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圳市税收政策法规 > 正文

深圳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2001年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及做好对高收入行业和个人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

深地税发[2001]596号颁布时间:2001-07-31

     2001年7月31日 深地税发[2001]596号 各分局:   为了贯彻全国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 01年开展商贸企业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的通知》(国税发[2001] 61号)要求和局党组的部署,市局决定对我市的高收入行业和个人进行全面的调查 摸底并开展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开展专项检查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在今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召开的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会议上,总局部署的今 年要打好的“三个关键战役”之一就是切实加强个人所得税的专项检查工作,并把这 次对个人所得税的专项检查作为整顿税收秩序的重头戏之一。对此,市局党组非常重 视,要求一定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税务总局领导的指示精神,提 高对开展专项检查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这次专项检查,摸清高收入行业和个人的基 本情况,为更加有效地查处个人所得税违法行为,强化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征收 管理奠定基础。要把调节高收入、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作为个人所得税征管 工作内容来抓,要把对高收入者调节的范围大小和力度强弱作为评判个人所得税工作 做得好坏的标准。   二、加强组织领导工作   这次专项检查时间紧、任务重,各分局必须加强对专项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要 成立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认真部署、 周密安排,抽调精兵强将,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专项检查期间,各分局要以简报形式 及时将检查进度和大要案件查处情况包括涉案税务人员情况报送市局(个人所得税处)。 同时,各分局要积极争取市、区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形成执 法合力,积极、有序地推进专项检查。并要以专项检查为契机,将一些重大偷、逃、 抗税案件的查处情况,适时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以威慑涉税违法犯罪行为,提高 公民依法纳税意识,推进依法治税进程。   三、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高收入行业和个人的基本情况   摸清高收入行业和个人的基本情况是做好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强化对高收入者 调节力度的基础。当前我市高收入行业和单位主要集中在:   1、金融、保险、证券、电力、电信、石油、石化、烟草、航空、铁路、房地产、 供水、供气等垄断性行业;   2、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   3、足球俱乐部;   4、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   5、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驻华代表机构;   6、新闻单位;   7、娱乐业企业;   8、效益好的其他企事业单位。   高收入个人主要是:   1、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工商大户;   2、企业承包、承租人员;   3、建筑安装工程承包人;   4、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董事长和监事会成员,特别是实行年薪制的人员;   5、足球教练员和运动员;   6、独立或合伙执业的律师、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   各分局要利用这次专项检查的契机,组织力量对管辖范围内的上述高收入行业和 个人进行全面、系统、彻底的摸底调查,要切实掌握所调查的每一户企业的生产经营 规模、从业人员数量、收入分配形式、发放收入项目和数额、扣缴个人所得税等情况, 准确掌握以上高收入个人的收入项目、收入形式、经济活动特点等基本情况,认真填 写《高收入行业及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见附件2),并于10月15日前报送市 局(个人所得税处)。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行业和个人建立专门档案,实行重点监控 管理,及时追踪其经济活动和收入情况。   四、加大专项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   各分局要按照总局的要求,从现在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个人所得税的专项检 查。   (一)检查范围:上述高收入行业和个人   (二)检查的重点内容   1、工资薪金所得,特别是工资表外各种形式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年终奖金 (含年薪制年终奖金)等项收入和股票期权或认股权收入。   2、劳务报酬所得,特别是参加经营性演出、从事经纪服务、中介服务而取得的 劳务报酬所得。   3、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包括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 者以及个体工商大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4、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5、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三)检查要求   1、突出重点。各分局在实施专项检查时,还是采取各税统查的方法,但是重点 应放到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者身上,集中力量,把上述列举的检查范围查深、查透。   2、要按照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的规 定,加大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违反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严厉打击 偷逃个人所得税和拒不履行扣缴义务的行为不能只补税、不罚款,凡所属时间为新修 订的《征管法》生效以前的,按修订以前的规定处罚;凡所属时间为新《征管法》生 效以后的,按照新《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对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严格依法进行处理, 以督促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纳税和扣缴义务。   3、要重点打击和治理以下违反个人所得税有关规定的行为:   (1)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签订假合同、假协议,少报收入少纳税,共同实施偷 逃个人所得税的行为;   (2)扣缴义务人故意为纳税人隐瞒收入,进行虚假申报,并按虚假申报的支付 收入数额扣缴个人所得税款的行为;   (3)扣缴义务人不认真履行扣缴义务,连续两年经税务机关指出或处罚后,又 再犯的。   (四)检查年度和时间安排   1、主要检查被查对象2000年度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   2、专项检查的时间从现在开始,到9月底结束,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 10天左右,扣缴义务人进行自查自纠;第二阶段40天左右,由税务机关进行重点 检查;第三阶段100天左右,由税务机关进行总结整改。   检查过程中各分局要将检查中出现的情况、动态和存在问题及时向市局反映。专 项检查工作结束后,各分局要认真总结并填写《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汇总表》(见附 件3)。于2001年10月15日前报送市局(个人所得税处)。   在接到本通知之前,今年已经进行了或者正在进行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的分局, 应对照以上所列检查范围和内容,如有遗漏,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补查。    附件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等问题的通知      2001年6月6日 国税发[2001]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贯彻落实全国整顿和规范高层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整顿税收秩序的力 度,总局决定,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商贸企业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专 项检查,并同时对税务人员违法行为进行检查。现将具体内容部署如下:   一、商贸企业缴纳增值税情况专项检查 (一)检查的范围和国的 1、范围:所有使用防伪税控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商贸企业、2000年 1月1日以后新办或新认定的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目的:发现和打击以注册商贸企业为掩护专门从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 活动的不法分子及团伙。 (二)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1、排查。根据以下因素对检查范围所列企业进行增值税纳税评估(案头稽核), 筛选具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和偷税行为嫌疑的稽查对象。 (1)领购、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次数频繁、数量较多,逾期未缴销发票或当日 购票当日缴销的; (2)申报异常的。包括与申报的预计年销售额相比较,营业初期销售额即明显 偏高或申报销售额异常增长的; (3)注册资金与销售额的关系明显反常; (4)增值税实际负担率明显偏低; (5)无资金结算、无生产经营场所、无货物交割的非正常经营公司; (6)在已开通增值税计算机稽核系统的地区,2001年1-3月经防伪税控 认证系统认证的抵扣联所注明的进项税额占企业当期申报的全部进项税额比重明显偏 低。 凡发现存在以上疑点的,报送局领导审核,经分析筛选,将认为有虚开增值税专 用发票或偷税嫌疑的企业移交稽查。 2、稽查。对排查后发现的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偷税嫌疑的企业进行全面稽 查。此项工作由各地稽查部门承担。 (三)检查的要求 1、各地要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制定专项检查方案,具体包括检查的户数、企业 名称、组织形式、检查方法以及进度安排等。 2、检查中要严格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税法为准绳的办案原则,查清事实,固 定证据;对查实的税收违法行为,必须严格按税法规定进行税务行政处理,构成犯罪 的,必须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补代罚或以罚代刑;为防止作案分子潜 逃,对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偷骗税活动的,应及时提请公安部门介入,采取 必要措施控制犯罪嫌疑人,不得延误时机。 3、对检查中发现的失控发票要及时录入稽核系统。 4、检查结束后,各地要及时填制《全国商贸企业税收专项检查汇总表》(见附 件1)、《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商贸企业情况汇总表》(见附件2)、《偷税100 万元以上商贸企业情况汇总表》(见附件3),会同专项检查总结材料(属于虚开发 票、偷、骗税案件的要附有详细报告材料)于10月15日前上报总局(稽查局和流 转税管理司)。 二、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 (一)地方税务局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专项检查 1、检查范围。 (1)金融、保险、证券、电信、电力、石油、石化、烟草、航空、铁路、房地 产等垄断性行业;   (2)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   (3)足球俱乐部;   (4)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   (5)股份制企业:   (6)近两年来主办、承办过营业性文艺演出的单位、制作过广告的广告主、广 告经营者:   (7)承包经营的建筑安装企业;   (8)效益好的其他企事业单位;   (9)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以及个体工商大户。 2、检查的重点内容。   (1)工资薪金所得,特别是工资表以外的工资性收入和股票期权或认股权收入;   (2)劳务报酬所得,特别是参加经营性演出(走穴)、拍摄广告演出、从事经 纪服务、中介服务而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   (3)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包括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 资者以及个体工商大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4)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5)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二)国家税务局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进行专项检查 检查内容。 1、自动转存业务代扣代缴利息税情况; 2、各储种代扣代缴税款计算公式设计是否正确: 3、扣缴义务人是否按要求全面、准确填写并报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扣缴个人 所得税报告表》。   (三)检查要求 1、突出重点。各级税务局机关要将专项检查的重点放到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者 身上,避免撒大网的检查方法,集中力量,把前文列举的检查范围查深查透。 2、各地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偷逃个人所得税和拒不履行扣缴义务的行为不能只补 税,不罚款,凡所属时间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 新《征管法》)生效以前的,按修订以前的规定处罚:凡所属时间为新《征管法》生 效以后的,按照新《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对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严格依法进行处理, 以督促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纳税扣缴义务。 3、专项检查工作结束后,各地要认真总结并填写《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汇总 表》(见附件4)。专项检查报告及汇总表于2001年10月底前上报总局(稽查 局和所得税管理司)。 三、对税务人员违法行为进行检查 各级税务机关要在开展税收专项检查的同时,对涉案的税务人员的违法行为严肃 查处。   (一)在税收专项检查中,凡发现税务人员涉及违法违纪行为或线索的,要立即 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对有关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或停职检查,防止造成更 大的损失。   (二)纪检监察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与流转税、所得税、征管、稽查、信息中 心等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力量对税务人员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对瞒案不报,有案 不查,查处不力的,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追究领导责任,同时也要追究纪检监 察部门的工作责任。   (三)严肃执行纪律 对收受贿赂、内外勾结、通谋参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伪造、倒卖、盗窃增值 税专用发票的,一律给予开除处分: 对不按规定认定一般纳税人,违反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规定,违反规定程序和审 批权限,超定量、超限额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违反金税工程管理规定,造成国家税 款损失的,给予警告直至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对工作不负责任,未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或虽有制度但不进行检查和 考核,管理制度不落实,导致管理混乱,造成国家税款损失的,给予警告直至撤职处 分; 对有关负责人,可根据情况予以免职、除名、辞退、限期调离等组织处理; 在对违法违纪人员给予政纪处分的同时,按照有关规定给以相应的党纪处分;构 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检查年度和时间安排   (一)一般检查2000年以来被查对象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发现有涉嫌偷骗 税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可追溯到以前年度。   (二)税收专项检查时间从2001年5月20日开始,9月底结束。 其中,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0天左右,税务机 关做好专项检查的动员、准备工作;第二阶段20天左右,扣缴义务人进行自查自纠; 第三阶段40天左右,由税务机关进行重点检查;第四阶段15天左右,由税务机关 进行总结整改。 在接到本通知之前,今年已经进行了或者正在进行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的地区, 应对照以上所列检查范围和内容,如有遗漏,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补查。 五、加强组织领导 此次专项检查时间紧,任务重、各级税务机关必须加强对专项检查工作的组织领 导,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流转税、 所得税、征管、监察、稽查等部门,日常工作由稽查局负责,认真部署、周密安排, 抽调精兵强将,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专项检查期间,各地要以简报形式及时将检查进 度和大要案件查处情况包括涉案税务人员情况上报总局(稽查局)。同时,要积极争 取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形成执法合力,积极、有序地推进专 项检查。各地还要将本次专项检查的进展情况,以及一些重大偷、骗、抗税案件的查 处情况,适时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以威慑涉税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公民依法纳税 意识,推进依法治税进程。 各地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检查工作,把它作为贯彻落实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 秩序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高标准、严要求,力争圆满完成此次专项检查工作。 附件:1、《全国商贸企业税收专项检查汇总表》(略)  2、《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商贸企业情况汇总表》(略)  3、《偷税100万元以上商贸企业情况汇总表》(略)  4、《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汇总表》(略) 附件二:高收入行业及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略) 附件三: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汇总表(略)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