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农政发[2002]4号颁布时间:2002-12-17
2002年12月17日 农政发[200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水产、乡镇企业、农垦)厅(局、委):
《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业经2002年
11月29日农业部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
2002年11月29日
党的十六大对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作出了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
结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
收入,关键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推动城镇化进程。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
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现就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跨区域流动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取得
了重大进展。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新一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富余劳
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既为城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促进了城镇经济和社
会的繁荣,又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也要看到,
当前农村仍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农村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劳动
力又将出现一个新的增长高峰,而随着农业技术进步、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
创新,农业和农村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弱,农村劳动力富余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
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
务,也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大战略。做好农村富余劳动
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是各级农业部门义不容辞的责
任。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
力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贯彻“公平对待、
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切实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
工作。
二、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目前,外出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专门技能,不适应
城镇经济发展和加工制造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必须下大力气,把培训作为引导农
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各级农业部门要抓紧制定规划,积极推进农
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其素质和就业能力。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业培训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重点突出三方面内容:一是
职业技能培训。区分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进行
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为农村劳动力中的技术能手和业
务骨干提供脱产培训机会。二是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帮助外出就业的农村富余
劳动力及时了解有关务工经商、投资创业以及回乡创业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熟悉
《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农村
土地承包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保护自身合
法权益。三是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训。主要是安全生产、公共交通规则等常识,
增强他们预防和处理不测事件的能力。教育进城的农村劳动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树立建设城市、爱护城市、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社会公德。
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业培训,可以多渠道、多形式。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等远
程教育方式,可以办短期培训班,可以办专题讲座,可以开办夜校等。要充分利用现
有农村中小学、中等农业学校、农业广播学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培训中心等各类
学校、培训机构现有的培训场所、设备、师资等资源。各地在实施“绿色证书工程”
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时,要注重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内容。
在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职业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的衔接机制,努力把技能培训、就
业介绍、就业后服务管理融为一体。鼓励各类培训机构与劳务市场和用工单位签订合
同,以需定培,定向培训。
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鉴定试点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以及
输入地的岗位要求,鼓励试点地区经过定向或各种适应性转业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参
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合格的,可以获得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对农
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必须坚持自愿原则,禁止借鉴定之名向农民乱收费。乡
镇企业职工的技能培训与考核鉴定工作,继续按照农业部、劳动部的有关规定落实。
努力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农民转业培训和鉴定工作的支持。要争取各级财
政设立农民转业培训专项经费,补贴农民转业培训工作。在条件较好、已有工作基础
的地方,培训的规模可以大一些,在条件不成熟和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可以先行试点,
逐步摸索经验。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发挥好各级农业部门在农民转业培训中的组
织协调作用。
三、努力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信息服务工作
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搞好信息服务,可以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的盲目
性,降低农民外出就业的成本。各地农业部门要结合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拓展服
务领域,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信息服务工作,为其外出就业提供及时、准
确的信息服务。要逐步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管理档案,掌握当地农村富余劳
动力资源分布与就业状况。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引导农村劳务服务中介组织的发育,
多渠道开展劳务信息服务。
四、切实保障外出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多是兼业性转移,土地仍然是其最基本的生活保
障。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形成农民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的就业机制,是
保持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要认真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不得在承
包期内收回或调整农民的承包地。外出农村劳动力在城镇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在自愿
的基础上,可以依法将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要切实保障
外出农村劳动力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转包、租赁、互换或其他方式流转的权力和利
益,对损害外出农村劳动力土地流转权和收益权的行为,要及时查处和纠正。农村劳
动力输出地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税费政策,除在规定承担的有关费用外,不得向外出劳
动力加收其他任何费用。
五、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
目前,农民工合法权益受侵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地方歧视农民工,对农
民工就业进行限制。有些企业和单位任意克扣农民工工资。在处理工伤事故时,农民
工的利益得不到保护。许多农民工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享受不到工伤保险
及就业期间的医疗保障。要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精
神,继续清理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和各种乱收费。当前,各级农业部门要密切配合
有关部门,积极为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集中
力量解决好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劳动条件恶劣、劳动安全和职业病防护没有保障
等突出问题。
六、切实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各级农业部门要把搞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列入重要日程,作为农
业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
规划。要把调整农村就业结构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重要内容抓好。
各地可从实际出发,在农村劳动力输出较多的地区选择部分县市,开展就业服务
试点。对试点工作要加强领导,认真调查研究,总结积累经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
合理流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通力协作,为农村富余劳动
力转移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推进农村工业
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