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实务 > 正文

避税与反避税实务全书:避税与反避税基础理论概论——反避税管理的基本内容

录入时间:2001-12-03

  【中华财税网北京12/03/2001信息】 反避税又可广义地理解为避税管理,就避 税管理内容而言,可分为狭义和广义避税管理。广义避税管理,包括财务管理、纳税 检查、审议以及发票管理。本节就狭义避税管理的主要内容而言。 一、纳税设计上的反避税措施,目的是追求税负的“纵尚适度”和“横向公平” 纵向适度对税务当局来说是取之有度,否则其后果不是避税、逃税和抗税,就是 干脆不进行经济活动。这实际上是税收和效率关系问题。加强这方面管理,发挥税收 促进生产的作用,也可以缓和避税行为。横向公平要求税种设计,一方面注意税的统 一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区别对待,加强税收调节,将竞争的起跑线拉平。统一性和差 异性两者相辅相成。统一性是指同等情况交纳同样税收,承担同样税负,体现在税前 人人平等,差别性也是同一性的另一种表现,即不在同一起跑线的纳税人,占天时、 地利等客观因素的纳税人应接受税收调节,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横向公平也可以 缓和避税行为。总的来说通过税收制度中设计和科学的税率、纳税环节、起征点、附 加、加成、减免以及纳税期可促进税负公平、缓解避税问题,是反避税的措施之一, 是避税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加强税收的调查,制定科学、严格的税法,堵塞税法漏洞 明确的纳税人,具体的课税对象和税目,刚性的税率是反避税的基础。反之,过 多的减免规定,不当的纳税环节,过高的起征点,不稳定的税源,繁杂不便的征税方 法都是引发避税逃税的“土壤”和“温床”。为此首先要加强税法出台的前期调查工 作,为制定有针对性税法作准备;其次,制订税法的过程中要请各方面专家参与,站 在避税的角度研究问题,通过安全研究制订较为严密的税法。不要为了赶税收任务而 制订质量不高的税法。 三、税务人员的管理,提高征管队伍的素质 由于征纳双方在避税反避税利益上的差异,加强征管队伍的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对纳税人来说避税成功获益是直接的效益,因此避税行为与避税利益直接相关,而对 征税者来说,反避税行为与征税者个人利益不直接相关,甚至没有利益,因此导致征 纳双方动力机制的失衡;加强管理主要就是解决征管人员的动力机制,促使其有效地 参与反避税行为。在压力上和动力上给征税人员提供有效的刺激。 四、情报信息管理,加强反避税技术手段 建立反避税信息库,及时掌握避税常见手法,一方面对克服以后避税有利,也有 利于制定更完善的税法,为此,必须改进反避税技术手段。手术手段管理,包括档案 管理、信息处理技术管理、反避税经济侦探管理、抽样调查管理、情报网等。 五、反避税宣传管理 通过反避税宣传对心理和社会风气施加正面有效的影响。在税务当局自身保持廉 政的前提下,加强纳义务的宣传,对从众心理施加影响。所谓从众心理是指一般人都 有一种从众行为,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这种行为能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负 面效应,即随着大量逃税避税行为,本来按章纳税守法的公民敢于效仿而出现逃税避 税行为,二是“正面效应”,如果对逃税避税打击有力,从而出现踊跃纳税现象。原 来经常逃税避税的人也可能随之按章纳税。因此反避税宣传离不开处罚管理。 六、征纳双方的处罚管理 对逃税抗税的处罚有明文规定,对合理避税不需要处罚,因此,对处罚问题最关 键之处在于对不合理避税的处罚。这种不合理避税处罚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对避税人 的处罚,这种处罚包括迫使避税人避税成本加大,从而放弃,也包括经济上、行政上 的处罚,一般不包括法律处罚,除非已经越过避税界定,进入逃税范畴。二是指对反 避税不合法的处罚。对纳税人的不合理避税的处罚与对征税人反避税不力的处罚应该 同时进行,后者尤为重要。在上文中提到征税者对反避税不够积极,其主要原因是缺 少活力机制,即对征税者来讲反避税行为成效与利益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因此只有 强化反避税人员压力机制,才能有效地解决反避税活力问题。因为,活力的源泉有两 个:一是压力,二是动力。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