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境保护法规 > 正文

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问题的若干意见

颁布时间:1988-03-21

     1988年3月21日   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1.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需要解释的条文 《办法》中第四条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 书审批制度”。如何判断建设项目“对环境有影响”,在此提出一个一般原则:凡属 中型以上的建设项目,对厂区以外地区的基本环境要素(大气、水体、土壤、植物 等)或特定环境保护区(如城镇、居民区、文教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疗养 区、自然保护区、温泉、名胜古迹等)可能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不通过环境影响评价 不能判明影响程度者,都应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余项目可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 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根据上述原则和实际情况制定。   2.关于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 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程序问题   《办法》中第八条和第十三条已明确规定。为了准确理解,在此重申;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一律由建设单位负责提出,报主管部门预审,再 预审部门提出预审意见转报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部门审批。未经预审的环境影响报告 书(表),环境保护部门不能审批。   为了简化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部门,可以通过参加预审会 了解情况,协调解决问题,或预审、审批会议联合召开,不需再开审批会。但少数特 殊或情况复杂的建设项目不在此限。   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其预审工作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 委负责。如果投资属于地方又未纳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其预审工作由 地方省级主管部门负责。   负责预审与审批的部门,如因工作需要允许委托下一级主管部门办理,但必须办 理委托手续。   3.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权限问题   为了避免混乱,不得擅自越权。凡越权审批(委托项目除外)一律无效。   4.关于评价方案或评价大纲的编审问题   《办法》中第十五条规定:“在正式开展评价之前,编制的评价方案、提要或编 写的评价大纲,需经环境保护部门同意。”为了便于执行,在此加以说明:“在正式 开展评价之前”应理解为“在正式签订评价合同之前”;“需经环境保护部门同意” 是指“需经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部门同意。”   5.关于报批文件备案问题   管理办法第十三条已做规定,备案材料除审批文件外,还应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 一式两份。   二、贯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1.《评价证书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了取得“评价证书”的单位必须遵守的事 项。现在发现有不按核准业务范围承接评价任务的现象,也存在变相转借转包的问题。 今后要求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对外要加强管理,认真监督和检查。对于查出的问题应按 分管权限做出处理。   2.关于评价任务委托问题。(86)环建字第230号文第四项中已经规定由 建设单位负责。今后,任何管理部门对此项工作都应从全局观点出发,本着对环境影 响报告书质量负责的精神,确定承担评价任务的最佳单位。不得以照顾本地区或本行 业的单纯经济利益而作过多的干预,更不允许滋长“肥水不外流”的歪风。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工程性很强的业务,为了确保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实用性,选好牵 头单位是主要关键。今后对于大型以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任务,应由熟悉该项 工程的综合评价单位牵头,并邀请地方评价单位参加,污染现状资料应尽量利用环境 监测单位的数据。   三、改善和提高环境影响报告书质量是当务之急   现在编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因为受习惯影响,普遍存在实用性差的缺点。主要 表现在内容繁杂,轻重比例失调,动用手段太多,评价方法不实用,评价周期太长, 污染源调查粗浅,防治对策不具体以及结论不明确等方面。今后应根据国情,紧密结 合工程,以提高实用性和缩短周期为目标进行改进。主要改进方向:   1.评价区范围划分应根据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范围而确定, 并要有科学根据,不准盲目扩大。   2.专题设置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类别、规模、污染物种类、毒性、数量和排放方 式以及周围环境特征等因素决定。对于《建设项目影响报告书内容提要》中第二项内 容要设“工程分析”专题。在此专题中应把工艺过程中的三废排放物、主要治理措施、 环保设施装备水平及其先进可靠性作为重点,尤其是对三废排放物要绘制污染流程图, 通过算细账的办法把改、扩建前后的污染物贡献量与削减量调查清楚。污染物贡献量 是整个评价的基础,基础数据应当准确可靠。   3.评价因子的筛选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且要注意突出重点   4.评价所需测试手段,选用原则是“因地制宜,重在实用。”首先应注意充分 利用现有资料,若资料不足,可以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补测。   5.评价方法应注意实用。对只能得出模糊不清的定性方法、应予革除。   6.预测部分的内容要加深。预测结果应能满足有关部门决策、指导环保设计和 项目环境管理等需要。   四、关于加快环境影响报告书编报进度问题   这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解决方法可以从两个途径入手。一是建设单位要把握 好委托时机,在委托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同时委托环境影响评价,不要滞后。二是评价 单位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改进,加强实用性,简化程序、精简内容。例如,对于影响 进度较大的污染气象监测周期,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于一般建设项目 (而且是大多数项目)允许在保证评价质量前提下,取条件最不利的一个季节进行监 测。对于地处环境敏感地区的项目或特殊项目则不在此例。在水体评价方面也同样适 用上述原则。   五、关于评价大纲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   评价大纲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行动纲领,是决定报告书质量的总体设计。所 以对于评价大纲的编审工作要加强。   审查方式由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部门决定,但应讲求实效。需要 专家论证的评价大纲,论证时应请业务对口的专家,人数要限制。   六、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体性问题   现在有分散切块的现象,这种做法不能保证评价结论的完整性。今后的评价应以 项目建议书批准的内容为基准,不得化整为零。   七、关于评价收费问题   评价收费应坚持按工作量收费的原则。   每项评价在报送评价大纲时,必须同时报送评价概算。经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 书的环境保护部门按收费标准核定后,方能作为付款依据。   关于评价收费标准问题。国家物价局(1988)价涉字49号函《关于印发第 H批国务院有关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目录》的通知中已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 响评价费收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局会同财政部门制定。”环境部门应 主动联系和配合。 (5)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