税收制度现状来看,任何一
个国家的税收制度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倾斜政策为纳税人节税活动提供了广泛的机会。
第三,节税符合政府的政策导向。从宏观经济调节来看,税收是调节经营者、消
费者行为的一种有效的经济杠杆,政府可以根据经营者和消费者谋取最大利润的心态,
有意识地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引导投资者和消费者采取符合政策导向的行为,以实现
政府某些经济或社会的目的。
第四,节税的合法性。节税是纳税人采取合法手段谋取税收利益,所谓合法手段
是指税法中明文规定可以做的事,或者税法中虽没有明确规定可以做,但此事做起来
与现行税法和规定没有冲突,即属于节税。任何一个法律都不可能穷尽所能做的事,
也不可能穷尽地规定禁止做的事,如果纳税人做了明文规定不能做的事就属于非法,
就纳税人而言就属于逃税范畴,纳税人采用手段既不属于明文规定能做的范围,又不
属于明文规定不能做的范围就是所谓的避税。区别节税、避税和逃税,它们分别对应
的是采用“合法”、“非违法”和“违法”。
第五,节税形式的多样性。由于各个国家的税法不同,会计制度也有一定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节税行为来分析,也各有不同,总的来说,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在地区
之间,行业之间的差别越大,节税的形式也就越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