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关于加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交公路发[2003]191号颁布时间:2003-05-20
2003年5月20日 交公路发[2003]191号
各省、自治区交通厅,北京、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天津市市政工程局,上海市市政工
程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局:
2003年5月11日凌晨1时55分,贵州省三穗县台烈镇宏头村三穗至凯里
高速公路正在施工的平溪特大桥3号墩附近发生山体滑坡,滑体总方量约20余万方,
其中右侧部分约3万方淹埋了中港第二航务工程局三标段施工项目经理部一栋工棚
(17间)及棚内35人。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十分重视,国务院立即
派出调查组赶赴现场协助贵州省全力以赴抢救被埋人员,尽一切可能减少伤亡,做好
善后工作,查明山体滑坡灾害原因,制定防治措施。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经全力抢险救灾,避免了灾害进一步扩大,但被淹埋的35人无一幸存。
这次事故尽管主要是山体滑坡自然灾害造成的,但也给我们增强建设项目安全隐
患防范意识敲响了警钟。雨季将至,公路沿线特别是山区地质条件复杂路段极易发生
灾害。为认真吸取“贵州省三穗县台烈镇宏头村‘5.11’山体滑坡灾害”教训,
举一反三做好各方面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公路建设安全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
任制,做到常抓不懈,警钟常鸣,坚决杜绝重大灾害、安全、质量事故。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应组织省交通质量监督站、各项目法人单位立即对在建
工程施工现场容易引发地质灾害、高空坠落、坍塌、触电、爆炸等关键部位和施工工
序进行重点安全检查,加大对防灾、质量、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农民工的岗
前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防止因机械失灵诱发安全
事故;及时发现安全生产隐患和薄弱环节,堵塞漏洞,消除事故隐患,将防灾、质量、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二、防灾预案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
厅(局、委)要密切配合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年度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防灾预案在汛期前组
织有关单位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并做好监测和预警工作,责任到人,
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三、加强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
动活跃,地震活动频繁地区修建公路,一定要慎之又慎。应采用航测、遥感、地质判
释、GPS等综合勘察设计手段,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和调查工作;在路线方案比选
中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地质灾害等影响因素,特别注意设计方案实
施的可能性;新建公路工程应避免设计高陡边坡、深挖路堑,路堤高度大於20米应
采用高架桥,路堑深度大於30米应采用隧道方案,对岩石破碎、易于发生石块崩落
的路段,应及时封闭坡面并设置牢固的坡面防护系统,确保安全。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助于预防地质灾害。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单位
必须充分重视评估报告提出的防治建议,在公路基本建设各阶段,采取切实可行的防
治地质灾害措施。设计文件上报时应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意
见;招标文件应明确对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意见的工程处置措
施;工程监理应增加预防地质灾害记录。
五、在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修建公路,项目法人和监理要监督施
工单位按照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选择临时办公、居住地及设备安置场地,要特别注意
避开易于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或洞穴坍陷等地质灾害的高陡边坡、不稳定
斜坡和沟口低洼处,以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六、公路施工过程,将改变岩土体的自然稳定状态,易于诱发崩塌、滑坡等重力
地质灾害。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责成建设或项目法人单位、勘察、设计、施工、
监理单位详细查明公路沿线的危岩、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制定防治措
施,并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预加固、截排水等辅助施工措施和监测预警工作。
七、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应提前做好公路防汛抢险预案工作和报警制度,对公路
沿线排水系统和防护设施欠缺的老路及易发生水毁等自然灾害的路段,要加大汛前检
查力度,做好排险加固工作,及早做好抢险机械设备和筑路材料等必要的技术和物资
储备;当水毁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公路养护部门应立即组织抢修或修筑临时便道、便
桥,尽一切可能确保公路运输安全畅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