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对原产于美国、日本、韩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反倾销调查的初步裁定(三)
商务部公告2004年第28号颁布时间:2004-06-16
五、累积评估的适当性
调查机关在考察了相关证据材料后认为,来自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被调查产品的
进口数量和被诉倾销幅度不属于可忽略不计的范围,且被调查产品之间以及被调查产
品与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之间在物理和化学特性、原材料构成、生产工艺和产品用途等
方面的竞争条件基本相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九条的规定,调查
机关认为,可以对来自上述国家的进口G652单模光纤给中国国内产业造成的影响进
行累积评估。
六、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调查机关对国内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产业所受损害及损害程度进行了调查。现有
证据表明:
1. 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和市场份额
(1)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根据调查,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1-3月,被调查
国家向中国出口的被调查产品数量分别为3015604芯公里、7136822芯公
里、6117113芯公里和1952961芯公里。2001年和2003年1-3
月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6.66%、159.10%,2002年比上年减少
14.29%;2000年至2002年年平均增长率为42.42%。2001年被调
查产品进口数量比上年有大幅增长,增长幅度高于年平均增长率94.24个百分点;
2002年,虽然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有所减少,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003年
1-3月比上年同期有大幅增长。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量总体上呈明显上升趋
势。
(2)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先增后减,调查期后期略有减少,但所占
市场份额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1-3月被调查国家向中国国
内出口的被调查产品数量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57.14%、66.95%、
50.80%和46.82%。从趋势上看,2002年和2003年1-3月被调查产品
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有所减少,但一直高达46%以上,其中2001年比上年增加了
近10个百分点。
2. 被调查产品的进口价格及其对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
(1)被调查产品的进口价格在调查期后期呈明显下降趋势。
根据调查,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1-3月被调查国
家向中国出口的被调查产品加权平均价格分别为28.88美元/芯公里、37.89美
元/芯公里、15.83美元/芯公里和13.63美元/芯公里。2001年比上年增长
31.19%;2002年和2003年1-3月出现大幅下降,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
58.23%、36.52%。2002年下降明显,2003年1-3月降至调查期内
最低点。
(2)被调查产品的进口价格下降导致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下降。
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呈上升趋势,2000年至2002年年平均增
长率为42.42%,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均在46%以上,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由于
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呈上升趋势并且所占市场份额较高,所以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的
变化对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变化产生影响。2002年和2003年1-3月,被
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出现大幅下降,导致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被迫大幅下降。
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1-3月中国国内同类产品
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313.48元/芯公里、324.87元/芯公里、
128.51元/芯公里和105.33元/芯公里。2001年比上年增长3.63%;
2002年和2003年1-3月出现大幅下降,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60.44%、
44.63%。2002年下降明显,2003年1-3月降至调查期内最低点,国内
同类产品价格下降趋势与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下降趋势完全相同。被调查产品进口价
格的下降,对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产生大幅度压制和抑制作用。
3.被调查产品对中国国内产业的影响
(1)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处于成长期,但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增长并未给国
内产业带来相应的规模效应和利润增长。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处于成长期。2001年、2002年和2003年
1-3月国内需求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02.01%、12.96%和183.60%,
2000年至2002年年平均增长率为51.06%。为适应不断扩大的中国国内市场
需要,国内产业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扩大同类产品的生产能力,并陆续投产和相继
达产。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生产能力逐年增长,同类产品的产量亦有较大
幅度的增长,2001年、2002年和2003年1-3月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
68.36%、24.34%和81.41%。
但是,在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产能、产量提高并能够满足国内需求的情况下,
被调查国家大幅降低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价格,导致2002年中国国内产业同类
产品产量的增长幅度明显比2001年有所下降;而且,在被调查产品持续低价进口
的冲击下,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税前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利润水平
不断恶化且出现严重亏损。
(2)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正常销售受到极大抑制,库存先增后减。
2000年至2001年,随着国内同类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及国内产业产
能、产量的增长,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数量也相应有所增长,2001年比上年增
长23.13%。但是,由于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比上年增长136.66%,比国内
产业同类产品当期销售数量的增长幅度高出113.53个百分点,使得2001年国
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数量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同期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产量和国内需求量
的增长幅度,国内产业的正常销售受到极大抑制。受销售数量的影响,2001年国
内产业同类产品的期末库存比上年上升了682.41%。
2002年和2003年1-3月,被调查国家大幅降低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价
格。国内产业为了维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公司的运转,只能在大幅降低销售价格的基
础上进行同类产品的销售,维持公司的生产经营。这也使得2002年和2003年
1-3月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数量比上年同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增幅分别为
31.46%和207.34%,期末库存也相应比上年同期下降6.60%、30.78%。
但由于被调查产品低价进口的冲击, 2002年和2003年1-3月同类产品销售
量的增长并未给国内产业带来相应的利润增长。国内产业在被调查产品低价进口冲击
下,被迫大幅降低销售价格,同类产品的正常销售受到严重的影响。
(3)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市场份额有所增长,但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
2001年,由于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的大幅增长,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受到
抑制,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比2000年下降12.11个百分点,而同期被
调查进口产品所占中国市场的份额比2000年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
2002年和2003年1-3月,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大幅度降低,迫使国内产
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不断下滑,利润水平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国内市场
份额和企业的运转,国内产业被迫在大幅降低同类产品销售价格的基础上进行销售。
虽然2002年和2003年1-3月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同期
增长9.59和3.25个百分点,但仅维持在30%左右的较低水平。
(4)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增长受到抑制。
2001年,由于国内市场需求的大幅增长,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比上
年增长40.98%。但是,由于2001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数量的增长幅度
明显低于同期产量和国内需求量的增长幅度,平均销售价格增幅不大,因此,国内产
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未能获得应有的增长。
2002年和2003年1-3月,由于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大幅度下降,国内产
业被迫降低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在2002年销售数量比上年增长31.46%的情况
下,销售收入却比上年下降48.15%;2003年1-3月销售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
207.34%,销售收入却仅比上年同期增长64.77%,增长幅度明显低于销售数
量的增长幅度,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受到严重抑制。
(5)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税前利润急剧下降,亏损严重。
2001年,国内同类产品市场需求大幅增长,但是由于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大
量增加,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增长均受到严重抑制,销售收入未能
获得应有的增长,进而导致2001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税前利润未能获得应有的
增长。
2002年和2003年1-3月,受被调查产品低价进口的影响,国内产业同类
产品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被迫出现大幅下滑。受此影响,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税前利润
从2002年开始由增长变为下降,比上年同期下降150.48%,造成严重亏损;
2003年1-3月亏损继续加剧,比上年同期下降61.7%。同时,有关数据表明,
2002年和2003年1-3月国内产业的单位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有大幅的下降,
因此,国内产业税前利润的下降及企业的亏损,不是成本和期间费用等因素造成的,
销售价格的大幅下滑是造成税前利润下降的直接原因。
(6)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投资收益率呈下降趋势。
2001年,国内同类产品市场需求大幅增长,但是由于销售收入未能获得应有
的增长,税前利润增长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导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投资收益率仅比上
年上升1.45个百分点;2002年和2003年1-3月,受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
大幅下降的影响,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经营情况呈现进一步恶化趋势,税前利润急剧下
滑,由盈利变为亏损。受此影响,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投资收益率也呈大幅下降趋势,
并均为负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1.01个百分点和0.54个百分点。
(7)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现金净流量急剧减少。
2001年,被调查产品以比中国国内需求量和销售量增长幅度更高的增速大量
进入中国市场。被调查产品进口量的大幅增加,极大压制了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导
致企业资金回笼变缓,库存积压难以变现,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现金净流量大大减少,
比2000年下降76.12%。
2002年和2003年1-3月,由于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持续大幅下滑,国内
产业同类产品被迫降价销售,导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急剧下降或受到严重
抑制,利润大幅下滑并出现严重亏损,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现金净流量比上年同期分
别下降218.65%和111.66%。
(8)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开工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开工严重不足。
2001年,国内产业的开工率比上年有所增长,但仅上升了0.91个百分点,
国内产业生产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
2002年和2003年1-3月,由于被调查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为避免遭受低
价进口产品冲击带来的更大损失,国内产业被迫下调当期同类产品的开工率,部分已
经竣工达产项目被迫搁置。2002年和2003年1-3月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开工
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47.12%、52.53%。开工严重不足。
(9)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就业人数增长大幅回落。
调查期内,随着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生产能力的增长,国内产业就业人数相应有所
上升,2001年、2002年和2003年1-3月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61.24%、
19.63%和5.21%。但是由于国内产业的经营状况的恶化,2002年和
2003年1-3月,国内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幅呈现快速回落,2002年和2003
年1-3月增幅分别比2001年回落41.61和56.03个百分点。
(10)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和加强经营管理水平,劳动生产率
逐步得到提高。2001年、2002年和2003年1-3月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
劳动生产率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4.42%、3.94%和72.43%。
(11)中国国内产业工资总额增速回落,人均工资不断下降且处于较低水平。
2001年和2002年,国内产业的工资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85.63%和
6.51%。2002年,工资总额增速呈现快速回落趋势,比2001年回落
79.12个百分点。2003年1-3月,随着国内产业经营状况的不断恶化,国内
产业的工资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10.83%。
2001年,在国内需求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国内产业的人均工资却仅比上年
上升15.13%;2002年和2003年1-3月,国内产业人均工资不断下降,
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0.96%和15.24%,处于较低水平。
(12)国内产业的筹措资金和投资能力下降。
由于中国国内产业各项财务指标的恶化,部分已经竣工达产项目无法投产,企业
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运营能力不断下降,导致企业信用等级降低,筹措资金困难;
并致使国内产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扩大生产能力的计划无法实施,投资能力下降。
4.被调查产品出口国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及对国内产业可能产生的进一步影
响
调查机关根据收回的美国、日本和韩国7份国外生产者调查答卷数据了解到,7
户国外生产者2001年总生产能力为7652万芯公里,总产量为4799.92万
芯公里,期末库存量为369.03万芯公里,总出口量为2011万芯公里,其中向
中国国内出口量为714万芯公里,占其总出口量的35%以上。仅从7户国外(地区)
生产者的数据看,被调查国家具有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对中国的出口量占其
总出口量的比例较大, 其出口对中国国内市场的依存程度较高。2001年被调查国
家向中国出口的被调查产品数量急剧增加;2002年和2003年1-3月在被调查
产品进口数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的同时,被调查国家持续大幅降低出口价格。目前,由
于被调查国家光纤需求依然处于低迷状态,大量过剩的光纤生产能力仍无法消化,而
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的市场需求整体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因此被调查国家为了进一步消
化过剩产能,存在进一步向中国国内市场低价出口的可能性。
5. 中国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且实质损害有进一步加深的可能
上述证据表明,在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处于成长期,市场需求总体呈快速增长
趋势。受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生产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增
长,但产量、销售量增长不足,未给国内产业带来相应的规模效应和利润增长。与此
同时,2001年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大幅增加;2002年和2003年1-3月在被
调查产品进口数量维持较高水平的同时,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急剧下降。
受此影响,中国国内产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受到严重抑制,尤其是2002年
和2003年1-3月,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价格被迫大幅下降,正常销售受
到严重影响,销售收入增长受到抑制并出现大幅下滑,导致税前利润锐减,亏损严重,
投资收益率、现金净流量等指标不断恶化,人均工资不断下降并处于较低的水平,企
业的生产和经营陷入严重的困境,筹措资金和投资能力下降,国内产业遭受到了实质
损害。
同时,被调查国家具有巨大的被调查产品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而其本国国内市
场处于需求低迷、生产能力过剩的状态,存在进一步向中国低价出口被调查产品的可
能,因此中国国内产业面临实质损害进一步加深的可能。
七、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被调查国家向中国低价出口G652单模光纤产品是造成中国国内产业受到
实质损害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现有证据表明,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处于成长期,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生产能力
增长。与此同时,调查期内来自被调查国家的G652单模光纤产品进口量占中国国内进
口总量的比例一直高达90%左右,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一直高达46%以上。
2001年,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大幅上涨,比上年增长136.66%,大大超过中
国国内需求量、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产能和产量的增长幅度。2002年和2003年
1-3月,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大幅下降,而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质
量和性能相当,具有很强的可比性、替代性和直接竞争性,被调查产品价格的持续大
幅下降直接压制了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同类产品价格被迫大幅下降,正常
销售受到严重影响,库存增加,销售收入增长受到抑制并出现大幅下滑,税前利润锐
减,亏损严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陷入困境。因此,被调查国家向中国低价出口G652
单模光纤产品是造成中国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二)其他因素分析
对其他因素的调查表明,损害并非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
1.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需求的变化。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内
需求量在整体上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调查期内年平均增长率达51%以上。因此,需求
变化未给中国国内产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消费模式的变化。调查期内,中国国内没有限制使用G652单模光纤的政策变化,
也没有出现由于其他替代产品等消费模式变化而导致国内G652单模光纤市场萎缩的情况。
3.中国国内产业经营管理的变化。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的单位销售成本和期间费
用下降,劳动生产率提高,国内产业经营管理状况良好,各项企业管理制度健全,不
存在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国内产业遭受损害的情况。
4.贸易政策影响。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没有遇到国家限制该产业产品贸易行
为的政策,没有受到这方面的负面影响。
5.国内外竞争状况和技术进步。中国国内产业经过多年来不断的技术改造,通过
强化企业质量管理,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国内外均在G652A类单模光纤和G652B类单模光
纤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同属于G652单模光纤的G652C类单模光纤。国内同类产品与被调
查产品在技术性能和质量等方面基本相同。国内外的正当竞争没有导致中国国内产业
遭受损害,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未对国内产业造成负面的影响。
6.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出口的影响。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出口
数量占总销售数量的比重较小。因此,调查期内国内企业同类产品虽有出口,但并未
对国内产业造成明显影响。
7.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影响。数据表明,调查期内来自被调查国家的进口量占
中国国内进口总量的比例一直高达90%左右,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总量远远不及
被调查国家的进口量。
8.不可抗力因素。中国国内产业在调查期内未发生自然灾害及其他不可抗力事件,
生产装置运行正常,未受到意外影响。
9.国际市场光纤价格走势的影响。调查机关认为,各国(地区)市场中光纤价格
虽然会相互影响,但同一市场内产品价格的互相影响更为直接。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国
内同类产品同处于中国国内市场内,相互之间直接竞争,被调查产品对中国国内同类
产品的价格影响远远大于其他国家(地区)市场价格的影响。被调查产品占中国总进
口量的比例一直高达90%以上,且所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一直高达46%以上,其进
口量和价格的变化对中国国内同类产品市场造成直接影响。如果国际市场价格对中国
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产生了不利影响,也是通过被调查产品造成的。
综上所述,原产于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进口G652单模光纤产品是造成中国国内
G652单模光纤产业受到实质损害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八、初裁决定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商务部初裁决定:在本案调查期内,原产于美国、日本、韩
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存在倾销,原产于美国、日本、韩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
单模光纤对中国国内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
间存在因果关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