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时间:2025-11-13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万其家庭农场在办理开业时,由税务、市场监督管理局、银行等6个部门搭建的经营主体登记数据“校准器”,精准识别到农场行业归属存在偏差,立即发出预警并启动修正流程,从源头拦截数据“带病准入”。
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坚持向数据要税务治理效能,从登记数据的实时校准,到申报数据的风险前置,再到监管数据的精准预警,全流程强化数据采集、交换与利用。
登记数据:从“被动修补”到“动态维护”
纳税人税务登记信息准不准,直接影响税务精准监管和税收政策精准落地。自2023年4月起,纳税人在市场监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后,税务部门会自动同步变更登记信息,无须再向税务机关申请变更。
受信息孤岛因素影响,税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的信息仍存在部分数据无法匹配的问题。比如,景德镇市税务局辖区内10万余户纳税人中,有9.82%的纳税人登记信息无法与市场监管部门的登记数据实现一一对应。针对这一现象,景德镇市税务部门推动登记数据从“被动修补”向“主动治理”转变,利用一网通办推送的市场监管部门共享数据和第三方商业数据,建立标准化数据清洗规则,将税务登记信息与经营主体登记信息一一对应,筛查并高效清洗社会信用代码不一致、经营状态不符等15类数据差异,定期扫描风险指标,动态对社会信用代码异常等问题开展分类提醒与电话核实,确保企业登记注册信息与税务登记信息的一致性。
今年以来,景德镇市税务部门利用“部门协同+智能清洗+动态维护”机制,已比对处理异常信息12批次,清理重复登记户105户,核实僵尸户749户,补录社会信用代码2385条,全市税务登记信息准确率从90.4%提升至92.89%。
对于未办税户这一税收征管难点,江西省税务部门着力打通与市场监管、人力资源和社保等部门的数据壁垒,获取未办税户经营数据,将其与税收征管系统的未办税户初步核查清单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确认未办税主体的实际情况,进而开展后续税务管理。今年1月—9月,全省已将3.69万户未办税户纳入监管。
申报数据:从“事后补报”到“精细治理”
江西省税务部门全面推行申报数据精细化治理,创新建立多环节校验机制,通过前端引导、中端审核、后端复核的全流程管控,从源头提升申报数据质量,为精准征管提供坚实保障。
宜春市宜丰县一家珠宝店在完成纳税申报后,二级校验系统发现其开具大量金银首饰发票,但增值税与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存在明显偏差。系统将这一逻辑矛盾纳入待办清单,触发核查流程。随后,三级校验团队结合珠宝行业特性和企业经营规模开展专项研判,很快找到症结:企业未按规定申报对应的消费税。税务干部当即指导企业补申报,补缴消费税16.96万元,避免造成滞纳金和其他税收风险。
宜丰县税务局在一级校验环节增设“智能闸口”,企业主营业务含“金银首饰”,系统即弹窗提醒税务干部核实消费税认定。前不久,这家珠宝店扩展分店拟引进铂金饰品销售,刚在税务系统更新经营范围,税务干部就打来电话提醒。“以前申报后提醒补漏,现在申报前就有提醒。”珠宝店老板说。
今年以来,宜丰县税务局已补正税费种认定缺项或错误、行业归类不准确等数据质量问题2420项,完善基础申报数据573户次,企业申报风险降低23%。
监管数据:从“等线索”到“找苗头”
江西省税务部门创新构建跨部门数据协同机制,联合电力、金融、市场监管等部门,全面整合木材加工企业用电、用工、注册及经营状态等20多类动态信息,搭建起涵盖“电费—产值比”“人工—产量比”、一址多照、经营地址异常多项指标的风险监测模型,实现对虚开发票、隐匿收入等税收风险的精准预警与识别。
“每万元产值耗电500度,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近日,新余市分宜县君洋木材加工有限公司的异常指标,触发木材加工行业监测模型预警,被列为重点核查对象。经实地调查,税务干部确认企业仓库中原木存量较低,且在当季未有原材料入库记录。针对这一情况,分宜县税务局依法采取暂停供应发票等措施,督促企业限期整改,有效防范了潜在税收风险。目前,分宜县41户木材加工企业已纳入该监测体系。
江西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入落实税务总局部署要求,深度融合内外数据资源,提升数据管理效能,拓宽用数业务场景,让“数据领跑”不仅体现在流程简化、风险防控上,更体现在服务企业发展、支持地方经济的实际成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