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法规 > 正文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9号颁布时间:2003-12-17

     2003年12月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9号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11月15日建设部第22次常务会议审 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部长 汪光焘 附件: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本办法所称紫线管理是划定 城市紫线和对城市紫线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条 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当划定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紫线。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紫线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划定。其 他城市的城市紫线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划定。   第四条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紫线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紫线管理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紫线管理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了解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紫线范围及其保护 规划,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提出意见,对破坏保护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   第六条 划定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紫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历史建筑物、构筑物和其风貌环境所组 成的核心地段,以及为确保该地段的风貌、特色完整性而必须进行建设控制的地区。   (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历史建筑本身和必要的风貌协调区。   (三)控制范围清晰,附有明确的地理座标及相应的界址地形图。   城市紫线范围内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划定,依据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 法规。   第七条 编制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当包括征求公众意见的程 序。审查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并作 为法定审批程序的组成部分。   市、县人民政府批准保护规划前,必须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八条 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调整。因改 善和加强保护工作的需要,确需调整的,由所在城市人民政府提出专题报告,经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组织编制调整方案。   调整后的保护规划在审批前,应当将规划方案公示,并组织专家论证。审批后应 当报历史文化名城批准机关备案,其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备案。   第九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批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后的一个月内,将保护 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其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 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还应当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规划一经批准,有关市、县 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第十一条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已经破坏,不再具有保护价值的,有关市、县 人民政府应当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专题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撤销 相关的城市紫线。   撤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城市紫线,应当经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各项建设必须坚持保护真实的历史文化遗存,维护街 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的原则。历史建筑的维修和整治必 须保持原有外形和风貌,保护范围内的各项建设不得影响历史建筑风貌的展示。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据保护规划,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治和更新,以改善人 居环境为前提,加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第十三条 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一)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   (二)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   (三)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四)修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五)占用或者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 等;   (六)其他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   第十四条 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确定各类建设项目,必须先由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 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保护规划进行审查,组织专家论证并进行公示后核发选址意见书。   第十五条 在城市紫线范围内进行新建或者改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对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进行修缮和维修以及改变建筑物、构筑 物的使用性质,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进行。   第十六条 城市紫线范围内各类建设的规划审批,实行备案制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 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其中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在城市紫线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当符合国家 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八条 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直辖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 期对保护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并向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告。   对于监督中发现的擅自调整和改变城市紫线,擅自调整和违反保护规划的行政行 为,或者由于人为原因,导致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遭受局部破坏的,监督机关可 以提出纠正决定,督促执行。   第十九条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直 辖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向有关城市派出规划监督员,对城 市紫线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规划监督员行使下述职能:   (一)参与保护规划的专家论证,就保护规划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向派出机关报告;   (二)参与城市紫线范围内建设项目立项的专家论证,了解公示情况,可以对建 设项目的可行性提出意见,并向派出机关报告;   (三)对城市紫线范围内各项建设审批的可行性提出意见,并向派出机关报告;   (四)接受公众的投诉,进行调查,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并向派 出机关报告。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 城市紫线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 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在城市紫线范围内审批建设项目和批准建设的, 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