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国税综合信息 > 正文

内蒙古:合规经营诚信纳税案例 绘就风电行业好“风”景

录入时间:2025-11-20

  “大风起兮云飞扬。”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5.8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15.7%。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已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风电行业已进入年均新增装机1亿千瓦以上的时代。 

  行业发展迅速、产品单一无形、政策关联度高,是风电行业的特殊之处。各地风电企业立足行业特性,以各具特色的合规举措,共同推动行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破题成本核算 打好合规经营的底子 

  风力发电企业的核心业务是投资、建设并运营风电场,然后通过销售电力获得收入,其电量即发即送,发电效能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如何精确计算电力、确认电费、分摊费用进而做好成本核算,是摆在风力发电企业面前的共性难题。

  作为商品,风电场发出的电看不见、摸不着,存在“无形电量”核算难的问题。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苏尼特左旗华电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为解决这一难题,专门打造了“风场运维+电力传输+并网结算”三位一体运营模式,实现发电量、输电损耗、电费结算“三流合一”闭环管理。

  该公司财务总监索志宏介绍,企业在风电场关键设备、发电节点布设监测终端,实时采集风速、机组运行参数、发电量数据,实现从发电、计量到统计的全流程可追溯,确保发电量数据真实准确;借助电力调度系统,动态监控输电线路运行状态,避免因线路损耗异常导致的电量争议与成本浪费;主动对接电网公司营销系统,打通数据交互通道,实现发电数据、输电记录与电费结算数据的实时同步。

  风车旋转不息、风电企业发电持续,但电费结算并非发一度电结一次账,而是按照固定周期(通常是1个月)统一计算,经常导致企业当月对发电量的统计与电网结算产生差异。为了破解电费结算模式导致的成本核算难题,连续9年获评A级纳税人的内蒙古太仆寺旗申华协合风力发电投资有限公司,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月度收入暂估机制。每月末以电网调度系统的实时上网电量数据为核心依据,结合国家核定的上网电价,构建科学的收入暂估模型,为生产运营管理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持。

  风电企业一般运营多个项目,风电机组各年度发电存在不均衡情况。如何在多个项目间合理分配并核算其运维成本?黑龙江东方风力发电有限公司针对新老项目共用设施的折旧费用合理分摊问题,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动态管理固定资产,及时盘点资产并复核使用状态、折旧年限、残值等重要指标,实现成本费用的合理分配。

  合规成本核算是企业防范涉税风险的重要发力点,也是税务部门日常监管的重要关注点。依托税务大数据,黑龙江税务部门及时整合企业申报数据、电力并网记录等信息,构建风电行业成本核算风险模型,对不同风险类型的企业分别采取“提醒+督促整改”“约谈+实地核查”等应对方式,有效提升风控核查效能。

  堵住发票管理漏洞 走出规范发展的路子 

  发票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多家风电企业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理顺发票管理流程,防范发票虚开风险,筑牢发票合规底线。

  “发票处理效率提升50%以上,大幅降低了人工操作成本与差错率,还为及时准确抵扣增值税进项税提供了坚实保障。”苏尼特左旗华电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索志宏介绍,华电风电公司通过搭建进项发票管理系统,采用集团层面“总对总”的数据采集模式,各业务单元的进项发票数据可实时归集至集团统一构建的发票数据中心,打破了“数据孤岛”。在销项发票管理领域,公司通过乐企平台与企业内部系统直连,完成销项发票的自动化开具,数电发票的交付、归档、查验等全流程均实现数字化流转。

  与华电风电公司类似,黑龙江大庆银浪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也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发票管理体系。初级审核以合同为基础,审查票据是否符合合同条款的规定;票据审核启用票据扫描系统,在电子管理系统中校验比对发票的四要素;入账时再次核查票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规避虚假发票、重复使用发票等入账风险。

  为避免“进项抵扣凭证虚假、不合规”的风险,银浪风电明确要求供应商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完整填写“货物或应税劳务、服务名称”“项目地址”“风机编号”等信息,且发票内容必须与实际业务、合同条款一致。同时,该公司将发票合规性纳入供应商考查内容,对连续3次提供不合规发票的供应商暂停合作。

  在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集团发票合规管理制度》和《发票业务操作指引》,详细规定了各类发票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标准。为帮助金风科技在澳大利亚建设运营风电场业务,新疆税务部门推出“税路通·新丝路”服务品牌,为该公司提供中澳双边发票管理要求解读和跨境结算建议,有效规避了潜在涉税风险。

  精准适用政策 扎牢税费红利的袋子 

  风电行业是国家“双碳”战略重点行业,我国连续出台多项税收政策支持行业发展。“税收政策的适用,既是企业降本增效的关键,也是风险防控的重点。”业内专家表示,在实务中,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的界定标准、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政策的起始时间认定、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资料匹配要求,都需要风力发电企业格外注意。

  “今年3月,为完善风力发电系统,我们购进了一批设施,包括风机设备、配套的电缆、监控系统等,但部分资产是否属于固定资产、享受一次性扣除的时间点是什么,让我犯了难。”吉林前郭富汇风能有限公司财务主管刘美茜回忆说。

  对此,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税务局干部逐项进行了“解剖麻雀”式分析:构成发电系统核心的风机和塔筒,价值高、使用年限长,属于典型的固定资产,可以享受一次性扣除;配套的电缆、监控系统需要判断其依附性与功能性,消耗性的工具或低值易耗品应在当期费用化处理,不能享受一次性扣除……“听了税务干部的细致解读,我们心里有了底。”刘美茜说。

  按照政策规定,风电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应从项目投入运营后所取得的第一笔收入算起,而非完成竣工决算或进入商业运营后的收入算起。但部分企业将并网试运行期间的售电收入错误记入“在建工程”,导致优惠起始年度被人为推后。

  为防范此类风险,大庆银浪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在税务部门指导下精准界定收入起点,明确“并网发电”即为项目投入运营的标志。为每个风电项目单独建账,清晰记录项目名称、并网时间、第一笔收入时间与金额、优惠起止年限、已享受优惠金额等。同时,企业财务人员深度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从项目前期的投资决策和合同项目条款审核,到建设期精准划分成本费用明细,再到运营期精准认定“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确保会计处理和税务申报真实反映业务实质。

  同时,为精准适用增值税即征即退等绿色税收政策,华能通榆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注重政策与业务数据的精准匹配,建立“团结E风电场专属台账”,将项目并网时间、装机容量与优惠周期直接关联,同步归档并网验收报告、项目备案文件等关键资料,确保优惠申报时“项目信息—政策条款—备查材料”一一对应。

  乘长风,破万里浪。从辽阔北疆到蔚蓝海域,一座座风电机组迎风矗立,它们不仅是清洁电力的生产者,更是行业诚信与责任的见证者。众多企业同心协力,正共同绘就一幅技术领先、管理规范、环境友好的风电产业壮丽“风”景,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绿色低碳未来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