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基础 > 正文

会计政策选择的税收筹划

录入时间:2006-05-09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税收筹划
  在税收筹划中,会计政策的选择的税收约束主要有: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要达到递延纳税,获取资金的时问价值的效果;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缩小应纳税所得额,达到少纳税的目的;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下面通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几个有代表性的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讨论企业如何筹划纳税,以期取得税后利益最大化。
  二、税收筹划中会计政策选择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运用
  (一)税收筹划中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各种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税法规定存货的发出按实际成本计价,可从上述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核算。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对企业财务状况、盈亏情况及所得税产生较大影响。
  (二)税收筹划中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在非减免税期间,应选择加速折旧方法,使固定资产折旧提前扣除,使所得税的税基递延,把税款推迟到后期缴纳,从而取得递延纳税的利益,这相当于依法从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在减免税期间,通过采用直线折旧法提取固定资产折旧,与加速折旧法相对而言,可以延缓折旧的提取,增加减免税的所得,享受最大的优惠。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将用加速折旧获得的时间价值与非加速折旧取得的减免税利益进行比较后,再对折旧方法进行选择,以保证税后利益最大化。
  (三)税收筹划中坏账准备和财产损失的核算方法的选择
  对坏账的核算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两类,而备抵法体现了谨慎性原则,更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与待损失实际发生后在税前进行扣除相比较,计提准备金的做法,可以获得递延纳税的利益。备抵法中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在企业正常经营未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况下,宜采用余额百分比法和销货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这两种方法都可充分估计发生坏账的可能,从而增加费用减少利润,实现“节税”。而当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时,则宜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因这种方法使坏账损失推迟到该销货期以后的某一期间予以确认,使利润的确认得以提前,充分享受税收优惠。
  (四)税收筹划中长期投资溢折价摊销方法的选择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摊销方法可采用直线法或实际利率法。采用直线法时,每期溢折价的摊销数额相等;而在实际利率法下,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等于债券的每期期初账面价值乘以实际利率,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投资溢折价的分摊而减少或增加,因此,计算出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或增加。摊销方法不同,并不影响利息费用总额,但会影响各年度的利息费用摊销额。因此,当企业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应选择实际利率法进行核算,使前几年的投资收益少于直线法的投资收益,从而取得延缓纳税的好处;当企业溢价购人债券时,则应选择直线法对溢价进行摊销,这样对企业更为有利。
  (五)税收筹划中工资计算方法的选择
  1.工资扣除办法的筹划。
  2.工资均衡发放的筹划。
  三、在税收筹划中。会计政策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必须贯彻国家的要求,遵守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利税法。税收筹划的一大特点就是合法性,不能为了少纳税而在选择时违反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规定。
  第二,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政策。应以企业经营目标和政策为导向,会计政策的选择应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相结合,即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考虑行业特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内部管理、企业经营,业绩、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等多种因素,不能把税收筹划作为唯一目标。
  第三,会计政策选择还应注意整体的协调。会计政策选择不是个别而是整体性的选择。由于不同会计政策的作用点、作用方向和作用程度不同,进行组合性会计政策选择,使期限既能最恰当地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又能与企业整体目标相协调;既以节省税收数额作为标准,还需要考虑税收筹划的风险。应以企业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细致分析一切影响和制约税收筹划的条件和因素,权衡会计政策选择的利与弊,选择可能使企业税负并非最轻但却使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