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02]15号颁布时间:2002-02-26
2002年2月26日 国办发[2002]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形式的集贸市场发展迅猛,遍布全国城乡,在衔接产需、
引导消费、解决就业、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
存在着管理粗放、经销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布局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有的集贸
市场甚至成了“偷税漏税的特区,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藏污纳垢的庇护所,执法
部门进不去的‘独立王国’”。这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带
来了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为此,国务院决定,从现在起,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
全国范围内开展集贸市场(包括各类工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及中药
材等商品交易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经国务院批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突出重点,明确目标
集贸市场专项整治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重点整治辐
射面广、群众反映大,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及社会治安等问题比较严重的集贸市场;
重点查处集贸市场内与工农业生产和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假冒伪劣食品、
中药材、农副产品、重要工农业生产资料、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家用电器、建筑
装饰材料等商品。要通过抓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尤其是树立好的典型,带动面上的工
作。浙江、广东、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山东、安徽、辽宁、四川、陕西等省集
贸市场数量多、交易量大,要将本省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集贸市场较为集中的地区
作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确定整治的重点地
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对本地集贸市场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制定方案,并于3
月20日前将本地确定重点整治的地区和市场名单报工商总局。工商总局会同有关部
门选择20个市场作为全国整治的重点。
各地要按照全面检查、突出重点、严格监管、完善制度、标本兼治的要求,集中
时间、集中力量、重拳出击,彻底整治一批危害性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集贸市场。通
过专项整治,使集贸市场中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税收征
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感到
基本满意。
二、整治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清查经营主体。对各类集贸市场主办单位和市场内的经营主体进行一次普
遍的清理检查,严格按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核其主体资格,
把好市场准入关。对不符合条件的,限期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对违法经营的,依法
进行查处,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营业执照;对无照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
(二)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组织开展集贸市场集中执法检查行动,
重点查处与工农业生产和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假冒商品。依法查处商品销售中
掺杂使假,以假充真,假冒或仿冒他人产品商标、名称、包装、装潢,假冒或伪造他
人厂名、厂址,以及利用广告或其他手段对产品质量、价格、服务、功效、适用范围
等作误导消费者的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重从快查处一批大要案件。对集
贸市场周边地区涉嫌生产、加工、储存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或窝点进行严格检查,堵
源截流,端窝挖点,确保假冒伪劣商品不流入市场。
(三)强化质量监管。严格检查进入集贸市场商品的质量,重点查处销售无生产
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质量合格证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及不合格冒充合格的商品,
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商品,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禁止上市销售的产品
和变质、失效的产品等。同时,要对集贸市场中的重点商品组织专项质量监督抽查,
抽查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组织查处。
(四)强化税收征管。集中开展集贸市场税收专项检查。重点查处虚假申报、隐
瞒收入、违法使用发票、应建账而未建账、虚假记账、账实不符等违法行为。坚持查
账征收原则,继续推进市场经营业户建账制度。大力开展清理漏征漏管户的工作,运
用信息化手段,完善纳税户籍管理。推行使用税控收款机,适时调整税收定额,强化
税源监控。加强发票管理,强化以票控税。坚决制止和纠正地方擅自减免税的行为。
对不同类型的市场,分别采取设置专门税收机构或委托有关单位代征等方式,强化市
场税收征管工作。同时,广泛开展税收法制宣传,强化业户依法纳税意识。
(五)净化市场环境。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缺斤少两、坑蒙拐骗、欺
诈消费者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具有黑社会性质的“肉霸”、“菜霸”、“市霸”等违
法分子,坚决依法惩处。同时加强对集贸市场内美容美发、书摊、电子游艺室、网吧
等经营场所的管理,取缔各种非法摊点,收缴黄色淫秽等非法出版物品,清除“黄、
赌、毒”等丑恶现象。
(六)清除执法壁垒。对涉嫌地方保护、实行“封闭式”管理的集贸市场进行清
理整顿,坚决清理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规章和部门规定,撤销那些名为实施
市场“封闭式”管理、实为搞地方保护主义、阻碍执法部门公正执法的“市场管理委
员会”、“市场综合管理办公室”等机构,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七)完善监管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集贸市场日常巡查制度、“12315”
消费者申诉举报制度、经营主体不良行为和良好行为记录档案和公示制度、打假目标
责任制等。市场主办单位要按照“谁办市场,谁管市场”的原则,切实负起市场管理
责任。要引导、督促市场主办单位和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加强自律,做到亮照经营,明
码标价,计量准确,照章纳税,诚信守法,文明经商。
(八)严肃执法纪律。严格依法行政,清除执法腐败,做到廉洁执法、文明执法。
坚决执行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对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对滥用职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犯法的有关责任人员,要予以严肃处理。对
与违法分子和黑恶势力相互勾结、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九)加强舆论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向经营者、消
费者及全社会广泛宣传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及时通报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果。
同时,要曝光一批典型案件,震慑违法分子,教育人民群众,营造打假治劣的良好社
会氛围。
(十)着力抓好治本。要深入调查研究,采取治本之策。指导、督促集贸市场主
办单位通过引进名优商品进场销售、开办专卖店等形式,提高市场商品的质量和档次,
让名优商品逐渐占领集贸市场。在集贸市场内积极倡导并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
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的营销方式,通过建立市场主办单位先行赔付和保证金制度等,
确保人民群众放心安全消费。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一)地方负责,落实责任制。集贸市场专项整治要坚持“全国统一领导,地方
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县
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要把集贸市场专项整治作为继续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
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把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到有关
单位和个人。
(二)明确职责,联合行动。全国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由工商总局会同国家
经贸委、公安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药品监管局等部门负责指导和协调。工商行
政管理机关要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和扰乱市场秩序行
为的查处;税务机关要加强税收征管,严厉查处偷逃税款等行为;公安机关要依法严
厉打击集贸市场上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质检部门要加强对强制
检验商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集贸市场内经营者使用的计量器具以及销售商
品的计量监管力度,严禁使用不合格或淘汰的计量器具;经贸部门要采取措施引导集
贸市场改进经营方式,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要加强对中药材集贸市场的监管,依法严厉查处制售假劣药品的行为和责任人;信息
产业、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加强对集贸市场内网吧、电子游艺室、书摊等经营场
所的管理,取缔各种非法摊点,收缴黄色淫秽等非法出版物品。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
一的专项整治方案,根据各自的分工,密切配合,大力协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三)抓好督促检查。国务院将责成工商总局等有关部门组成检查组,适时对重
点地区、重点集贸市场整治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组
织力量对本地区重点集贸市场整治工作抓紧部署,加强督查,并将贯彻落实情况及时
报工商总局,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