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对原产于日本、美国、欧盟的进口氯丁橡胶反倾销调查的终裁决定(二)
商务部公告2005年第23号颁布时间:2005-05-10
四、倾销和倾销幅度
调查机关审查了各应诉公司的答卷,对各公司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作如下认
定:
(一)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及价格调整项目的认定
日本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DENKI KA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审查了公司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在日本国国内销售情况。
调查期内,在日本国内市场的贸易过程中,公司向国内的非关联贸易商和关联贸
易商销售被调查产品A、M两种型号的同类产品。在关联交易中,其中一部分属于委托
加工交易,调查机关在对交易方式、价格、交易环境等进行调查后,认为这种交易方
式不应该被视为可供比较的交易行为,因此,在初裁阶段,将这部分交易排除在确定
正常价值的范围之外,在终裁中,调查机关对这部分交易维持初裁的认定。调查机关
对关联交易和非关联的两种交易方式的数量和价格进行了审查,从销售环境、价格差
异、数量等方面进行比较,认为关联交易部分不能够反映正常的市场情况,不能够作
为正常价值进一步调查的基础。
调查期内公司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国内销售数量占同期其向中国出口销售被调
查产品的数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数量要求。
调查机关对公司报告的成本数据进行了审查,并在初裁后的实地核查中对成本核
算和分摊进行了核实,接受该公司关于成本部分的资料,国内同类产品的低于成本销
售未达到内销数量的20%。
因此,调查机关决定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对公司被调查产品向出口中国销售情况进行了审查。
公司在调查期内通过日本国内的非关联公司向中国出口。调查机关对交易的定价
方式和交易行为等进行了调查,了解到生产商在商谈交易之初就参与并知晓被调查产
品的交易对象、交易方式等,因此在通过非关联商出口时,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其与非
关联商的销售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
3.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公司价格调整部分逐一进行了核查。
(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正常价值调整部分进行了审查。
对于公司报送的针对特定用户的回扣,在初裁阶段,调查机关未予采纳。在初裁
后的实地核查中,公司未提供相关的证据来证明该回扣的实际发生,因此,在终裁中
调查机关决定对于该回扣的调整不予接受。
对于公司主张的内陆运费、售前仓储费用、出厂装卸费用等,由于在初裁前公司
仅仅提供了相关的证据资料,无法获得充足的帐务资料予以印证,在初裁中调查机关
未予接受。在初裁后的实地核查中,核查小组分别赴几家非关联的仓库核对了公司的
费用帐目和凭证,查阅了相关的支付凭证并进行了一一核对,经核对无误后,决定在
终裁时接受公司关于这部分的调整。
调查机关在初裁阶段接受了公司主张的信用费用的调整。经实地核查,调查机关
维持初裁的认定。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对公司出口价格调整部分进行了审查。
对于初裁已经接受的内陆运费、仓储费用、港口装卸费用、出口检验费、信用费
用等,核查小组在进行实地核查后,经核对无误,维持初裁的认定。同时,根据核查
小组的实地核查情况,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对港口报关等费用的相关项目进行调整。
日本东曹株式会社(TOSOH CORPORATION)
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审查了公司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在日本国内销售情况。
调查期内,在日本国内市场的贸易过程中,公司向国内的非关联贸易商和关联贸
易商销售被调查产品A、M、C三种型号的同类产品,调查机关在初步裁定认为,M、C两
种型号的关联商交易不属于正常贸易行为,不能够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A型号的
交易,无论关联交易还是非关联交易,其价格可以作为正常价值进一步调查的基础。
在初裁后的实地核查中,调查机关核查小组着重对这三种型号的交易方式的数量、价
格、市场环境等进行了审查,认为只有M型号的交易受到了关联关系的影响,不能够反
映正常的市场情况,在终裁中不能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A、C型号的交易,无论
关联交易还是非关联交易均能够反映正常的市场情况,能够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
调查期内公司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国内销售数量占同期其向中国出口销售被调
查产品的数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数量要求。
调查机关对公司报告的成本数据进行了审查,并经过实地核查后,认为可以接受
公司关于成本部分的资料,国内同类产品的低于成本销售未达到内销数量的20%。
因此,调查机关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确定作为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对公司被调查产品向出口中国销售情况进行了审查。
公司向中国出口三种型号的被调查产品,两种交易方式:一是通过日本国内的非
关联公司向中国出口;一是通过日本国内的关联公司向中国出口。在通过关联公司出
口中国的情况下,递交了关联公司之间以及关联公司与中国公司之间交易的相关数据。
在初裁后的实地核查中,调查机关核查小组对交易类型和数据进行了核实。在通过关
联公司向中国出口的情况下,在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关联贸易公司向中国出口
的销售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在公司通过非关联公司对中国出口的情况下,
调查机关对交易的定价方式和交易行为等进行了调查,了解到生产商在商谈交易之初
就参与并知晓被调查产品的交易对象、交易方式等,因此在通过非关联商出口时,调
查机关决定采用其与非关联商的销售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
3.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价格调整部分逐一进行了核查。
(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正常价值调整部分进行了审查。
对于公司报送的针对特定用户的三种回扣,在初裁阶段,调查机关未予采纳。在
初裁后的实地核查中,公司未提供相关的证据来证明该业务的实际发生,因此,在终
裁中调查机关决定对于这三种回扣的调整不予接受。
对于公司主张的两种内陆运费(工厂至分销仓库、工厂至仓库)、售前仓储费用、
出厂装卸费用等采用的是分摊的方式,在初裁阶段,调查机关由于无法获得充足的帐
务资料予以印证,未予接受。初裁后的实地核查中,调查机关核对了公司的费用帐目
和凭证,并赴相关承运公司进行了核查,认为这些数据尽管是一次支付,但能够找到
支付的依据,因此决定在终裁,接受公司关于这部分的调整。
调查机关在初裁阶段接受了公司主张的信用费用调整主张。经实地核查,调查机
关维持初裁的认定。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对该公司出口价格调整部分进行了审查。
对于公司主张的内陆运费(工厂至外部仓库),由于运输是由其关联运输公司承
担的,尽管公司提供了该运输公司3年的盈利情况,相关业务也是外包给了其他公司,
在初裁阶段,调查机关认为,运输价格不能够反映正常的市场情况,因此,采纳了其
他日本应诉公司的单位运输费用予以调整。初裁后,调查机关核查小组了解到运输公
司是东曹公司的100%控股公司,并调取了公司相关帐务和核对了会计报表,认为运输
价格不能够反映正常的市场情况,终裁中仍旧采用初裁认定。
对于公司主张的仓储费用,由于仓储业务是由关联公司来承担的,调查机关在初
裁阶段认为,该价格无法反映市场行情,在初裁中,决定采纳其他日本应诉公司的单
位储藏费用予以调整。初裁后,调查机关核查小组调取了公司相关帐务和核对了会计
报表,认为仓储价格不能够反映正常的市场情况,终裁中仍旧采用初裁认定。
对于初裁已经接受的出厂装卸费用、信用费用等,核查小组在进行实地核查后,
经核对无误,维持初裁的决定。
对于在初裁中接受的公司主张的内陆运费(工厂/仓库至港口),在实地核查中小
组了解到该部分由关联商承运,经过测试和调查,认为其价格不能够反映正常的市场
行情,因此决定根据非关联公司的交易价格进行调整。同时,根据核查小组的实地核
查情况,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对港口报关等费用的相关项目进行调整。
朗盛德国责任有限公司(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1.正常价值
公司报告在调查期内对中国市场只出口了部分型号的产品,调查机关在初裁中决
定以公司相应型号的欧盟销售作为确定同类产品正常价值的基础,并认为调查期内该
公司被调查产品欧盟内销售的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出口的数量比例大于5%,经初裁后的
进一步调查,调查机关认可公司报告的欧盟内销数量,认为该比例符合作为确定正常
价值的数量要求。
在初裁中,调查机关接受了公司的产品分类方法,对公司的倾销幅度计算,按照
答卷报告的两大型号分别进行。经进一步调查,终裁维持初裁的认定。
关于欧盟销售,公司报告所有交易都是对非关联公司进行的,在初裁中,调查机
关采用了所报告的交易数据,并接受了公司关于部分交易的一些项目数据没有填报的
解释。经进一步调查,终裁维持初裁的认定。
关于成本数据,调查机关在初裁中暂接受公司报告的三项费用数据,但是没有接
受报告的制造成本数据,而是根据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估算氯丁橡胶
的制造成本数据。经实地核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报告的生产成本数据可以合理反映
真实情况,因此,在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接受公司报告的制造成本数据,并维持初
裁对三项费用数据的认定。
调查机关根据重新认定的成本数据对欧盟销售中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
查,发现调查期内有一种型号的氯丁橡胶超过20%的交易是低于调查期平均成本进行
的,因此,调查机关认定这部分交易不属于正常贸易过程中的交易,决定在计算正常
价值时予以排除;而另一种型号的氯丁橡胶低于成本销售的销售量不足20%,调查机
关决定采用该型号的全部欧盟销售数据作为确定该型号氯丁橡胶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公司报告对华出口销售都是直接给中国非关联客户,调查机关在初裁中以报告的
所有数据作为计算被调查产品出口价格的基础。初裁后,调查机关重新审查了公司对
中国的出口交易,决定采纳公司报告的数据作为计算出口价格的基础。
3.调整项目
(1)关于正常价值
关于贸易环节调整,公司主张在欧盟内部销售给最终用户价格与分销商的价格存
在较大差异,由于对中国出口大部分销售给分销商,要求扣减销售给最终用户的价格
与销售给分销商的价差部分,使其达到与对中国出口相同的贸易环节。经审查,调查
机关初裁时认为,公司没有提供证据证明欧盟内销售环节和出口销售环节有实质性的
差别,这种差别影响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的公平比较,因此暂不接受公司对其国内销
售进行贸易环节调整的主张。
初裁后,公司在有关评论意见中和实地核查时没有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材料,因此,
调查机关确认初裁时的认定,不接受公司的贸易环节调整主张。
关于公司报告的其它调整项目,如内陆运费(工厂至客户)、内陆保险费、信用
费用,调查机关在初裁时接受公司的主张。初裁后,经实地核查,调查机关确认初裁
决定,接受这些调整项目。
(2)关于出口价格
关于信用费用,调查机关初裁时认为,信用费用是一种机会成本,其利率计算依
据不能因销售市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对公司出口销售部分的信用费用,使用
与其欧盟内销售相同的欧元短期贷款利率计算。
初裁后,公司提交评论称,信用费用应根据原产国或出口国发票所使用的货币的
短期商业利率来计算,该商业利率的确定不应依卖方的信用成本,而应依独立买方的
信用成本来计算,在本案中所有对中国的出口销售都以美元条款进行,因此调查机关
应使用美元短期利率来计算出口销售的信用费用。
调查机关认为公司的主张不成立,并维持初裁决定,以欧元短期贷款利率为基础
计算公司的出口信用费用。
关于朗盛公司报告的其他调整项目:熏仓费、内陆运输(工厂到出口港)、国际运
费、国际保险,调查机关在初裁时接受公司的主张。经实地核查,调查机关确认初裁
决定,接受这些调整项目。
4.公司名称变更问题
调查机关在初裁中暂接受了应诉公司的请求,以朗盛德国责任有限公司接替拜耳
公司的应诉地位,给予朗盛德国责任有限公司单独税率,但不再给拜耳公司单独税率。
经实地核查,调查机关确认初裁决定。
埃尼橡胶法国有限公司(Polimeri Europa Elastomères France S.A.)
在初裁决定中,对于正常价值,调查机关依法排除公司所报告的所有低于成本销
售,采用剩余的内销交易作为确定其正常价值的基础;对于出口价格,调查机关依据
公司关联贸易商出口到中国非关联客户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在上述基础
上,调查机关对认定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进行一定的调整,计算出该公司的倾销幅
度。
初裁后,公司既未提交对初裁决定的评论意见,也不接受调查机关的实地核查要
求。调查机关最终决定根据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给公司确定倾销幅度。
(二)价格比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对进口产品的出口
价格和正常价值,考虑了影响价格的各种可比性因素,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了
比较。调查机关在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基础上,将各应诉公司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
格在出口国(地区)出厂价的基础上予以比较。在计算倾销幅度时,调查机关将加权
平均正常价值和加权平均出口价格进行比较,得出倾销幅度。
对于原产于日本、美国和欧盟未提交答卷的公司的倾销幅度,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根据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
信息做出裁定。
(三)倾销幅度
经过计算,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分别为:
日本公司
1、日本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DENKI KA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3%
2、日本东曹株式会社(TOSOH CORPORATION) 2%
3、其他日本公司 151%
美国公司 151%
欧盟公司
1、朗盛德国责任有限公司(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11%
2、埃尼橡胶法国有限公司(Polimeri Europa Elastomères France S.A.) 53%
3.其他欧盟公司 151%
五、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累积评估的适当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调查机关在考察了相关证据材料后
认为:
第一,来自日本、美国和欧盟的被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不小于2%,并且其进口数
量不属于可忽略不计的范围;;
第二,根据来自日本、美国和欧盟的被调查产品之间以及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国内
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条件,进行累积评估是适当的。
如前所述,被调查产品之间及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之间在物理和化学
特性、生产工艺、产品用途和销售渠道等方面基本相同,产品质量相当,具有可替代
性。
通过调查和以上分析,调查机关认为,可以对来自被调查国家(地区)的被调查
产品对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产业造成的影响进行累积评估。
(二)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及所占国内市场份额
1.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数据表明,被调查国家(地区)向中国国内出口的被调
查产品数量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分别为17301.03吨、18678.70吨、
19379.28吨和10743.76吨,2001年和2002年分别比上年增长7.96%和3.75%,2003年上
半年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21.47%。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2. 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在调查期末达到
最高值
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被调查国家(地区)出口到中国国内
的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一直在32%以上,2001年和2002年分别比上年下降
2.27个百分点和0.27个百分点,2003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增长2.59个百分点,达到调
查期内最高值。
(三)被调查产品的进口价格及其对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
被调查国家(地区)出口到中国国内的被调查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2000年、2001
年、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每吨分别为1938.93美元、2056.52美元、1883.12美元和
1894.76美元。2001年比上年上升6.06%;2002年比上年下降8.43%,下降到调查期内最
低点;2003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仍维持在较低水平。调查期内,被调查产
品的加权平均价格先增后降,且后期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
与进口被调查产品价格变化趋势一致,2001年,国内产业氯丁橡胶的加权平均价
格比上年上升6.63%;进入2002年后,受进口被调查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国内同类产
品加权平均价格比上年下降9.79%。2003年上半年,虽然被调查产品的价格与上年同期
基本持平,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期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大幅增长,国内产业为了维
持一定的市场份额,被迫降低价格,同类产品加权平均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6.29%。调
查期后期,被调查产品价格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对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产生了明显
的抑制作用。
(四)国内产业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的评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调查机关对被调查产品影响国内产
业的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
调查期内,国内氯丁橡胶需求量逐年增长。2001年和2002年,国内氯丁橡胶需求
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5.40%和4.62%,2003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增长8.07%。
1.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产能增长,但产量先增后降,且调查期后期呈下降趋势。
调查期内,为适应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国内产业通过技术改造,产能不断扩大。
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生产能力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
19.44%、30.23%和3.70%。2001年,随着技术改造等项目的陆续竣工投产,相应地带动
国内产业产量增长,国内产业产量比上年增长33.93%,增长率超过国内需求量的增长
率18.53个百分点;进入2002年后,在国内需求量和国内产业产能扩大的情况下,国内
产业产量与上年相比不增反降,比上年下降2.26%,增长率低于国内需求量的增长率
6.88个百分点;2003年上半年,国内需求量继续呈上升趋势,但国内产业产量与上年
同期相比下降2.44%,增长率低于国内需求量的增长率10.51个百分点。国内产业产量
的增长受到明显的抑制。
2.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量虽有增长,但增幅呈逐年下降趋势,调查期后期,国
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受阻。
2000年至2001年,随着国内同类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国内产业产能、产
量的增长,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数量也相应有所增长。2001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
销售量比上年增长19.95%,增长率高于国内需求量增长率4.55个百分点;2002年,国
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量比上年增长4.87%,增长率与国内需求量增长基本持平;2003年
上半年,随着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的增加,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受阻,国内产业
同类产品销售量比上年增长1.23%,增长率低于国内需求量增长率6.84个百分点,且低
于同期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增长率20.24个百分点。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量的增长受
到明显抑制。
3.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先增后降,且调查期后期呈下降趋势。
2001年,由于国内产业产量和销量的扩大,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增
长27.94%;2002年,受进口被调查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收入
出现下滑,比上年下降5.25%,销售收入增长率比销售量增长率低10.12个百分点;
2003年上半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5.17%,销售收入增长率比
销售量的增长率低6.4个百分点,继2002年后持续出现负增长,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正
常销售受到严重影响。
4.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国内产业税前利润下降。
2001年,国内产业氯丁橡胶的加权平均价格比上年上升6.63%;2002年,由于受被
调查产品大幅降价的影响,国内产业氯丁橡胶的加权平均价格出现大幅下滑,比上年
下降9.79%;2003年上半年,被调查产品的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进口数量大幅增长,
国内产业为了维持一定的市场份额,被迫降低价格,同类产品加权平均价格比上年同
期下降6.29%, 2003年上半年国内产业氯丁橡胶的加权平均价格降至调查期内最低水
平。
2001年,由于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和国内产业产能的扩大,相应地带动国内产业
的产量及销量均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国内产业税前利润比上年增加33.59%;2002年和
2003年上半年,国内市场需求仍在不断扩大,国内产业销售量有小幅增长,国内产业
同类产品销售成本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11%和1.42%,期间费用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
21.14%和9.84%,销售税金及附加也稳中有降,但并未给国内产业带来应有的利润,国
内产业税前利润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20.50%和52.63%,呈加速下降趋势。
5.国内产业市场份额先增后降。
2001年和2002年,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加之国内产业的技术改造项目
陆续完成,国内产业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上升1.67个百分点和1.07个百分点。2003年
上半年,在国内需求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国内产业的市场份额比上年年末下降3.02
个百分点,降至调查期内最低点。
6.国内产业投资收益率下降,投融资能力下降。
2001年,国内产业的投资收益率比上年上升2.02个百分点;2002年和2003年上半
年,国内产业投资收益率呈下降趋势,2002年比上年下降1.06个百分点,2003年上半
年比上年年末下降4.61个百分点,降至调查期内最低点,相应地导致国内产业投融资
能力下降。
7.国内产业开工率先升后降,调查期后期,国内产业开工严重不足。
2001年,国内产业开工率比上年上升9.99个百分点;2002年,国内产业开工率大
幅下降,比上年下降23.05个百分点;2003年上半年,国内产业开工率继续下降,比上
年同期下降4.05个百分点,降到调查期内最低点,国内产业开工严重不足。
8.国内产业库存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2001年,国内产业期末库存呈大幅增加趋势,比上年增长429.34%;2002年和2003
年上半年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2.12%和27.49%,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9.国内产业现金净流量先增后降,且呈快速下降趋势。
2001年,随着国内产业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增长,国内产业现金净流量比上年有
较大幅度的上升,增幅为198.38%;进入2002年以后,国内产业现金净流量出现大幅下
滑,比上年下降72.88%;2003年上半年,国内产业现金净流量比上年同期下降113.89%,
现金净流量为负值,呈快速下降趋势。在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成本及其他相关费用投入
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现金流入量的锐减导致现金流量净额减少,国内产业资金严重匮
乏,已无法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
10.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就业人数略有下降。
2001年,国内产业就业人数比上年下降6.53%;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随着国内
产业技术改造项目的陆续完成,国内产业产能扩大,国内产业就业人数有所回升,分
别比上年同期上升3.40%和7.63%,但仍低于调查期初2000年的就业人数。
11.国内产业劳动生产率先升后降。
2001年,由于国内产业产能的扩大,产量相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国内产业劳动
生产率比上年上升43.43%;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国内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国内产
业技术改造工作基本完成,但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持续上升,价格大幅下降,使国
内产业在产能改造已经完成的情况下被迫限产,相应地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分别比
上年同期下降5.47%和9.43%。
12.国内产业人均年工资先增后降,呈下降趋势。
2001年,由于国内产业产能、产量、销售量和税前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国
内产业工资总额也相应地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人均年工资比上年增长32.23%;2002
年和2003年上半年,随着国内产业产能扩大,国内产业就业人数有所增加,但产能并
未得到充分的发挥,销售收入和税前利润不断下降,人均年工资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
4.19%和3.85%。
13.影响国内价格的因素
经调查,国内需求量变化未给国内价格带来负面影响,国内同类产品成本变化对
国内价格的影响不大。由此可见,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和价格是影响国内价格的主要
因素。
14.被调查国家(地区)对中国出口倾销幅度较大
被调查国家(地区)日本、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出口的被调查产品倾销幅度较大,
足以对国内产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五)被调查国家(地区)的生产能力、出口能力及对国内产业可能产生的进一步
影响
调查机关了解到,2002年被调查国家(地区)的氯丁橡胶生产能力、产量分别为
30.3万吨和23.26万吨,其需求为12.06万吨。被调查国家(地区)的产能、产量均大
大超出其国内(地区)的需求,而且被调查国家(地区)国内需求量近期不会有大幅
增长,供过于求状况将持续存在,被调查国家(地区)将继续保持较强的出口能力。
调查期内,一方面国际市场对氯丁橡胶的需求不旺, 2001年,被调查国家(地区)
向中国出口的被调查产品数量大幅增加,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被调查国家(地区)
向中国出口的被调查产品数量进一步增加,价格明显下降后维持在较低水平;另一方
面中国国内市场需求日益增长,被调查国家(地区)存在进一步扩大出口量,向中国
国内市场低价出口的可能性。
(六)中国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
上述证据表明,调查期内,中国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受市场需求的拉动,
2001年中国国内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基本正常。进入2002年以后, 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
明显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且数量呈不断增长之势。同期,中国国内市场需求不断
增长,国内产业产能扩大,但不仅未给国内产业带来应有的收益,国内产业状况反而
日趋恶化。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产量持续下降,销售量低于同
期中国国内需求量的增长,且低于同期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的增长,销售价格被迫大
幅下降至调查期内最低水平,由此造成销售收入持续下降,国内产业开工严重不足,
库存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国内产业税前利润呈加速下降之势,国内产业投资收益率、
市场份额降到调查期内最低点,国内产业投融资能力下降,人均工资连续下降并处于
较低水平,国内产业现金净流量锐减,已无法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企业正常的
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国内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
六、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被调查产品的大量低价进口是造成中国国内产业实质损害的原因
现有证据表明,调查期内,中国国内氯丁橡胶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受此拉动,中
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生产能力有所增长。与此同时,来自被调查国家(地区)的被调
查产品的进口量占中国国内进口总量的比例一直高达90%以上,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一
直高达32%以上。调查期内,来自被调查国家(地区)的进口被调查产品数量持续增长,
价格先增后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2001年,虽然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比上年有所增
长,但由于其进口价格也相应有所上升,在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中国国内产
业生产经营活动基本正常。进入2002年后,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下降幅度达8.43%,
2003年上半年,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21.47%,大大超过中国国内需求
量、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量的增长幅度,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在2003年
上半年达到调查期内最高值。由于被调查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具
有替代性,被调查产品持续增加的进口数量、较大的市场份额和价格下降压低了国内
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使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被迫大幅下降,2003年上
半年降至调查期内最低点,比上年同期下降6.29%;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在被调查产
品进口量连续增长的情况下,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产量连续出现负增长,分别比上年同
期下降2.26%和2.44%;销售量增长幅度逐年下降,2003年上半年低于被调查产品进口
数量增长率20.24个百分点;销售收入、税前利润持续下降,投资收益率、市场份额降
至调查期内最低水平,现金净流量锐减,开工率、投融资能力、人均工资等指标不断
恶化,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被调查国家(地区)向中国低价出口被调查产品是
造成中国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的原因。
(二)其他因素分析
调查机关对可能使中国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的其他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证
据表明,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的实质损害并非由以下因素造成:
1.中国国内同类产品需求的变化。调查期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内氯
丁橡胶需求量整体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中国国内氯丁橡胶的需求增长未给国内产业
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消费模式的变化。初裁前,部分下游用户提出,在万能胶领域,热塑丁苯橡胶
(SBS)的出现替代了氯丁橡胶;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由于乙丙橡胶的出现,替代了
氯丁橡胶。
经调查,在2000年初,部分胶粘剂厂家开发出SBS万能胶水,由于SBS价格较低,
生产出的SBS万能胶水价格也较低。但SBS终粘强度远不如氯丁橡胶,胶膜的耐温性能、
耐老化性能和耐化学品性较氯丁橡胶差。该种胶粘剂只在粘接强度和耐老性能要求不
高的情况下使用;乙丙橡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候性、耐臭氧性和耐化学药品性以
及优良的电绝缘性,使其在部分汽车用零部件领域得到了应用。但乙丙橡胶不易硫化。
与氯丁橡胶相比,乙丙橡胶耐油性和阻燃性较差,而氯丁橡胶耐油、耐老化性强,强
度高,阻燃性好。因此,在汽车配件中如耐油管、防尘套、V带等方面必须使用氯丁
橡胶。
调查中还了解到,制造胶粘剂的材料除氯丁橡胶和SBS外,还存在其他许多聚合物
品种,采用不同聚合物配制的胶粘剂本来就处于并存的状况。采用何种原料制造胶粘
剂,主要是根据所需胶粘剂的性能和用途而定。汽车零部件所用材料的情况也是如此。
SBS和乙丙橡胶的使用并未替代氯丁橡胶。
此外,调查期内中国国内氯丁橡胶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部分下游用户提出的
“由于SBS和乙丙橡胶的出现替代了氯丁橡胶,从而导致消费模式的变化,并使氯丁橡
胶市场减小”的说法缺乏依据。调查期内,未出现由于其他替代产品的使用而导致中
国国内氯丁橡胶消费模式变化的情况。
3.中国国内产业经营的变化。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经营管理状况良好,各项规章
制度健全,销售成本、期间费用稳中有降,不存在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国内产业遭受损
害的情况。
4.贸易政策的影响。调查期内,国内产业没有遇到国家限制该产业产品贸易行为
的政策,没有受到这方面的负面影响。
5.国内外竞争状况。国内产业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产量、质量不断提高,其产
品与进口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相同或相近。国内外的正当竞争没有导致国内氯丁橡胶
产业遭受损害。
6.技术进步因素。部分国外生产企业和国内下游用户提出,中国国内氯丁橡胶的
电石乙炔法生产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导致中国国内产业受到损害。
经调查,氯丁橡胶的主要原料是氯丁二烯,氯丁橡胶生产工艺由氯丁二烯经乳液
聚合、脱气、凝聚、干燥、切块包装等步骤组成。氯丁二烯的制备方法有两种:电石
乙炔法和丁二烯法。中国国内氯丁橡胶的生产采用电石乙炔法,国外应诉企业中,日
本电气化学工业公司采用电石乙炔法,其他公司采用丁二烯法。二者只是氯丁二烯单
体制备的路线不同,单体生成后均采用间歇乳液聚合技术进行生产,聚合和后处理部
分无实质差别,二种工艺方法生产的氯丁橡胶的质量基本相同。
虽然国外多数公司均采用丁二烯法,但丁二烯法生产氯丁橡胶所需的投资远远超
过电石乙炔法的投资,且投资回收期长。此外,中国国内缺乏丁二烯资源,而电石资
源丰富,且成本较低,国内采用电石法有一定的资源优势。电石乙炔法生产工艺经多
年的不断改进,生产成本逐渐降低,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日本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亦采用电石乙炔法生产工艺,其产品A90为氯丁橡胶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在环保治理方面,电石乙炔法和丁二烯法的聚合和后处理工艺无本质差别,均须
处理大量的废水。在单体合成方面,丁二烯法需要处理大量的废盐水,电石乙炔法需
要处理电石渣。二者各有长短。
经调查,国内产业氯丁橡胶生产过程中的“三废”问题已经治理达标。调查期内,
国内产业一直采用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丁橡胶,并且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内产业的生
产工艺不会给国内产业造成负面影响。
7.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出口的影响。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出口
数量占同期总销售数量的比例分别为2.03%、3.19%、1.80%、2.07%,比重较小,并且
相对稳定,不可能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
8.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影响。调查期内,来自被调查国家(地区)的进口量占
中国国内进口总量的比例一直高达90%以上,其他国家(地区)的进口总量远远不及被
调查国家(地区)的进口量。
9.不可抗力因素。中国国内产业在调查期内未发生自然灾害及其他不可抗力事件,
生产装置运行正常,未受到意外影响。
七、最终裁定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调查机关终裁决定:原产于日本、美国和欧盟的进口氯丁橡
胶存在倾销,原产于日本、美国和欧盟的进口氯丁橡胶对中国国内氯丁橡胶产业造成
了实质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