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时间:2025-10-23
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是推进财政科学管理的重要抓手,对于严肃财经纪律、硬化预算约束、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监管局认真落实部党组关于“加强、聚焦、优化”的工作方针,创新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机制,推动预警处置工作闭环,不断提高监控覆盖面、反馈精准度和处置有效性,有力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一、坚持政治引领,着力提高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的针对性
河北监管局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属性,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党组决策部署,把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坚决服务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保监督工作正确方向。树牢政治意识,自觉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转移支付预算执行监督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以政策为“原点”、以“资金”为主线、以“项目”为抓手,问绩问效,见人见事,聚焦“三北”工程建设等开展专项监督,以强有力的财会监督推动各项政策在河北落地见效。二是转变作风,提升效率,落实为基层减负要求。坚持把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推进财会监督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准确把握转移支付特点规律,平衡好“加强监督”和“为基层减负”的关系,推行“一站式”监管,将多项资金监控处置工作整合到固定时间、典型地区统一开展,解决重复报送、反复沟通、口径不一的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着力减轻基层负担。三是提升能力,主动融入,践行寓服务于监管。落实精准监督的要求,加强与地方财政部门、项目主管单位的协同联动,通过“走访”职能部门、“一线”蹲点调研等方式,加强政策宣传、推动建章立制,先后与有关部门开展联合调研督导,推动相关部门完善管理制度4项,更正修订地方性政策1项。
二、坚持目标导向,着力增强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的精准性
河北监管局树牢财政科学管理理念,针对转移支付预算执行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谋划形成“一点两面三提升”工作思路。一方面,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支撑点。推动完善预警规则、规范处置程序,搭建资金申请、分配、使用、监督全流程动态监管的协同架构,破解审核监控碎片化难题。另一方面,推动完善制度机制、提升监管效率、强化内部控制。以健全内控制度、推进流程规范化为目标,稳妥推进制度机制建设,提升转移支付日常审核工作质效;以整合财政资源、创新监管手段为导向,加强信息化监管平台数据综合分析,打破“信息孤岛”,提升转移支付风险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以完善责任机制、强化结果运用为牵引,积极推进审核工作“一事一报”、专项工作“节点报告”、重大事项“定期总结”等报告机制,压实责任、明确任务、讲求质量,提升转移支付监管成果的影响力和贡献度。
三、坚持创新支撑,着力提升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的实效性
河北监管局坚持重点突出、方式灵活、科技赋能、讲求实效的原则,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紧盯民生实事热点、回应社会重大关切,推动建立“321”工作法,形成具有河北特色的监管体系。
(一)“三个角度”切入找准监管重点。针对河北省转移支付资金规模大,支持领域多的特点,从不同维度切入工作重点:一是从资金支持方向切入。准确把握各项财政资金的政策初衷、历史沿革和支出要求,通过分析不同地区资金的使用方式和支付方向,分析研判重点项目、重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情况。二是从资金使用地区切入。结合不同地区财政状况和运行特点,分析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及时准确识别处置预算管理、国库支付、资金使用等方面的情况,做到分类施策。三是从资金管理方式切入。综合考虑各地区预算、国库管理模式差异,对基层财政管理水平较差的地区,加大日常监控力度,督促其规范资金管理方式。
(二)“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提升质量。充分利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坚持“线上管”与“线下查”同步发力,提升监管“执行力”。线上管,就是针对系统提示开展核实,重点关注反馈时效性、资料完整性及解释合理性等要素,从提高重视程度、规范工作流程等方面督促资金使用责任单位及时处理反馈,完整上传佐证资料。线下查,就是结合数据变动和研判情况开展核证,通过电话核实、调阅材料、实地查证等方式,努力做到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助力基层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抓好“最后一公里”保障监管成效。积极推进与地方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提高规范管理水平,更好发挥财会监督职能作用,严肃财经纪律。一是督促整改落实,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加强过程督导,确保整改实效。二是强调举一反三,在全省范围内通报典型案例推动相关部门自查自纠,联合省财政厅开展情况摸排,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三是做好调查研究,坚持审核与调研相结合、核查与调研相结合,不断提高建言献策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