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等五个部门关于制定《国营建筑施工企业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试行办法》的报告的通知
国发[1986]20号颁布时间:1986-02-06
1986年2月6日 国发[1986]20号
国务院同意国家计委、劳动人事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财政部、中国人民建
设银行关于制定《国营建筑施工企业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试行办法》的报告及《试
行办法》,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计委、劳动人事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和研究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
试行办法的执行情况,并于1986年10月底以前写出总结报国务院。
关于制定《国营建筑施工企业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试行办法》的报告
遵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我们对国营建筑施工企业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
干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1984年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国营建筑施工企
业一千二百二十八个,占全国国营建筑施工企业三千零十七个的41%。建设部系统
已占90%以上。1985年上半年,实行工资含量包干的企业又有增加。据九百零
五个实行工资含量包干的预算内国营建筑施工企业统计,1984年比1983年产
值增长24.5%,高于全国建筑施工企业平均增长19.4%的水平;全员劳动生
产率增长20.8%,高于全国平均增长16.2%的水平。不少企业实行工资含量
包干后,施工进度加快,使工程项目按时或提前建成投产。实践证明,这项改革总的
情况是好的,应当继续进行。但是由于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在试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含量系数的核定缺乏科学的依据,部分地区和部门含量系数定得偏高;二是产值
计算范围不够明确。有些企业未将材料涨价因素剔除,以致多提了一部分非效益工资;
三是企业之间由于承担的工程类型和造价不同,存在着苦乐不均的现象;四是有些建
筑施工企业追求产值,忽视工程质量和竣工收尾工作。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
决。
为了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工资改革的健康发展,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本着加
强管理和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的精神,拟定了《国营建筑施工企业百
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试行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企业主管部门要对已实
行工资含量包干的企业进行认真清理整顿,凡不具备条件或不适宜实行的,要改用其
他办法;对符合《试行办法》的要求,继续试行工资含量包干办法的企业,要重新核
定和调整工资含量系数。1986年一般不再增加新的试行单位。
为了加强宏观控制,1986年建筑施工企业工资含量包干系数总水平,应掌握
在17%左右,其中部分地区和部门的工资含量包干综合系数,要控制在16%以内。
少数地区和部门如果工资下降较多,也可以高于17%,但最多不能超过1984年
实际水平。各部门、各地区要在1986年三月底以前,提出本部门、本地区所属建
筑施工企业1986年工资含量包干综合系数方案和工资总额计划,报国家计委会同
劳动人事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等有关部门核定。
这个报告及《试行办法》,如无不妥,建议国务院批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
国务院各部门执行。
附:国营建筑施工企业百元产值工资合量包干试行办法
第一条 根据国发[1985]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
知》的精神,为逐步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工资制度,特制定《国营建筑施工企业百元
产值工资含量包干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工资含量包干)。
第二条 凡是直接从事建筑安装生产活动,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
有法人资格和承担纳税人义务,经过整顿,领导班子健全、经营思想端正、管理基础
较好、考核制度严格的国营建筑施工企业,按隶属关系报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或省(包括
计划单列市,下同)、自治区、直辖市计委、建委(建设厅)批准,可实行工资含量包
干。不具备以上条件的建筑施工企业和企业管理部门以及独立核算的附属医院、学校
等事业单位可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实行其他工资分配形式,不得实行工资含量包干。
直接为建筑安装服务的建筑构件厂、木材加工厂,是否实行工资含量包干或工资与产
量挂钩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
第三条 实行工资含量包干企业的工资含量包干系数和工资总额计划按分级管理
原则分别核定。国务院各部门直属建筑施工企业的工资含量包干综合系数和工资总额
计划,由企业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国家计委会同劳动人事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等
有关部门核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建筑施工企业的工资含量包干综合系数和
工资总额计划,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建委(建设厅)会同劳动厅(局)、建设
银行提出方案,报国家计委会同劳动人事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等有关部门核定。以
上均纳入全国工资总额计划。
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国家下达的工资含量包干综合系数和
工资总额计划范围内,负责核定所属建筑施工企业的工资含量包干系数和工资总额计
划。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上级核定的工资含量包干系数不准突破,工资总额可随实际
完成的产值和规定的挂钩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浮动。按企业实际完成的产值等指标和
核定的工资含量包干系数计算的工资额比计划有增减时,国务院各部门直属的建筑施
工企业,报主管部门核增核减;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的建筑施工企业,由企业主
管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建委(建设厅)会同劳动厅(局)核增核减,抄送开
户银行监督执行,年终,各部门、各地区要将核增核减情况报国家计委、劳动人事部、
财政部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备案。
第四条 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要以预算定额和取费
标准中的工资含量作为主要依据,制定不同类型的建筑安装工程(单位工程或单项工
程)的产值工资含量定额,以此为基础核定企业工资含量包干系数。各部门、各地区
要争取在两三年内做好这项工作。在未制定好定额之前,国家在核定国务院各部门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筑施工企业工资含量包干综合系数时,以1983年实际产
值工资含量为基础,适当考虑调整工资、增加施工津贴和副食品调价补贴等增减因素,
合理核定。工资含量包干系数总水平应掌握在17%左右,部分地区和部门的工资含
量包干综合系数,要控制在16%以内。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
国家核定给本部门、本地区的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综合系数范围内,以企业1983年
实际发生的产值工资含量及1983年以来必须调整的因素为基础,按照本部门、本
地区同行业平均先进水平,每年核定一次。要严格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
做到职工工资总额的增长速度低于产值的增长速度,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低于劳动生
产率的增长速度。
第五条 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核定建筑施工企业的工资含
量包干系数时要同时下达工程质量、工期(竣工率)、产值利润率、安全生产等几项主
要经济技术指标。完不成这些指标的,要相应扣减一定的工资含量包干系数额度。其
中,工程质量指标要放在首位,比其他指标的扣减额度要大一些。工程质量指标完成
情况,要有质量监督部门或建设单位的认证。产值利润率原则上参照企业上年实际水
平,同时考虑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和影响利润的有关因素确定。国务院各部门直属建筑
施工企业的产值利润率指标,由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核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
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值利润率指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银行分行核定。
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将上述几项制约指标核定情况和扣减
办法,报国家计委、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备案。
第六条 核定工资含量系数的产值、计提含量工资的产值及计算产值利润率的产
值,口径必须一致,均按国家统计局关于计算总产值范围的规定执行。产值中如包括
外包工完成的产值,工资中也应包括支付给外包工的工资。
第七条 计提含量工资的产值原则上以不变价格计算。由于目前各方面条件还不
具备,为了简化手续,暂以预算价格为依据。建筑施工企业自行采购的建筑材料实际
价格和预算价格及价差部分要单独列出,在计提含量工资时,实际价格高于预算价格
部分要从产值中剔除。
第八条 工资含量的范围,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的规定执行,即包括标准
工资、附加工资、保留工资、计件超额工资,生产性奖金,材料节约奖和工资性津贴
等。但不包括提前竣工奖和发明创造奖。
第九条 建筑施工企业的含量工资,实行“按月预提,按年结算,专户存储,先
存后用”的办法。由于材料涨价因素很难逐月从产值中剔除,因此每月预提含量工资
时应留有余地,年终结算多退少补。具体预提比例,由企业与开户银行商定。预提的
含量工资,要在当地建设银行开立“工资基金”专户,由银行按照规定的范围监督使
用。节余的含量工资额可以从税前利润中划出存入专户,跨年度使用,以丰补歉。
第十条 由于工资含量包干只在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中试行,因此其纳税办法可暂
时维持现状,仍执行国务院国发[1985]86号文件颁发的《国营企业奖金税暂
行规定》,发给建筑工人的奖金免征奖金税。
第十一条 实行工资含量包干的企业,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扬职工的主人翁
精神。要端正经营作风,加强经济核算工作,严格各项考核制度和财经纪律,不得高
估多算、弄虚作假。对违反规定的,视情节轻重,追究领导和经办人的经济、法律责
任。
第十二条 建筑施工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实行工资含量包干企业的管理。计划
部门、基建综合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建设银行和统计、审计部门,都要加强监督和
检查工作。
第十三条 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根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
本地区的实施细则。
第十四条 过去有关规定凡与本试行办法有抵触的,均以本试行办法为准。本
试行办法由国家计委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试行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4)