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境保护法规 > 正文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6号颁布时间:2004-08-16

     2004年8月16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6号   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规范清洁生产审核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 促进法》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制定并审议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现予以发布,自2004年10月1 日起施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 附件: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清洁生产,规范清洁生产审核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 产促进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清洁生产审核,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 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 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选定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 方案的过程。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以及从 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    第四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管理全国的清洁生产审 核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经济贸 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清洁 生产审核。    第五条 清洁生产审核应当以企业为主体,遵循企业自愿审核与国家强制审核相结 合、企业自主审核与外部协助审核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有序开展、注重实效。    第二章 清洁生产审核范围    第六条 清洁生产审核分为自愿性审核和强制性审核。    第七条 国家鼓励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或者地方排放 标准的企业,可以自愿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提出进一步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物排 放量的目标。    第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一)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 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企业;    (二)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    有毒有害原料或者物质主要指《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危险 化学品名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剧毒化学品目录》中的剧毒、强腐蚀性、 强刺激性、放射性(不包括核电设施和军工核设施)、致癌、致畸等物质。    第九条 第八条第一项规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名单,由所在地环境保 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提出初选名单,逐级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 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后确定,每年发布一批,书面通知 企业,并抄送同级发展改革(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将名单在当地主要媒 体上公布。    第八条第二项规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名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 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经济贸易) 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企业有毒有害原 料使用量或者有毒有害物质排放量,以及可能造成环境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分期 分批确定,书面通知企业,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    第三章 清洁生产审核的实施    第十条 第八条第一项规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应当在名单公布后一 个月内,在所在地主要媒体上公布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公布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企业名称、法人代表、企业所在地址、排放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 超标、超总量情况。省级以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对企业公布的主要 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核查。    第十一条 列入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的企业应当在名单公布后二个月内开 展清洁生产审核。    第八条第二项规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两次审核的间隔时间不得超 过五年。    第十二条 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发展改革(经济贸易) 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拟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的计划,并按照清洁 生产审核计划的内容、程序组织清洁生产审核。    第十三条 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原则上包括审核准备,预审核,审核,实施方案的产 生、筛选和确定,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等。    (一)审核准备。开展培训和宣传,成立由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清洁 生产审核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计划;    (二)预审核。在对企业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 确定清洁生产审核重点和器乐清洁生产目标;    (三)审核。通过对生产和服务过程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建立物料平衡、水平 衡、资源平衡以及污染因子平衡,找出物料流失、资源浪费环节和污染物产生的原因;    (四)实施方案的产生和筛选。对物料流失、资源浪费、污染物产生和排放进行 分析,提出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初步筛选;    (五)实施方案的确定。对初步筛选的清洁生产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可行 性分析,确定企业拟实施的清洁生产方案;    (六)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应当包括企业基本情况、清洁 生产审核过程和结果、清洁生产方案汇总和效益预测分析、清洁生产方案实施计划等。    第四章 清洁生产审核的组织和管理    第十四条 清洁生产审核以企业自行组织开展为主。不具备独立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能力的企业,可以委托行业协会、清洁生产中心、工程咨询单位等咨询服务机构协助 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第十五条 协助企业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咨询服务机构,应当具备下列 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拥有熟悉相关行业生产工艺、技术和污染防治管理,了解清洁生产知识, 掌握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技术人员;    (三)具备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提供公平、公正、高效率服务的制度措施。    第十六条 列入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的企业,应当在名单公布之日起一年 内,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经济贸易)行政 主管部门。中央直属企业应当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报送当地环境保护和发展改革(经 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抄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十七条 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可以参照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报送清洁 生产审核报告。    第十八条 各级发展改革(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 当积极指导和督促企业按照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中提出的实施计划,组织和落实清洁生 产实施方案。    第十九条 各级发展改革(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及 咨询服务机构应当为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保守技术和商业秘密。    第二十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立国家级清洁生产专家 库,发布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导向目录和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培 训,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地方各级发展改革(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 据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培训,建立地方清洁生产专家库。    第五章 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一条 对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以及清洁生产方案实施后成效显著的企业, 由省级以上发展改革(经济贸易)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进行表彰,并在当地 主要媒体上公布。    第二十二条 各级发展改革(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投资 计划和地方投资计划时,应当将企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中的节能、节水、综合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率,预防污染等清洁生产项目列为重点领域,加大投资支持力度。    第二十三条 排污收费可以用于支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对符合《排污费征收使用 管理条例》规定的清洁生产项目,各级财政部门、环保部门在排污费使用上优先给予 安排。    第二十四条 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应当根据需要安排适当数额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实施 清洁生产。    第二十五条 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费用,允许列入企业经营成本或者相关费用 科目。    第二十六条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企业内部清洁生产表彰奖励制度,对清洁 生产审核工作中成效显著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第十条规定的企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 四十一条规定处罚;对第八条第二项规定的企业,违反第十六条规定的,按照《中华 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四十条规定处罚。    第二十八条 企业委托的咨询服务机构不按照规定内容、程序进行清洁生产审核, 弄虚作假、提供虚假审核报告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 设兵团发展改革(经济贸易)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公布其 名单。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有关发展改革(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泄露企业技术和商业秘密,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按照国家相 应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以依照本 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二条 军工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