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30日 国办发[2005]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是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途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
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精神,结合东北地区实际
情况,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进一步扩大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
(一)按照对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调整的要求,探索和拓展利用外资新方式,鼓
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促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适应
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鼓励外国投资者以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外国投
资者并购和参股改造国有企业,原国有企业历史形成、确实难以归还的历史欠税,按
照规定条件经国务院批准后给予豁免。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在国内外
资本市场上市。
(三)积极探索盘活国有资产的有效形式。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依法购买金融资产
管理公司的不良债权和股权,并对其拥有的资产进行重组与处置。
(四)进一步完善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社会保障环境。外国投资者并购国有
企业后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劳动关系处理、经济性减员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按照国
民待遇执行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和制度。
(五)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外国投资者并购重组国内企业的活动。建立健全东北地
区产权交易机制,为外国投资者以并购、参股等方式投资提供便利和规范的环境;外
国投资者并购国有企业,按照我国有关法律和政策进行资产评估,资产交易价格以经
相关部门备案或核准的资产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
二、加强政策引导,推进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技术进步
(六)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以增强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为重点,
积极吸收外资加快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升级。
(七)支持外商投资重点行业和企业。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国家重点发展的现代农
业、装备制造业、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加快发展配套产业,
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国家在上述行业重大项目布局安排上向东北地
区倾斜,重大关键技术和设备引进给予政策性信贷支持,重大项目经批准可适当降低
资本金比例;外商投资已获国家批准的国债重点项目,原批准项目贷款贴息、补助和
资本金补助数额不变,按规定批准后,可转增中方国有企业股权。
(八)扩大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执行范围。《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
目录》执行省份增列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已列入),凡符合该目录的东北地区
外商投资项目,可享受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的进口税收优惠政策。
(九)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研究开发中心。鼓励跨国公司在东北地区以
独资或与当地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资的形式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外商投资研
究开发中心除按《
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
37号)和《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外经贸部等部门关于当前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意见的
通知》(国办发[1999]73号)的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外,对经核准的外商
投资企业技术中心,其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耗材、试剂、样机、样品等可按现有
规定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十)鼓励外商投资接续、替代产业。国家采取在重大项目生产力布局上优先安
排等措施,鼓励、引导外资投向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精深加工和接续产业等项
目,充分发挥和综合利用现有资源、人才、生产能力的优势,积极推进资源枯竭型城
市转型。
三、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着力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十一)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和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功能转换与进
一步促进就业的需要,在积极引进外资改组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以发展现代服务
业为重点,推进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
(十二)鼓励外商投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在城市政府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并确保
公共利益和安全的条件下,放宽外商投资城市燃气、热力和供排水管网建设、经营项
目的股比限制,经批准,允许外方控股。
(十三)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按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开放有关承
诺,进一步扩大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加快发展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服务。对外资
银行在东北地区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给予优先许可。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股地方城市
商业银行,参与农村信用社改制重组。鼓励在企业年金、农业保险等方面有优势的外
资保险公司进入东北地区。对外商在东北地区设立合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
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经营机构给予优先许可。
(十四)鼓励外商投资交通运输业。对铁路客运和货运、跨境和境内公路运输及
定期、不定期国际海上运输业务和国际集装箱多种方式联运业务等,经批准可放宽外
资股比限制。鼓励外商投资航空运输业和通用航空业。
(十五)扩大外商投资物流企业试点范围。外商投资物流企业的试点,可扩大到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四、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健康发展
(十六)依托地缘优势,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深化同周边国家的能
源、原材料、矿产资源的开发合作。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带
动商品、技术和劳务输出。继续支持东北地区构筑同周边国家开展国际贸易、投资、
科技、旅游等合作的平台。
(十七)大力发展东北地区边境贸易。研究促进边境贸易发展的政策,在出口退
税、进出口商品经营管理,人员往来等方面,在加强管理的同时,简化手续。完善和
推广边境贸易人民币结汇办法,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研究在东北地区进行边境小
额贸易出口货物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退税试点。
(十八)加强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推进边境地区开发和对外开放。继续
扩大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积极探索边境地区开发和对外开放的新模式。加快建
设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并使黑河、绥芬河(东宁)、珲春、
丹东等边境地区具有物流贸易集散、进出口加工和国际商贸旅游等功能。
(十九)鼓励以合资、合作、并购等多种方式进行境外开发。进一步积极研究相
关政策,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东北地区企业境外重点开发项目前期费用补助、
国内贷款贴息的支持力度,对其产品优先组织安排进口。
(二十)鼓励具备资格的企业积极参与援外项目竞标和承担对外合作项目。对境
外工程承包和境外投资能带动设备出口及劳务输出的生产加工型项目和技术合作项目,
国家在现行的国内贷款贴息、优惠贷款及境外办展、广告等市场开拓费用补助等方面
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二十一)加快发展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加强港口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
大连口岸的开放度,增强吸收外资和聚集航运要素的能力。研究扩大大连区港联动试
点的范围。对外商投资的大型港口码头、鼓励类的临港工业和物流项目给予政策支持,
并予以优先审批。
五、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加快对外开放提供保障
(二十二)加大国外优惠贷款支持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保、教育、公
共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力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为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二十三)进一步提高现有开发区发展水平。大力推动以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
为特征的东北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现有开发区的自主创新能力。设在东北地区的
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发展较好、产业特色明显、带动力较强的省级开发区,可在原批
准规划面积已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按照
土地市场治理整顿要求,履行规定程序,合理确定用地规模。支持东北地区借鉴其他
地区的成功经验,以欧盟及其成员国或其他发达国家为合作伙伴,在现有开发区中选
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建成新型工业园区,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
(二十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国家对东北地区港口和边境口岸、公路、铁
路、桥梁及边境城市、边境农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尽快建设东北东部铁
路通道工程,促进对俄路、港、口岸和对朝路、港、区一体化建设,推动境外合作项
目的实施。国家在实施对外援助上,优先安排连接东北地区边境口岸的交通、港口、
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十五)鼓励外国投资者投资合作建立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外国投资者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与中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建
立培养各类职业技能人才、国际商务人才的高级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构,除国家法律
法规另有规定外,可享受国内其他职业教育机构同等待遇,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
其进口科研和教育用品享受免征进口税的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符合中央财政支持条件
的实验培训基地均可享受统一的扶持政策。
(二十六)鼓励东北地区积极引进海外人才与智力,利用留学项目为东北地区培
养紧缺人才。加大对东北地区聘请外国专家和派出国(境)培训的资助额度,支持有
条件的部门和单位广泛开展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其
他国际合作项目,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和推动东北地区中外合作办学,支持东北
地区发展教育。
(二十七)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引进境外投资的服务体系。鼓励外国投资者以中外
合资方式注资设立担保机构,有针对性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信息咨询和法律
支援等服务。
(二十八)认真抓好扩大对外开放的组织落实。扩大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是一项系
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加强领导,抓好实施。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东北三
省人民政府要依据本实施意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振兴东北办要与国务院有关部门
和东北三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加强协调,切实将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十九)对港澳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可参
照上述政策执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