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国税综合信息 > 正文

广西:8000余亿元贷款畅通经济“毛细血管”

录入时间:2025-11-17

“今年不用再为蚕茧原料和产能操心了。”11月13日,陆川县清湖村联昌茧丝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振业,拍了拍一捆即将发往江浙的白厂丝成品,底气十足。这份底气,源自公司产能升级。2024年底,一笔50余万元银税互动贷款,直接支持公司新增一条蚕丝生产线,旺季产能提升40%。如今,公司每年可生产白厂丝约50吨,年产值6000万元,满产时能带动160多人就业。

中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毛细血管”,因资金需求短、小、频、急,又受限于抵押物少,这些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一年前,周振业还在为原料收购、产能扩张发愁,跑了多家银行,都因缺少抵押物被拒。

2024年底,玉林市税务部门“税惠助农”专项调研小组走进联昌公司,周振业反映了公司面临的融资难题。“税务工作人员核查发现,我们近3年纳税信用都是B级,且没有任何涉税违法记录,完全符合银税互动信贷产品的条件。”周振业当时又惊又喜,“我一直以为只有大企业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仅2个工作日,贷款便顺利到账,把纳税信用变成了救急钱。

税务部门业务骨干到纺织企业了解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向企业财务人员宣传“银税互动”信贷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合规经营、诚信纳税,把良好的纳税信用评级转化为实打实的资金支持。

联昌公司并非个例。“十四五”期间,广西各级税务部门联合金融监管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深化银税互动合作,提升服务质效,推动银税互动贷款受惠企业由纳税信用A级和B级企业向M级企业扩围,更好地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构建“以税促信、以信换贷、以贷扶企”的良性循环。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全区银税互动贷款累计投放8066.9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近50万户。

“我们将纳税信用级别、纳税额等20项信息纳入数据共享范围,在信用融资中为企业精准‘画像’。同时,引导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扩大银税互动享受金融惠企财政贴息范围,将一年期贷款利率降至3%以下。”广西税务局纳税服务处副处长梁静介绍。

为缓解融资慢问题,广西税务部门不断优化政银税数据共享交互平台,精简认证授权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将企业完成授信审批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基于银税互动机制,区内多家银行特设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服务,兴业银行南宁分行便是其中之一。

“相比传统信贷模式,银税互动能让银行依据企业纳税信用记录和纳税情况来评估其信用状况,大幅缩短贷款审批时间,提高融资效率。”兴业银行南宁分行普惠金融部经理赵媛介绍。

广西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吴坚分析指出,此举既降低了银行放贷风险,提升了信贷投放精准度,也激励企业依法纳税,有利于形成“诚信纳税—融资便利—发展壮大”的良性循环。

越来越多中小微企业正通过银税互动获得发展动力。在河池,银行机构和税务部门利用数字化手段精准匹配“企税贷”贷款产品,为广西天峨壮峨食品有限公司提供300万元信用贷款,用于改造升级板栗加工设备;在崇左,广西华林化工有限公司运用银税互动获得1500万元科创贷资金,为松香、松节油深加工提供资金保障;柳州冠姚食品有限公司凭借较高的纳税信用等级,获贷500万元,缓解了扩产燃眉之急……

一条条“毛细血管”的畅通,正为广西经济肌体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愈发坚实。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