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卫生法规库 > 正文

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印发《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的通知(一)

国人部发[2005]4号颁布时间:2005-01-04

     2005年1月4日 国人部发[200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卫 生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部门:   根据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人发 [2000]114号)精神,现将《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 行)》印发给你们,作为评定医疗卫生机构中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指导 标准。在试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修订完善。    附件: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鼓励多 出成果,多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 预防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技术服务的需要,实现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制定本标准条件。   第二条 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第三条 符合本规定申报条件的人员,可通过评审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评价。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表明其具备承担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相应岗位工 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四条 本标准条件适用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拟申报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资格 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五条 根据各机构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预防医学专业标准条件分为两个部分:   (一)按二级学科分类的标准条件,适用于按二级学科设置的预防医学专业岗位, 共为2个专业:职业卫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二)按三级学科分类的标准条件,适用于按三级学科设置的预防医学专业岗位 为11个专业: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校卫生与少儿卫生、放射卫生、卫生 毒理、传染性疾病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地方病控制、寄生虫病控制、儿童 保健、妇幼保健。   第三章 基本条件   第六条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   第七条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资格和主管医师资格,在任职期限内年度考 核与任期考核均为合格。   第八条 按有关规定圆满完成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任务。   第四章 申报条件   第九条 申报人应符合相应学历、专业经历要求。   (一)申报副主任医师资格,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相应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取得主管医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7年;   2、具有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取得主管医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3、具有相应专业硕士学位,认定主管医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   4、具有相应专业博士学位,认定主管医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5、博士后人员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出博士后流动站前。   (二)申报主任医师资格应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取得副主任医师资格后, 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第十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在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时可不受从事本专业工作 年限的限制:   1、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主要完成人。   2、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主要完成人。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   (一)发生医疗事故未满3年的;   (二)发生医疗差错未满1年的;   (三)受到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的。   第五章 二级学科专业标准条件   第十二条 职业卫生专业   (一)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全面掌握职业(劳动)卫生学、人体工效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职业卫生调查、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危害评价、工程卫生学评价、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基本理论知 识和措施,掌握主要职业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检查结果的判别及其诊断标 准、治疗的基本原则。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职业病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内科学、分析化学、卫生 工程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等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 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较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掌握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并用于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40周。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能进行职业卫生基本资料的收集和档案管理;能参与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 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评价等职业卫生工作的中短期规划,并组织实施; 能分析职业卫生调查结果,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能开展健康 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能组织并正确指导职业危害事故的现场急救和事故分析;能进 行职业病常规检查、诊断、治疗及疑难病例的鉴定。   (b)掌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监测点的选择及布点方法;熟悉职业 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熟练使用常用现场监测仪器,如声级计、电测听仪、粉尘或空 气采样器等;掌握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c)具有协助上级医师进行科室技术管理的能力,参与组织对基层的技术指导。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参加职业卫生信息收集与档案管 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危害评价、工作场所健康教育与健康 促进活动、急性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b)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参加专题项目工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 总结报告2份。   (2)带教   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对本专业初、中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年做专题 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有指导或带教1名下级专业人员的能力和经历。   (3)科研   能根据本专业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课题,完成课题设计,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 担任主管医师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或在全国 性、国际性学术会议作出受到业内人士认可的大会报告。   (二)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全面掌握劳动卫生学、人体工效学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对劳动卫生、职业病领 域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钻研。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职业病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内科学、放射诊断学、分析化学、卫生 工程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 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 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对本专业的某一领域有深入研究和专长;掌握新理论、新知识、 新技术,并用于本专业的工作实践和研究中。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35周,并保证足够的时 间深入基层和现场。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能制定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评价与控制、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中 长期规划,并组织全面实施;能主持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职业危害评价等工作 方案,组织实施、分析结果并撰写总结报告;能针对存在的劳动卫生问题提出治理措 施,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在工作场所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能解决劳动卫生 职业病领域中的疑难问题;能有效地组织对重大突发事件和中毒事故的现场急救和事 故处理。   (b)掌握职业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组织重大职业危害事故现场调查和处 理能力;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监测点的选择及布点, 使用常用现场监测仪器。   (c)具有协助科室领导全面负责本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能力,对基层起到较强的 技术指导作用。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主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 健康监护、工作场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职业危害评价、急性职业中毒调查处 理。   (b)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主持进行专题项目工作至少1项、参加专题项目工 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总结报告3份。   (2)带教   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具有对本专业中、高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 年为专业人员讲授专题课不少于3次;有带教下级医师或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不少于 1名的经历。   (3)科研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 根据本专业需要提出研究课题或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写出课题设计或实施意见, 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或论文;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 3篇。    第十三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   (一)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全面掌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健康传播学、行为学、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知识(包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原理、理论,主要传播手段的原理和特点,个 人和社区的健康需求评估,不同场所、人群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规划设计、 实施及评价)。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流行病学、统计学、社会医学、教育学、社会市场学以及与疾病预防控制工 作有关的预防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较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40周。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能够制定日常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能对所收集的健康教育信息资料进行整 理和分析;能在发生自然灾害、突发疫情时进行健康教育工作;独立对相应人群、社 区或相应健康问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能与美工人员一起设计制作健康教育材料;能 参与本地区本专业工作规范的制定;能与大众传媒和其它有关部门交流信息;能协调 社会各部门参与或实施健康教育工作。   (b)应具备常用美工、照相(摄像)或文字设计等健康教育工作所需要的一种 基本能力,能评估个人和社区的健康需求。   (c)具有协助上级医师进行科室技术管理的能力,参与组织对基层的技术指导。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参加策划和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 动,设计制作健康教育材料。   (b)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参加专题项目工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 总结报告2份。   (2)带教   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对本专业初、中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年做专题 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有指导或带教1名下级专业人员的能力和经历。   (3)科研   能根据本专业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课题,完成课题设计,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 担任主管医师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或在全国 性、国际性学术会议作出受到业内人士认可的大会报告。   (二)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全面掌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健康传播学、行为学、医学心理学的理论知 识基础上,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领域的某一方面有深入钻研。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 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流行病学、统计学、社会医学、教育学、社会市场学以及与疾病预防控制有 关的预防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期刊,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对本专业的某一领域有深入研究和专长;掌握新理论、新知识、 新技术,并用于本专业的工作实践和研究中。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35周,并保证足够的时 间深入基层和现场。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能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中短期规划,全面组织实施,并进行效果 评价;能组织进行有关基础资料的收集、分析、评价;能指导经常性健康教育工作; 能在自然灾害、突发疫情发生时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能独立承担某人群、社区或某健 康问题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研究;能主持制作有创意的健康教育材料;能起草 本专业工作规范、制度;能独立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能组织社会各部门实施 健康教育工作。   (b)能指导下级医师进行健康教育材料的制作,评估个人和社区的健康需求。   (c)具有协助科室领导全面负责本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能力,对基层起到较强的 技术指导作用。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和工作量:   (a)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主持设计制作健康教育材料以及 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   (b)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主持进行专题项目工作至少1项、参加专题项目工 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总结报告3份。   (2)带教   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具有对本专业中、高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 年为专业人员讲授专题课不少于3次;有带教下级医师或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不少于 1名的经历。   (3)科研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 根据本专业需要提出研究课题或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写出课题设计或实施意见, 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或论文;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 3篇。   第六章 三级学科专业标准条件   第十四条 环境卫生专业   (一)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全面掌握环境卫生学、环境流行病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包括重点掌握环境介质(空气、饮水、土壤或废渣)中各种环境因素(化学性、物理 性、生物性)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相关理论知识;熟悉环境相关性疾 病的病因学说理论、流行规律及其预防控制策略。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 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传染病学、卫生统计学等相关学 科基本理论知识。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较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掌握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并用于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环境卫生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40周。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能发现本地区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问题,并独立完成某一方面环境危害因 素卫生监测;具有对环境卫生相关数据资料的收集、处理、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能熟练运用环境卫生标准及其卫生学依据;能开展与环境卫生有关的健康教育与健康 促进活动;能进行公害病的调查、诊断、预防与控制;能正确处理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和灾害事件,并对相应事件作出分析。   (b)熟悉环境危害因素现场监测仪器的操作使用及监测结果的评价,如湿度、 风速、温度、照度、噪声、空气采样等。   (c)具有协助上级医师进行科室技术管理的能力,参与组织对基层的技术指导。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能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参加环境卫生信息资料收集与 管理、环境危害因素卫生监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b)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参加专题项目工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 总结报告2份。   (2)带教   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对本专业初、中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年做专题 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有指导或带教1名下级专业人员的能力和经历。   (3)科研   能根据本专业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课题,完成课题设计,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 担任主管医师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少于2篇,或在全 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作出受到业内认可的大会报告。   (二)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全面掌握环境卫生学、环境流行病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的理论知识基 础上,在环境卫生领域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钻研。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标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传染病学、卫生统计学等的基本 理论知识。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 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对本专业的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专长;掌握新理论、新知识、 新技术,并用于本专业的工作实践和研究中。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环境卫生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35周,并保证足够的时 间深入基层和现场。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掌握本领域的发展方向,能发现本地区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卫生问题及提 出解决方案,并能独立进行科学预测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具有独立制定环境卫生工 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能力;具有对环境卫生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判 断和评价的能力;能为社会和机构提供环境卫生的技术咨询;能开展环境公害病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能进行主要环境危害因素的卫生监测和评价;具有对环境污染突发事 件和灾害事件采取应急措施和有效处理的能力。   (b)能指导下级医师制定现场监测方案、操作现场监测仪器或采集现场样品, 并解决疑难技术问题。   (c)具有协助科室领导全面负责本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能力,对基层起到较强的 技术指导作用。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圆满完成组织交付的日常工作。经常主持环境卫生监测、环境卫生评价、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环境公害病的调查诊断与鉴别诊断。   (b)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主持进行专题项目工作至少1项、参加专题项目工 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总结报告3份。   (2)带教   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具有对本专业中、高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 年为专业人员讲授专题课不少于3次;有带教下级医师或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不少于 1名的经历。   (3)科研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 根据本专业需要提出研究课题或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写出课题设计或实施意见, 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或论文;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 3篇。   第十五条 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   (一)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全面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微生物学、卫生毒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公共 营养调查和监测的原理、内容和营养改善的措施,食源性疾病发生原因诊断和预防控 制措施,食品生产过程卫生管理体系的原理、内容、工作步骤。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 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工艺学、内科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健康 教育和健康促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较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掌握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并用于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营养与食品卫生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40周。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能识别和独立处理食源性、营养不良及与其相关的慢性疾病的能力;能参 与制定营养监测和干预项目、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等工作的中短期工作规划、协调 实施以及效果评价;能独立开展食品卫生调查、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能参与组 织对人群营养、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用工具设备、食品洗消剂、食品从业人员、 食品生产经营场所、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等方面进行监测,并作出卫生学评价;能 处理常见食物中毒、食物污染、特殊环境下营养疾病等突发事件的能力;能运用危险 分析关键控制点的原理和方法,指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进行卫生 管理;能解决日常工作中出现的疑难技术问题。   (b)掌握规范的食品卫生采样技术、食品卫生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和人体营养常 用的现场测量技术。   (c)具有协助上级医师进行科室技术管理的能力,参与组织对基层的技术指导。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参加营养调查或监测、食品卫生 信息收集与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监测、食品卫 生质量卫生学评价。   (b)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参加专题项目工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 总结报告2份。   (2)带教   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对本专业初、中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年做专题 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有指导或带教1名下级专业人员的能力和经历。   (3)科研   能根据本专业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课题,完成课题设计,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 担任主管医师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少于2篇,或在全 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作出受到业内人士认可的大会报告。   (二)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全面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微生物学、卫生毒理学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在营 养与食品卫生领域的某一方面有深入钻研。掌握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 及技术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工艺学、内科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健康 教育和健康促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 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对本专业的某一领域有深入研究和专长;掌握新理论、新知识、 新技术,并用于本专业的工作实践和研究中。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营养与食品卫生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35周,并保证足够的时 间深入基层和现场。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能独立诊断与鉴别诊断食源性疾病、营养不良病及与其相关的慢性疾病; 能组织制定食物污染源调查、营养干预、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等中长期工作规划, 并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价;能开展食品卫生调查以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能组织 对人群营养、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用工具设备、食品洗消剂、食品从业人员、食 品生产经营场所、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等方面进行监测,并根据卫生学评价结果提 出改进措施;能组织处理各种食物中毒、食物污染、特殊环境下营养疾病等突发事件; 能组织有关人员针对某一食品品种,进行食品危险分析、关键点控制方法学研究,并 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帮助食品企业提高卫生管理水平;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 疑难技术问题;能引进开发新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b)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食品加工场所环境和食品加工设备、工具污染程度和 食品包装材料的采样,指导进行食物中毒人员的调查处理。   (c)具有协助科室领导全面负责本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能力,对基层起到较强的 技术指导作用。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主持营养监测或干预、食品卫生 监测;能对所辖地区发生的重大食物中毒事故、食品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b)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主持进行专题项目工作至少1项、参加专题项目工 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总结报告3份。   (2)带教   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具有对本专业中、高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 年为专业人员讲授专题课不少于3次;有带教下级医师或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不少于 1名的经历。   (3)科研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 根据本专业工作需要提出研究课题或疑难问题解决方案,并写出课题设计或实施意见, 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或论文;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 3篇。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