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扶贫、慈善性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收暂行办法》的实施办法
海关总署令第90号颁布时间:2001-12-13
2001年12月13日 海关总署令第9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扶贫、慈善性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收暂行办法〉的
实施办法》经2001年12月7日署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本办法自20
02年1月1日起施行。
署长:牟新处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扶贫、慈善性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收暂行办法》的
实施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扶贫、慈善性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
收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见附件1)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暂行办法》所称的受赠人,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政府,以及从事人道救助和发展扶贫、慈善事业为宗旨的全国性的社会团体。
包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
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和宋庆龄基金会。
本实施办法所称的使用人(使用单位),是指捐赠物资的直接使用者或负责分配
该捐赠物资的单位或个人。
第三条 《暂行办法》所称的“公共图书馆和公共博物馆”是指:
(一)经省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认定、向社会开放的县(市)级以上单位管
理的公益性图书馆。
(二)经省级以上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认定、向公众开放的县(市)级以上单位管
理的各类公益性博物馆。
第四条 《暂行办法》第六条各项所列的用于扶贫、慈善公益性事业的捐赠物资
可予免税,其中:
(一)“基本医疗药品”是指用于急救、治疗、防疫、消毒、抗菌等用途的药品
和人体移植用的器官,但不包括保健药和营养药。
(二)“基本医疗器械”是指诊疗器械、手术器械、卫生检测器械、伤残修复器
械、防疫防护器械、消毒灭菌器械。
(三)“教学仪器”是指《暂行办法》规定的学校、幼儿园专用于教学的检验、
观察、计量、演示用的仪器和器具。
(四)“一般学习用品”是指《暂行办法》规定的学校、幼儿园教学和学生专用
的文具、教具、婴幼儿玩具、标本、模型、切片、各类学习软件、实验室用器皿和试
剂、学生服装(含鞋帽)和书包等。
(五)“直接用于环境保护的专用仪器”是指环保系统专用的空气质量与污染源
废气监测仪器及治理设备、环境水质与污水监测仪器及治理设备、环境污染事故应急
监测仪器、固体废物监测仪器及处置设备、辐射防护与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及设备、生
态保护监测仪器及设备、噪声及振动监测仪器和实验室通用分析仪器及设备。
第五条 国际和外国医疗机构在我国从事慈善和人道医疗救助活动,供免费使用
的医疗药品和器械及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消耗性的医用卫生材料比照本规定办理。
第六条 扶贫、慈善捐赠进口物资由本规定第二条所述的受赠人接受捐赠并向海
关出具接受捐赠物资进口证明申请免税。具体免税手续由最终使用人(使用单位)向
项目所在地直属海关办理。国务院有关部门、本规定第二条所述的全国性的社会团体
等受赠人接受境外捐赠的项目,由受赠人统一向北京海关申请免税。
第七条 扶贫、慈善捐赠进口物资的进口按以下规定办理免税手续:
(一)扶贫、慈善捐赠进口物资的使用人向其所在地直属海关申请免税时应当向
海关提供如下单证:
1.境外捐赠函正本;
2.由受赠人出具的《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接受境外扶贫、慈善性捐赠物资进口
证明》,并应随附《捐赠物资分配使用清单》(均为正本,详见附件2);
3.属于国家规定限制进口商品应提交的有关许可证件(或其他单证)的复印件;
4.海关规定应提交的其他单证。
(二)有关项目所在地直属海关凭前款所述的单证、对照《暂行办法》规定的免
税物品范围进行审批后,办理扶贫、慈善性捐赠物资免税手续,出具《进出口货物征
免税证明》,对超出《暂行办法》免税物资范围的,应照章征税。
由北京海关统一办理捐赠物资免税手续的,应将项目审批情况书面通知使用人
(使用单位)所在地直属海关。
(三)有关直属海关对上述免税审批工作要运用《减免税管理系统》进行,并与
有关进口地海关加强联系,密切配合。
(四)海关对上述减免税审批工作,应在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结。
如提交的有关材料不齐全或不准确的,海关应在接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知受
赠人或使用人补充有关材料后再予受理。
第八条 对免税进口的扶贫、慈善捐赠物资,免征海关监管手续费。
第九条 上述免税进口物资属海关监管货物,在海关监管期限内,未经海关许可,
不得抵押、质押、转让、移作他用或者进行其他处置。有关项目所在地海关应按现行
规定做好后续监管工作。对违反本办法的,海关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条 本办法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2年1月1日起实施。
附件1:扶贫、慈善性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收的暂行办法
2001年1月15日
第一条 为促进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规范对扶贫、慈善事业捐赠物资的进口管
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对境外捐赠人无偿向受赠人捐赠的直接用于扶贫、慈善事业的物资,免
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扶贫、慈善事业是指非营利的扶贫济困、慈善救助等社会慈
善和福利事业。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境外捐赠人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外的自然人、法人或者
其他组织。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受赠人是指:
(一)经国务院主管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以人道救助和发展扶贫、慈善事业为
宗旨的社会团体。
(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用于扶贫、慈善公益性事业的物资是指:
(一)新的衣服、被褥、鞋帽、帐篷、手套、睡袋、毛毯及其他维持基本生活的
必需用品等;
(二)食品类及饮用水(调味品、水产品、水果、饮料、烟酒等除外);
(三)医疗类包括直接用于治疗特困患者疾病或贫困地区治疗地方病及基本医疗
卫生、公共环境卫生所需的基本医疗药品、基本医疗器械、医疗书籍和资料。
(四)直接用于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中等专科学校、高中(包括职业高
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的教学仪器、教材、图书、资料和一般学习用品。
(五)直接用于环境保护的专用仪器。
(六)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直接用于扶贫、慈善事业的物资。
前款物资不包括国家明令停止减免进口税收的二十种商品、汽车、生产性设备、
生产性原材料及半成品等。捐赠物资应为新品,在捐赠物资内不得夹带有害环境、公
共卫生和社会道德及政治渗透等违禁物品。
第七条 进口的捐赠物资,由受赠人向海关提出免税申请,海关按规定负责审批
并进行后续管理。经批准免税进口的捐赠物资,由海关进行专项统计。
第八条 进口的捐赠物资按国家规定属配额、特定登记和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
受赠人应向有关部门申请配额、登记证明和进口许可证,海关凭证验放。
第九条 经批准免税进口的捐赠物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第三章有关条款进行使用和管理。
第十条 免税进口的扶贫、慈善性捐赠进口物资,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让、出售、
出租或移作他用。如有违反,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一条 (一)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捐赠的扶贫、慈善性物资按《中华人
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五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六条有关规
定继续执行,不适用本办法。
(二)经国务院特别批准的免征进口税的捐赠物资,不适用本办法。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解释。
第十三条 海关总署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受赠人(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接受境外扶贫、慈善性捐赠物资进口证明
(第一联:海关留存) 编号( )字 号
主管海关
物资到货口岸
境外捐赠人名称
捐赠物资品种
(详见随附清单))
物资数量
物资金额
受赠人审批盖章
经办人姓名: 电话:
年 月 日
备注:
1.本《证明》由受赠人按样式自行印制,一次性使用,自审批之日起半年内有效,
允许跨年度使用,并附盖有公章的物品清单。
2.物资进口前,受赠单位或项目执行单位应持《证明》正本向所在地直属海关
申请办理免税手续。《证明》内容不得更改,复印件无效。
3.《证明》一式两联,第一联由海关留存,第二联由出具《证明》单位留存。
4.受赠人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由各有关部
门和政府办公厅出具《证明》;对受赠人为本《实施办法》所述的社会团体的,由该
团体出具《证明》。
捐赠物资分配使用清单
(第一联:海关留存)
序号 使用人(使用单位)名称 物资数量捐赠物资品名 数量 金额 使用单位或使用
人地址
备注:
本《捐赠物资分配使用清单》有关管理规定与《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接受境外扶贫、
慈善性捐赠物资进口证明》管理规定一致。
受赠人(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审批盖章
年 月 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