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务院法规 > 正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所属地质勘查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01]2号颁布时间:2001-01-04

     2001年1月4日 国办发[200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中央企业工委、中编办等部门 提出的《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所属地质勘查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国 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所属地质勘查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 〔1999〕37号)和《听取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汇报的会议纪要》 (国阅 〔1998〕12l号)的要求,对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所属地质勘查单位(以下简称地 勘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地勘单位的基本情况   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所属地勘单位包括煤炭、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建材、 轻工、武警黄金等7个系统的地勘队伍,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各自形成 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专业地质勘查队伍。长期以来,这支队伍在地质勘查领域取得 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 步建立,地勘单位现行管理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地勘队伍专业 分工过细、人员较多、机制不活、效率不高等问题日益显现。地勘单位存在的困难和 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二、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这次管理体制改革的范围是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冶金局、煤炭局、石化局、建材局、 轻工局所属地勘单位。 (一)改革的目标。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改革地质勘查工作运行模式,按照 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分体运行, 建立统一、协调、有序、高效的管理体制。将从事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地勘单位, 通过重组、改制,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并根据情况 分别由中央和地方管理,以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二)改革的原则。 实行政企(事)分开,中央和省一级保留一部分骨干力量承担基础性、公益性、战 略性地质勘查任务,其余的地勘单位原则上全部改组成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和管理的经 济实体;坚持积极稳妥、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正确处理中央与 地方、属地化管理与组建企业集团、培育商业性地质勘查市场与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 的关系。 三、改革的具体办法 (一)部分地勘单位下放地方,实行属地化管理。 根据各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地区经济建设曲需要,按照不给地方增加负担和有 利于地勘队伍发展的原则,将部分地勘单位下放地方,实行属地化管理。 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人事、劳动工资关系 一并划转到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管理,不得再层层下放。 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由国家经贸委组织有关国家局与有关省(自治区、 直辖市)商定。 (二)部分地勘单位交由中央管理。 将冶金局所属部分地勘单位以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为核心企业,组建中国 冶金地质勘查工程集团,交由中央管理;将煤炭局所属部分地勘单位以中国煤炭地质 总局为核心企业,组建中国煤炭地质勘查工程集团,交由中央管理。石化局所属部分 地勘单位改组为中国明达化工矿业总公司,并入中国吴华化工(集团)总公司;建材局 所属大部分地勘单位划归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管理,将该中心整体并入中 国非金属矿工业(集团)总公司;轻工局所属部分地勘单位,并入中国盐业总公司。 在改组和企业化过程中,从事行业地勘资料信息、图书档案、博物展览、环境与 灾害监测等公益性事业的单位,分别划归上述各工业地勘企业集团(或公司),并组建 为集团(或公司)下属的矿产资源信息中心。其事业单位性质不变,负责本行业地质和 矿产勘查资料档案的管理、保存和信息资源的收集、动态分析与预测,为行业服务。 (三)改革转制,实行企业化经营。 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地勘单位,不受地域和行业的限制,既可以承担国家基础性、 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施工任务,也可以承担企业投资的地质勘查任务,或投资矿 产勘查和开发,成为矿业权的经营者或探采一体化的资源公司。地勘单位企业化需要 一个过程,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支持地勘单位加快企业化进程。地勘单位要进一步 转变观念,转换机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减员增效,加大 人员分流力度;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开辟非地勘业生产门路,多渠道安置富 余人员和下岗职工。 四、改革的配套政策 (一)原由中央财政安排的地勘单位的地质勘查费和离退休费,均以2000年预算为 基数(不含一次性补贴)保持不变。下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地勘单位,其地 质勘查费和离退休费,由中央财政核定基数统一划转给各省级地方财政,并在省级财 政预算支出科目中单列;交由中央管理的地勘单位,其地质勘查费和离退休费,继续 由中央财政负责安排。地质勘查费和离退休费要继续用于地勘单位地质勘查工作和经 常性费用支出以及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支出,应在首先确保离退休人员经费支出的前 提下,将其余经费分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费和地质勘查单位(地质勘查企业)经费两部 分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或挪作他用。 (二)地勘单位在属地化、企业化改革过程中,可以继续将国家划定的地质勘查费 基数中的lO%左右转增国家资本金;允许地勘单位将转让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的部 分或全部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 (三)对地勘单位组织队伍转产、安排职工再就业的银行贷款,继续给予财政贴息。 (四)地勘单位在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过程中,继续享受事业单位的各项税收政 策。 (五)实行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的地勘单位下岗职工,经当地有关部门认定后, 享受国家和当地有关再就业的优惠政策。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执行。 (六)要确保地勘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已参加地方养老保险社会 统筹的地勘单位,其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国家有关规定,由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 一发放。尚未参加地方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勘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和有 关待遇不变,费用按隶属关系分别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负担,列支渠道不变。待国 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出台后,再按统一办法执行。 1998年随国有重点煤矿下放并实行属地化管理的煤炭地勘单位,以及按照《国务 院关于调整中央所属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0]17 号)进行改革的有色金属地勘单位,同样享受上述政策。   五、改革的组织实施  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所属地勘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由国家经贸委牵头,会 同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中央企业工委、中编办逐省(自治区、直辖市) 组织实施。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做好 移交地方管理的地勘单位的接收工作。有关方面要共同配合,深入细致地做好有关工 作,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地勘单 位管理体制改革。 (5)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